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钱塘江

驰援日记:在武汉,感受爱与暖

  武汉,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当中最为艰苦的战场。

  一批批有血性的医务工作者,逆行而往,向死而生,在一次次嘹亮的集结号中,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用生命守卫生命。这里,我们选录一些医务工作者的手记,他们的文字蕴含着坚强与希望的赞歌,堪称天籁。

我看过凌晨4时的武汉 陈智娟,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

  武汉的夜凉,人静,夜班的我仍湿透了一身衣服,换完衣服,站在门诊门口,仰望星空,隐隐约约看到有丝亮光隐藏在黑暗中。同组的小伙子鹏飞突然感叹地问我:“大智姐,你看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我说:“没有,但是我看过凌晨4时的武汉。”

  因为科比的努力,大家都想看看凌晨4时的洛杉矶。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大家会记住凌晨4点的武汉,它在祖国的环抱中正慢慢苏醒。

  此时病房里搭班的武汉小护士的声音回荡在耳边,“我到现在都觉得我是在做梦,真想疫情快点过去,我想回家。”我感受到了她的无助和害怕,很想抱抱她,但是穿着防护服的我还是忍住了。我拍了拍她瘦小的肩膀,她回了我一个微笑,说,“加油!”我也笑了。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来武汉。之前和爱人一直在商量寒暑假时,带上儿子,逛逛武汉繁华的街,赏赏武汉飞舞的樱花,尝尝闻名的热干面和鸭脖,但是没想到,我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武汉。在夜班车上,同事问我:“大智老师,你还会来武汉吗?”

  会啊,当然会来。这么多人一起战斗过、付出过的地方,我要回来看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头;看看摘掉口罩、有说有笑的人们;看看武汉大学漫天飞舞的樱花。

  春天会如期而至,每个人都可以回家。下次来武汉,我要约这个小姑娘去武汉看最美的樱花。

说得最多的是谢谢 陈依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护士

  今天,我顺利完成了在武汉重症病区的第一个夜班。

  武汉的冰雪还未消融,夜间冷极了,可武汉当地的司机师傅在深夜放弃休息时间,送我们去医院。

  当得知我们来自浙江杭州,今夜是第一次值夜班时,这位热心善良的司机为大家唱了一首歌,浑厚的歌声瞬间温暖了整个车厢。

  好奇之下,我询问他家人可好?他的回答却让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泪目了:他母亲因为年纪大,不久前离开了,而兄弟姐妹都住进医院隔离病房无法探视,妻儿远在郊区。

  孤独笼罩着他,但当得知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援鄂,这位大哥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为医护人员提供帮助。

  “谢谢你们,谢谢浙江的医生护士!”司机大哥说。

  来武汉这几天,我们听到最多的、自己说得最多的也是“感谢”。爱与理解,在武汉的街头,传递着。

  犹记得,抵达武汉的第一天,我们不断接收着武汉市政府和人民捐赠给我们的物资。而这些贵重之物,许多都是他们日夜奔忙,跑遍整个武汉超市为我们买到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女士忙碌一整天滴水未进,最后实在是饿得头晕,忍不住吃了一小块巧克力。她还跟我们说对不起,实在是饿得太难过了。

  当时,我听了瞬间潸然泪下,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武汉下雪后,他们怕我们冷,还给我们送油汀和电热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累积的爱,让我愈发坚定,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对战病魔,战胜疫情,共渡难关。

  到了医院,从穿上防护服到脱下防护服,这4个小时既短暂又漫长。第一次入隔离病房的我,有点紧张。但当我看到患者,我心中的忐忑瞬间释然。

  我接触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约60岁的阿姨。我见她未入睡,刚想询问她可好的时候,她先问候我:姑娘,你们从浙江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里艰苦,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

  话未说完,我的护目镜前突然一片模糊,我哽咽了。“阿姨,放心、宽心,相信我们,相信一切很快就会好起来,请一定要好好休息!”

  为阿姨完成所有护理操作,当准备离开房间时,阿姨起身向我鞠躬致谢。护目镜内的湿气实在是有点重,但是我脚下的步伐、内心的信念却越加坚定了。

最好最美的礼物 李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肛外科护士

  2月14日,我在病房里给一个8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拔留置针,老太太有点抑郁,情绪看起来也非常焦虑。

  拔针前我用手握住她的手,想让她平静下来。我告诉她,请她放心,我们来自浙江杭州,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信心有能力保护她,只要我们在,她就在!为了缓解她的焦虑,我开始和她聊起了家常。

  我问起她对杭州的印象,她说好多年前去过杭州,当时觉得风景特别美,杭州人特别热情,我告诉她现在的杭州风景更美,交通更便利,杭州人还是一样的热情,我还邀请她等病好了有机会一定再来杭州,我给她做向导,老太太笑着连连说好。

  在感觉她平静许多之后,我开始为她拔除留置针,拔针前我告诉她拔针的时候会有点疼,请她忍耐一下。拔完针,当我要离开的时候,老人家叫住了我说:“李霞,谢谢你!”说完便朝着我深深地一鞠躬。那一刻,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为了不影响防护目镜的效果,我极力忍住并抬起下巴防止泪水落下,我也郑重地说了一声:“谢谢,奶奶,我爱你!”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最美的礼物,这一声我爱你,敬所有我们的患者,也敬为疫情奉献的人们。

