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数字赋能 联防联控 守牢杭州“西大门”

疫情防控“低风险”背后的临安实践

  数字赋能 联防联控 守牢杭州“西大门”

  疫情防控“低风险”背后的临安实践

  李 睿 王逸群 江 萍

  2月19日,杭州发布“杭州市乡镇街道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其中,临安全区均为“低风险”。

  位于杭州西部的临安区,地域广阔,境内3126.8平方公里,东西相距100公里。在这样大的区域内,如何实现“低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临安区以不发生“二代感染病例”为目标,巧妙运用“大数据+大脚板”。在实现排查管控村社全覆盖、打好防疫战、让城市迅速“静下来”的同时,打好复工战,让城市有序“动起来”,守住安全防控底线,守牢杭州“西大门”。

  “要在抓实抓细抓严上下功夫,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临安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临安区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没有新增确诊病例,没有出现二代、三代感染病例,总体疫情可控。

  数字赋能,“大数据”提效

  “您和丈夫是不是2月7日从青岛乘坐飞机到杭州?现在在家吗?”2月9日,家住临安区锦城街道的张芳(化名)接到了锦城街道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颇感意外。

  原来,张芳和丈夫年前回了山东老家,2月7日乘坐飞机从青岛飞到杭州,再回到临安。2月9日,临安区防疫指挥部接到指令,这趟飞机上有一名同机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随后,数据工作组立刻排查,根据大数据分析,排摸到张芳和丈夫两人乘坐了这趟飞机,并立即反馈给属地街道。

  “他们与确诊患者在同个机舱,属于密切接触者。”数据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贾炜琦告诉笔者。锦城街道第一时间电话确认后,立刻提醒两人不要外出。临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随即上门,对两人采取集中隔离措施。同时,也对两人的家、楼道、电梯厢等密闭空间进行消毒处理。

  “我们运用‘大数据’碰撞,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脱敏的人员识别数据,加以互联研判,实时动态排查重点地区返临人员、密切接触人员、异常症状人员等‘可能隐性传染源’,实现人员精准‘画像’,构筑无形隔离墙。”贾炜琦介绍,截至目前,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全区共累计排查人员1141人次,“经过镇街的二次核实,对其中279人采取了居家观察或集中隔离措施。”

  一天半夜两点多,锦城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卡口志愿者的举报电话,称一男子驾驶一辆重点地区牌照的车在大街上跑,志愿者们担心其是趁夜晚溜进临安的。派出所民警随后将车牌信息反馈给数据工作组,经过数据排查比对,最终核实到这名司机年前从武汉回来,刚刚结束14天的居家医学观察期,“实在憋坏了,出来透透气”。

  “当时我们都乐了,不过大家也安心了。”贾炜琦说,大数据确实为保障城乡安全有序运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坚强支撑。利用大数据,临安区对已返临人员实时监测,对未返临人员排查后逐个通知推迟返回时间,确保管控不留死角。

  联防联控,“大脚板”细排

  “你那边租客联系上了吗?是否会晚点回来?”“李大哥,你电话终于打通了,租房信息统计好了吗?”“这些信息是我刚统计的,我先报送到村里。”昌化镇西街村网格员周磊左手举着电话,右手在本子上记录。

  1月23日,周磊接到了镇里的任务,当起“大脚板”。

  她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了解村民有没有到过外地、家属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有没有发热咳嗽的症状,除此以外,她还要登记出租房信息。

  西街村本来就热闹,人员密集,要让老百姓都“宅”在家里不容易。为了确保信息到达每一户、每一人,周磊和同事“大脚板”入户,上门做工作。“特别是出租房排查,比较繁杂,既要告知房东,又要联系租客。”保险起见,周磊总是“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双重保障,“每天都要拨打、接听好几百个电话,随身携带的3个手机都用到没电,最多的一次有300多条通话记录,嗓子都‘冒烟’了。”

  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临安区充分发动村社干部和968个网格的“大脚板”作用,在城乡一体“超大圈层”、核心城区“大圈层”、镇自为战“中圈层”和村自为战“小圈层”的“四圈联防”体系中严防死守。据统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临安区光选派下沉到一线支撑防控工作的机关党员干部就有1389名。他们行走在村头巷尾,用最朴素的语言,把防疫知识带进千家万户,用最坚实的步伐,织密基层防疫的安全网。

  截至2月19日12时,临安区累计居家和集中隔离3140人,目前尚在隔离96人,已解除医学观察隔离3044人,占比96.9%;确诊病例5例(3例已出院),均为输入性;无二代发病病例、无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连续15天零增长。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疫情防控“低风险”背后的临安实践 2020-02-20 浙江日报2020-02-2000012;浙江日报2020-02-2000011 2 2020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