“四个‘在工地’、服务到一线”
复工工作法
李 华 陈海群 倪寅初
“四个‘在工地’、服务到一线”
复工工作法
李 华 陈海群 倪寅初
为保障重点工程安全有序复工,镇海抽调发改、经信、建交等部门和各镇(街道)共同组成5人以上的重点工程服务专班,下沉一线,进驻工地,实现了四个“在工地”,即人员管控在工地、健康管理在工地、出行证明在工地、解决问题在工地。同时,通过复工应急小组、驻企联企服务员等形式,“服务到一线”, 对企业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即时答复,难点问题原则上2天内办结。
重点工程四个“在工地”
挖掘机、轧路机的轰鸣声中,头戴安全帽、口戴口罩的工人穿梭其中,杭甬复线威海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已经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
“除了一些高风险地区,现在工人基本都到位,几个标段的建设都在正常推进中,下一步,将增加建设力量,把工期进度赶上来。”工程负责人蒋振雄说。作为镇海区首批复工项目,2月19日,该工程就已经全面复工建设。
在整个镇海区,截至2月21日,66个在建项目全部完成复工备案,其中镇海电厂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和杭甬复线威海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等27个省市重点工程,于2月20日前全部完成备案,计划在3月初实现全部复工。
为保障重点工程安全有序复工,镇海区抽调发改、经信、建交等部门和各镇(街道)共同组成5人以上的重点工程服务专班,下沉一线,进驻工地,帮助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工作。重点工程服务专班主要做到人员管控在工地、健康管理在工地、出行证明在工地、解决问题在工地这四个“在工地”。
具体来说,就是提前掌握返岗返工人员信息,建立“一人一表”制度;落实专门疫情防控管控人员、设立企业测温点,配备防护口罩、消毒液、红外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用品,在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时对全员测量体温并进行健康询问;考虑到各地实行出入管控,同时员工居住分散且具有上下班通勤的需要,服务专班人员主动联系各镇(街道)协调办理有关通行证;及时协调解决工程项目中原料库存不足、交通运输受阻、用工短缺等问题。
“重点工程复工涉及到人员、物料、交通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我们人体一样,要正常运作就需要打通各个筋脉。如果不在一线解决问题,复工效率就会大为降低,落实四个‘在工地’制度,就能很好地促进项目顺利、顺畅复工。”镇海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重点工程一线服务过程中,重点工程服务专班了解到,原材料供应不足成为不少项目复工的一大障碍。为此,镇海区根据重点项目复工计划,落实项目配套的建设用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厂等原材料生产企业复工保障,协调建筑材料运输和码头装卸问题,确保生产原料及时供应。
“目前已完成区内2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和1家建设用砂企业的复工程序,预拌混凝土年供应量达115万立方米,建设用砂库存1万吨,其余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也将陆续复工。”镇海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驻企联企“服务到一线”
近日,镇海区复工复产应急小组驻企专员来到宁波乐金(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带来了省际通行证已经签发的好消息。有了这个通行证,企业就能快速顺畅地从江苏运回生产辅料丙烯酸。
受管控措施的影响,车辆省际间通行受阻,该公司原料有断供的风险。镇海区复工应急小组了解到情况后,马上将问题移交给镇海区经信局,并落实专员跟进,汇同交通、公安等多部门办理省际通行证。
为扎实做好全区企业有序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镇海区先后出台《关于印发镇海区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十个必须”的通知》《关于做好企业返工人员防控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镇海区企业复工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构建“54321”工作机制。为帮扶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镇海还出台了《关于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战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意见》。从减免企业税费、延期交纳税款、减免企业房租、给予政策性工资补助等十方面给予企业最大的支持。
“驻企联企服务员主要是下一线、走基层”“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驻企联企服务员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一般性问题要即时答复,难点问题原则上2天内办结”……近日,镇海区又出台《镇海区深化“三服务”活动建立驻企联企服务员机制工作方案》。
根据工作方案,镇海区将选择500家规上工业企业、100家重点商贸外贸物流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由区级部门选派一批驻企联企服务员,实行“一对一”“一对多”服务;各镇(街道)分别选取50家重点企业,实行“点对点”“包干制”服务,做到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全覆盖。
同时,各镇(街道)通过连片包干、组团式服务、网格化管理,向区域内各类园区和小微企业园选派工作组、服务队、网格员,对所属镇(街道)内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实现镇(街道)中小微企业服务全覆盖。
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为解决企业复工后物流运输方面的问题,经信、公安、建交等部门为企业协调办理省际、省内货物运输通行证381车次;为解决防疫物资采购难问题,镇海区经信局紧急采购口罩和测温仪,目前已向企业平价出售口罩13.2万个,测温仪542个;为解决用工问题,人社部门向四川达州、贵州普安等地派遣了59名“招工红娘”,促成大批员工到镇海就职。目前,该区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累计为104家企业引进劳动力38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