风雪之后,天必晴好 余娅娟,浙江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今天上的是20时到24时的班。昨天还是大雪纷飞,今天就艳阳高照了,心情也跟着阳光一样明媚。

  更令我开心的是,16床的患者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马上就可以出院了。他是我们医疗线上的战友,武汉本地的一位医生。

  “我也是从医的,本身上班比较忙,比较累,一下班就想睡觉,所以睡眠比较好,我觉得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恢复很重要。这次住院,我总结了三点,一是心态要好,意志力一定要坚强;二是要好好吃饭,补充营养,好好休息,好好睡觉;三是氧疗很重要,使我逐渐纠正了缺氧。”他说,“要谢谢你们浙江医疗队,一线的人员真的太辛苦了!太谢谢你们了!”

  今晚在医院,他还说隔离两周后要申请继续到抗疫一线,应该有抗体了,还可以去捐献血浆。听了这些,我感觉鼻子酸酸的,刚刚逃过了一劫,就想着要去救更多人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真的很令人敬佩!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不用牵挂,不问归期 刘婷婷,浙中医大二院呼吸科护士

  今天是2月14日,一个特殊的日子,用一份家书寄托我的思念。

  23时的武汉冷风呼啸,就在刚刚还听到了两声春雷,或许是希望的声音。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21天,从开始的崩溃到现在面对挑战的无所畏惧,这期间是一次次的历练。进入病房,我们的工作琐碎繁重。除了基本的医疗护理操作外,我们还需要负责所有患者的三餐饮食和生活起居,哪怕他们是二级护理,哪怕他们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满分。因为隔离病房的患者不能随意出门走动,家属也不能陪护,所以每位患者的饭都是护士亲手递上的。疾病会给部分患者带来焦虑,痛苦,甚至绝望,我们需要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

  受疫情影响,医院很多工人辞职或请假,工作中所有的杂活也全部由护士承包。病区环境消毒,清理垃圾,维修设备,标本运送……又苦又累。好在一起上班的队员都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我们深信,病魔不会同情你,只有坚持,才能胜利。

  原本接管的两个病区,临危受命又要加一个,床位数也相应增加。我们的人员也做了紧急调配。原来的5人夜班组变成了3人,压力与日俱增,但是每一位队员对抗疫情的决心从来都是有增无减。

  此时已经23时17分,刷刷朋友圈都是爱情的粉色泡泡。今天我们也收到了医疗队为大家准备的小礼物,工作挑战越来越大,组织的关心始终令人温暖。

  不用牵挂,不问归期。待到春风十里,待到桃花灼灼,我定奔跑着来见你。

背后有“家人”,一点也不孤单 黄自安,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护士

  我是我们医院外派支援人员中年龄最小的,大家都很照顾我,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帮上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由于时间匆忙,玉婵姐的头发没有时间打理。刚入住酒店,她就托我给她理了发。剪得不好,像狗啃一样,但玉婵姐一点都不介意。

  晚上整理行李时,一边收拾,一边感动。从报名那一刻到离别永康,前后只有7个小时。大家却给我准备了五大箱物资用品!满满的感动。

  今天的晚饭,我的加菜是“标准永康味”的梅干菜肉。医院同事知道我爱吃肉,在我出发前特地赶去买了肉,精心烧制了梅干菜肉,塞进我的行李箱。背后有这样一群“家人”支持着,虽然远在武汉,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加油,去战斗吧!

同舟共济,胜利就快来了 郑继生,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大雪过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

  12床、13床是一对夫妻,都是极危重患者,一度严重呼吸衰竭。在医生、护士及患者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度过了最危险也最揪心的10天。吸氧、激素、丙球蛋白、抗病毒药、中药和心理干预多管齐下,夫妻俩病情逐渐好转,呼吸窘迫得到缓解,说话终于能成句了。

  40床的大伯听力差,与他沟通基本靠写字。大伯本身是热心人,这场灾难夺走了他妻子的生命,他也变得焦虑、敏感,情绪不稳定。虽然每天都要耗费大量时间跟他沟通,安抚他的情绪,但所有医护人员还是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令人欣慰的是,大伯的心理状态较前已有明显改善。

  35床、36床是我们开科就住进来的临床诊断重症患者,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他们的病情相对控制得更好些,症状改善也更加明显,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一帆风顺。

  查完房,走出隔离病房已是四五个小时以后了,我们还要完成医嘱开立和病历书写。经过前期的磨合,现在这些工作也得心应手了。我相信,大家同舟共济,团结一致,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6 驰援日记:在武汉,感受爱与暖 2020-02-20 浙江日报2020-02-2000005;浙江日报2020-02-2000007;浙江日报2020-02-2000008;浙江日报2020-02-2000009;浙江日报2020-02-2000012;浙江日报2020-02-2000013;浙江日报2020-02-2000014;浙江日报2020-02-2000015 2 2020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