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硬仗

防疫宣传到基层,有什么好点子?

说唱三句半,办法很“土”但很管用

  小板凳、小喇叭,一句土话、一封书信……疫情来势汹汹,城乡村社是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浙江的乡村,各种接地气又实用的“土办法”被广泛使用。这些让群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了解疫情动态,增强防范意识。

  “捂好口,勤洗手,不往人多地方走……”1月28日上午,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广播站广播员王长濂坐在话筒前,操着一口浓浓的当地方言,向周边几十个小山村播报当天的各类疫情信息及防疫知识。从1月26日起,王长濂便坚守岗位,每天从早上5时50分到晚上9时30分,向当地群众播报。“不少村民遇到我都说,听到广播后,今年亲戚间不搞聚餐,拜年也改成打打电话了!”王长濂说。乌漱村党支部书记吴晓兵介绍,该村海拔800多米高,多亏有了应急广播,村中100多位平时不太用手机的留守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疫情信息。据了解,为更好防控疫情,武义紧急启用1510只农村应急广播,用武义当地话、畲族话等向258个村滚动播报疫情通知和防疫措施,平均每天播报信息40余次。

  不只在武义,“土广播”“小喇叭”如今已经成了浙江不少乡村宣传疫情防控的“神器”。在三门,当地利用“村村通”工程在全县10个乡镇(街道)275个行政村设置的2853个应急广播终端音柱,全天候、全覆盖、接地气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措施宣传。在金华市金东区,每天党员干部手持移动喇叭在村里宣传,并及时向群众解释相关防控知识。诸暨市大唐街道冠山村更是给“土办法”安上了高科技。该村党员志愿者们组成“无人机+小喇叭”疫情防控宣传队,将事先准备好的方言顺口溜录进小喇叭扩音器,再将喇叭装在无人机上,在村子上空巡回“喊话”,劝导村民安心在家过年,不拜年、不串门、不聚餐。

  你有小喇叭,我有“小板凳”。在杭州富阳区的各个乡村,有一支支“小板凳”宣讲队。平时,基层党员干部将村民召集在一起,以自带板凳围坐一圈的形式,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凝聚民心。疫情发生后,富阳将原本线下的一个个宣讲队转为“线上”,上万名镇村党员干部在原本联系的村民间建立微信群,确保每家每户都有人在群内。如今,全区共建立300多个微信群,由党员干部及时普及知识,汇总各方情况,第一时间辟谣。

  在金华市婺城区,各村村干部手里都有两封特殊的信。一封是对外来人员的关怀信,提醒他们回来后及时到村或者社区报到,如有必要,还得接受医学观察和隔离。另一封是给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发放的提醒信,提醒大家注意隔离观察期间的注意事项。在玉环,玉城街道南门社区“兼职委员”、湖北英山在玉环流动党支部书记张俊正用方言给辖区内湖北籍返乡人员致电,通知他们企业延迟复工的消息,劝他们推迟返玉环时间,浓浓乡音,让湖北籍员工们对防疫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说唱、快板、三句半……各类乡土味十足的宣传手段和深入的群众工作,在浙江大地形成了强大的防控宣传网,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钱祎 侯明明 赵静 干婧 王逸群 陆欣 傅颖杰 徐子渊 见习记者 孙磊 通讯员 吴麟煜 李增炜 朱跃军 鲍雯霞 王益均 董庭望 月映红 周金权 詹瑞军 潘玲惠)


浙江日报 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硬仗 00003 说唱三句半,办法很“土”但很管用 2020-01-29 20351804 2 2020年0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