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0年1月12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省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认真执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坚持“两个高水平”“四个强省”“六个浙江”目标导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持续深化“三服务”,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较好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8%,增速好于预期、高于全国。三次产业稳中趋缓,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三大需求协调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出口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经济效益保持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8%,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7%。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效缓解,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
(二)三大攻坚战全力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取得积极成效,不良贷款率为0.91%,股权质押纾困基金到位资金195亿元,帮扶企业39家。P2P非法网贷机构陆续出清。精准脱贫更为有效,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3%,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高标准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污染防治成效明显,11个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1%。
(三)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扎实推进,加快“互联网+”、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1万家,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65个、“品字标”企业345家,完成5000项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增工业机器人1.8万台。淘汰1755家企业的落后产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成效明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基本形成“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成5G基站15770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第一批9个试点产业集群和16家试点企业建设。市场主体持续升级,“雄鹰行动”新培育企业68家,新增隐形冠军企业5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8个。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公共场所等领域延伸,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比例达80.5%,跑零次可办事项比例达97.4%。“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深化,完成11453家低效企业改造提升,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8.9%、16.5%。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效提升,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实现“最多90天”。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推动“信用+”十大场景应用,初步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十大标志性工程,“17+1”经贸示范区合作层次全方位提升。
(五)国家战略举措有效落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率先召开推进大会,出台浙江《行动方案》,启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创建6家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浙石化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保税燃料油供应突破400万吨。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1.2亿吨,启动宁波、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国际贸易和金融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深入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温州金融改革服务民营经济、台州小微金融等改革。
(六)“四大”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设立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推进智慧海洋、生态海岸带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大花园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大花园典型示范创建,加快“四条诗路”建设,推进十大海岛公园建设,实施“十大名山”提升行动计划。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湖杭铁路、金甬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二期等项目全面开工,宁波穿山港铁路等建成通车,文成实现高速通达。建成地铁103.6公里、高速公路225公里。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加快杭绍甬、甬舟、嘉湖等一体化发展,推动衢丽花园城市群建设,持续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七)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启动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乡村“三治融合”。乡村产业加快发展,持续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县11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万公里,新增522万农村人口饮用水达标提标。
(八)文化浙江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文明有效提升,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8名代表入选 “最美奋斗者”。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成107个重点乡镇、1228个薄弱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任务,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282个。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
(九)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2%,城镇调查失业率4.3%。居民增收稳步推进,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9.4%。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6.68%、99.61%,提前完成国家棚改新三年攻坚任务。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组织实施“千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建成县域医共体161家,建成387个乡镇示范型居家养老中心。
(十)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发力。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大,省“4+1”重大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五个千亿”投资工程分别完成投资8150亿元、4875亿元、6200亿元。335个省市县长项目开工建设,落地率为68.4%。招大引强取得积极进展,推进中电海康等央企重大合作项目建设,打造嘉兴、湖州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推进绍兴、台州、义乌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建设。
二、2020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工作建议
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2020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见表2)。
(一)更大力度做好稳企业稳增长工作。一是着力稳预期,实施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深化“三服务”活动,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制定实施一批新的降本减负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2700亿元。二是落细落实融资畅通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三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大型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重点企业“两链”风险,深化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四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交通等重点领域投资,滚动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大力实施“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扎实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五是大力推动消费增长,加快发展夜间经济、服务消费、农村消费,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善消费流通设施,打响“放心消费”品牌。六是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全面实施稳外贸政策,迭代升级“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大力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创建国家级新型贸易示范区。
(二)更大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打响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10条标志性产业链,实施60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推广应用一批重点首台套产品、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和浙江制造精品。二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化“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三是加快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推进杭州城西、嘉兴G60、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谋划建设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四是谋划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淘汰1000家企业的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整治10000家“低散乱”企业(作坊)。五是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抓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六是加快市场主体升级,新培育雄鹰企业30家、隐形冠军企业50家,“小升规”企业2500家。
(三)更大力度推进以“四大”建设为载体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是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积极推进长三角联合创新基地、数字长三角等标志性工程引领性项目建设,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加快大湾区核心区建设,推进“四大新区”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海岸带、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大花园建设,加快衢州、丽水大花园核心区建设,推进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加快打造十大海岛公园和十大名山公园,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启动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四是加快推进大通道建设,抓好通苏嘉甬铁路等前期工作,推动杭温二期、沪苏湖铁路等项目开工,加快杭绍台铁路、杭衢铁路等项目建设,确保建成杭绍台高速等项目。五是加快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启动实施杭绍甬、甬舟、嘉湖、衢丽花园城市群一体化行动。打造特色小镇2.0版。六是加快推动未来社区建设,深化“三改一拆”,加快60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建设,改造500个城镇老旧小区。
(四)更大力度深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的重大改革。一是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全面延伸,力争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80天内。二是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平台迭代升级,持续完善“浙里督”智慧督查平台,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三是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动态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四是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健全“标准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实施天然气体制改革。五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1+6”行动,支持省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六是谋划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完善“多规合一”工作机制,推进省“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七是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创新提升,坚持以建促整,创建制推动,打造20个高能级平台。
(五)更大力度推进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对外开放。一是纵深推进“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高质量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推进数字“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推进“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二是创新发展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推进油气等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三是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打造宁波-舟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宁波舟山港由世界级大港向世界一流强港转型,深化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及舟山群岛新区2.0版建设。四是着力稳定外资增长,大力度引进优势外资项目,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系统。
(六)更大力度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一是高标准打好治气硬仗,推进100个重点工业园区废气整治,实施1000个工业废气重点整治项目,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二是高标准打好治水硬仗,深入实施“五水共治”碧水十大行动,确保“水十条”圆满收官。抓好千岛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三是高标准打好治土硬仗,高标准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重点抓好重金属污染减排和整治。开展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四是高标准打好治废硬仗,大力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和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30万吨/年。五是完善能源“三控”倒逼机制,既保“先进”,又控“落后”,用能空间优先保障高端产业项目落户和发展,严格落实高耗能行业项目缓批限批、节能审查等各项措施,削减低效用热、用煤需求。六是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深化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实施钱塘江流域大保护工程,启动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
(七)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浙江建设。一是高水平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新建3000个农村文化礼堂,深入开展“文化暖冬千百万行动”“文化进万家活动”。二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浙江省重大文化标识建设,加快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项目和“四条诗路”文化产业发展。
(八)更大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全面实施“两进两回”政策,积极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立健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长效机制。二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综合集成改革试点。三是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5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10个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四是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培育美丽乡村示范县10个,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5000个。
(九)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失业风险应对机制,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大力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村集体经济攻坚计划。持续高标准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三是切实提升公共服务。制定出台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医学高峰”计划,开展“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医改试点。四是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调控,坚决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全面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掀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攻势。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三、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省“4+1”重大项目。安排2020年实施重大项目85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7500亿元左右。一是加快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2500亿元左右。二是加快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2000亿元左右。三是加快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3000亿元左右。四是加快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五是高质量推进省市县长项目工程,滚动安排490个左右项目,意向总投资1.8万亿元左右。
(二)“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安排2020年实施重大项目1500个左右,组织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6000亿元。一是推进千亿数字经济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130亿元左右。二是推进千亿生命健康工程,年度计划投资900亿元左右。三是推进千亿高端装备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250亿元左右。四是推进千亿文化旅游工程,年度计划投资900亿元左右。五是推进千亿能源环保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000亿元左右。六是推进千亿技术改造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5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