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城“开市”记
省委疫情防控巡回督导组赴义乌国际商贸城督导开业
2月18日,备受中外瞩目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和二区率先开业。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开市比往年迟了13天,但开市来之不易,背后凝聚着上下各方的努力。连日来,为抓紧推动这个全球性日用消费品龙头市场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开市,省委疫情防控第八巡回督导组深入市场及产业链上、下游开展督导,推动协调与开市相关的问题加快解决。
2月15日,督导组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督导了解开业准备情况。在商贸城一区西大门口,督导组看到工作人员正对公共区域消毒杀菌,并组织开展开市后的入场模拟演练,经过体温测量、身份信息核验,符合健康条件的经营户、采购商等被允许进入市场。“目前仅一区就有1万多名经营户申报2月18日开市。”义乌商城集团第一分公司总经理金武华告诉督导组。“往年春节后义乌市场都会迎来一波交易热。”不过商户们反映:现在最担心的是由于市场相关配套企业复工情况不一,无法按时完成订单,此外,有的国外客商来义乌采购的意愿还不明朗。
“这几个现象要特别引起注意。”在赶赴下一个督导点时,督导组成员在回程的车上就交流汇总各自督导了解到的情况,并用手机“打”出了一份四五百字的简报,还连夜完善形成了一份涉及10项困难问题解决的建议,提交义乌市有关方面。
督导组的建议,很快引起当地高度重视。义乌市委书记、市长亲自部署落实相关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原有开市筹备工作落实落细。据义乌市防控指挥部反馈,当地专门成立由市场发展委牵头,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等单位组成的开市产业链配套组,保障市场正常开业和常态化运行。在此基础上,义乌还着重围绕开市加强了市场周边配套,如在30个银行网点设立“绿色窗口”。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针对督导组提出的恢复外商信心的相关建议,义乌市进一步强化了开市前的准备工作。如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发布9国语言版本的《致外国朋友欢迎信》,开启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网上“零跑”服务等,并在13个涉外部门设立咨询热线。研究制定《市场开业外籍采购商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办法》,建立来义乌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兜底机制等。
市开其门,离不开货畅其流。2月16日,义乌当地规模较大的福田物流中心、青口物流中心等陆续正式开园,一辆辆大货车有序驶出园区,开往各地。此前,督导组在福田物流中心督导时,发现这里防疫管控措施细致到位,不过也注意到,当时入驻中心的129家物流公司中仅有19家通过开业审核,其他有意愿复工的公司也只有三四十家。据中心管理人员反映,影响物流企业复工的原因是多数公司防疫物资短缺,还达不到复工条件,物流企业的装车工有一半以上为外地人员,大多数没有返岗。这些情况也都被督导组及时反映给了义乌市相关部门。
2月17日,督导组特地杀了“回马枪”,向福田物流中心了解最新情况。“基本都解决好了!”中心负责人报告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物流企业开复工统一实行备案制,取消审核制;物流中心统一由政府设立防控物资代购点,收集经营户需求数量,为企业提供防疫物资统一采购渠道,统筹安排采购;同时当地还组建了共享装卸突击服务队,通过“村企匹配”模式解决物流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相关物流企业已与劳动力集中的村居对接,招募本地健康劳动力,满足企业装卸需求。
复工人员衣食住行能否保障,同样影响着市场信心。2月15日,督导组途经杭金衢高速义乌出入口,看见返城车辆排起了数百米长队,督导组冒着大雨下车了解情况,得知他们需要在手机上完成“来金人员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登记,内容较为复杂。督导组现场拍照后及时把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当地表示将立刻改进。2月16日,督导组跟踪发现,义乌的高速出入口通行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人员通过测温和扫“健康码”即可快速通过,未在“来金人员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返义乌人员,可在小区(村居)卡口补录。此外,义乌还专门出台政策,企业通过包车、企业间拼车等方式,接送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员工所产生的包车费用,由市政府全额补助,既方便人员出行,又能帮助企业尽快复工。
督导组还来到稠城街道宾王社区查看。这个社区距离国际商贸城仅5分钟车程,客商和外来务工人员云集,但开业的小商户并不多,社区门口的菜市场提前半小时就拉下了卷帘门,理发店也仅有一两家营业。不少商户表示:“如果生活不方便,也会影响客商和外来务工人员返回的意愿。”督导组将商户们反映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向义乌市有关部门反映,当地随后决定市场周边菜市场关门时间由16时调整到17时,同时根据义乌市指挥部发布的15号令,逐步有序开放“六小”行业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恢复经营,全力满足市场相关从业人员的生活需求。
督导组表示,许多工作都是义乌当地和省市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做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安全顺利开市,离不开省级层面的科学决策、精准及时调度,接下来他们将继续跟进市场开业的相关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