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驰援月余,浙大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陆群参与武汉多家医院的感染防控方案设计

你们守护患者,我守护你们

  3月1日,是陆群抵达武汉的第37天。

  作为国家卫健委抽调到武汉抗疫的感染管理专家,浙大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陆群自1月25日独自一人坐高铁抵达武汉后,辗转踏看了当地多家医院,用脚步丈量每个高风险区域。如果说感染防控工作是战“疫”的第一道门,那么陆群就是一位敬业的“守门员”,一丝不苟地保障着一线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的安全。

  “陆主任,请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集合。”2月3日23时30分,陆群接到一个深夜电话后,立刻赶往现场。这里即将连夜改建成江汉方舱医院,设计有1500张床位,收治轻症患者。

  这一计划可缓解收治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但同时也给感染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她对着设计图纸仔细检查,发现医疗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都在室内,便皱起了眉头。

  “这样的话,工作人员不能在里面穿脱防护服。”陆群态度坚决地提出了新的方案:工作人员的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必须在展览馆外的广场上搭建板房,展览馆内均为医疗区;设立患者的洗漱、卫生间,保障患者的基本需求;床间距必须在1米以上,进行区域隔断,并应有保暖措施……

  陆群和专家们连夜修改方案,协助制订方舱医院制度、人员进出流程图、防护服穿脱图等,直到凌晨3时多才回驻地。

  第二天一早,她又回到现场培训医疗队员、警察、保洁人员,指导工作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不到48小时,江汉方舱医院“开舱”了,成为武汉首个收治患者的方舱医院。

  2月11日深夜,陆群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即将改建成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既要完成最大化收治患者的任务,又要保障医护人员安全,谈何容易?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应该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一层都要有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这里原本是普通病房,第二天就要收治患者,工人少,物资也少,但是医护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只能因地制宜。”陆群在实地走访后,发现1号楼和2号楼之间有一个长连廊,通过2楼的部分区域和长廊可以作为医疗区与清洁区的缓冲地带。于是,改造方案很快出炉。

  凌晨,回到驻地的陆群在脑子里反复回忆流程,又有了新的担忧。长廊一端原是手术复苏室,空间有限。虽然已经通过错峰下班来控制人流,但如果收治的患者多了,医护人员数量增加,可能会在这里造成排队和拥挤,加大感染风险。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肿瘤中心,发现2楼和3楼之间有个隔层,就赶紧让工作人员把办公室腾空,作为应急预案,她悬着的心才放下。

  完成肿瘤中心的改造后,她才知道这里迎来的是自己的“娘家人”——2月14日,浙大二院派出171人的队伍驰援武汉,负责这里的ICU病区。“感染防控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改进,细化服务,去解决那些一开始没有想到的问题。”陆群说。

  截至目前,陆群已协助1家综合医院、5家定点医院、4家方舱医院进行建筑设计、感染防控流程改进、人员培训、制度细化等工作,深入各高风险区域进行感染风险防控措施改进与落实,及时将浙江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带到武汉,落实在抗疫的日常工作中,希望能不断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每到一个医院或驻地,听到医护人员亲切地对自己说“陆主任,你来了,我们就放心了”,陆群都会很开心,“这不仅是对我的肯定和信赖,更是对浙江感染防控专业的认可。”

  除了培训和解答疑问,陆群还常常和医护人员聊天,用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大家消除紧张,“这也是感染防控工作的一部分。”

  到武汉后,这位曾经参与SARS、西非埃博拉等战“疫”的“老将”失眠了,常常睡到半夜就会醒来,反复回想工作中的细节。个人的安危,她毫无畏惧;团队的安全,是她最关心的事。“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屏住‘一口气’,保持清醒、保持状态,不能有任何懈怠和闪失。相信当我们凯旋时,我就能一觉睡到天亮了。”电话里,她的声音爽朗而坚毅。


浙江日报 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00002 你们守护患者,我守护你们 2020-03-02 20511110 2 2020年03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