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要解决问题
——“三服务”促进政企互动调查(上)
本报记者 沈晶晶 陈佳莹 施力维 金春华 通讯员 杨磊 费彪 严建春 俞思衍 张文燕 蔡卡特
编者按:
2019年初以来,我省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核心的“三服务”活动。一年来,服务有没有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企业的关键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政府服务企业的进程中,政企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连续两周,本报记者兵分3路,走访全省11个县(市、区),调研30余家企业。今明两天,本报《深读》栏目推出“‘三服务’促进政企互动调查”系列报道(上下篇),敬请关注。
“三服务”开展如何,关键要看解决了多少问题。
去年以来,浙江深入开展的“三服务”,强调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
时值“三服务”活动一周年之际,连续两周,记者密集走访义乌、德清、海宁、宁波鄞州、温州瓯海等全省11个县(市、区),调研30余家企业,问进展,看成效。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看到,一家家企业反映强烈的个案问题得到解决,一个个区域或产业的共性需求得以满足,我省在形势比较困难的环境下实现了稳企业、增动能。记者看到,各地政府打响服务品牌,各类企业基地轻装上阵,两者之间打开了沟通交流的双向通道。
奔着问题去,狠抓落实,让企业更有获得感,更愿意向政府部门畅谈发展需求,从缺乏互动到理解配合到协力解难,“三服务”助政企关系进入了新境界。
从“门好进事难办”
到“主动上门解难题”
——打开政企双向交流的通道
见到记者,浙江艳庄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洪良感慨连连,“能过个好年了”。
作为义乌一家重点企业,艳庄一直经营良好,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但2014年担保企业破产,使艳庄的贷款五级分类降到“不良”类,多家银行抽贷,企业压力巨大。
杜洪良多次找银行均遭到拒绝。他又想申请政府政策性担保,恳请相关部门帮助。一些部门也承诺,“予以支持”。
但真解决起来就难了,因为这项工作涉及12个部门。“真像爬山,翻过一座还有一座。”杜洪良说。
“门好进,事难办”,解决问题不及时,容易让服务企业流于形式。“三服务”活动中,省委明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措施制定得更精准一些、更精细一些。
为此,义乌市金融办主动牵头,协调法院、银行等,共同给出“对症下药”解决方案。义乌市人民法院出具意见,多家银行将艳庄的贷款五级分类调回“关注”类。12个部门统一意见,于去年5月助艳庄获得政策性担保。眼下,公司经营重回正轨,预计2019年利税突破1000万元。
截至去年底,义乌累计收集企业类问题3049个,解决3034个,解决率99.51%。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年来,主动走访,组团服务,采用“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破解不同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难题,已成为常态。
尚越光电是余杭一家创新型光伏企业,其研发的超薄柔性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可和各种城市家居一体化结合,是全球为数不多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厂家。但多年来,受国内薄膜电池产业化程度低、认识不足等影响,产品市场化遇到困难。
“本土科创企业成长,急需帮一把、扶一程。”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服务”走访中了解到这一“头等大事”后,经过讨论,提出“政府优先采购本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创企业产品”的思路。
去年,余杭新建的159个智慧候车厅,用上了尚越光电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负责人任宇珂说:“这些高颜值候车亭,成为产品应用展示的窗口。”
高兴之余,他也不免深思:如果领导干部不来,需求向谁去说,问题还能解决吗?
“希望有一支对接需求的服务专班”“期待一个事事有回音的平台”“最好能设立一套常态化机制”……走访中,不少企业发出心声。
“三服务”深化过程中,强调坚持长效导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发现,变短期服务为长期服务,使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找得到、用得上、靠得住。
不久前,宁波鄞州区开设8718企业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健全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已对5387个后台来单进行梳理、对接、处理、反馈;杭州萧山区深化驻企代办员制度,选派了解企业、懂经济的147名镇街干部,一对一联系企业;温州瓯海开启“镇街挂牌、部门请战”模式,每季挂出企业反映强烈、镇街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区相关部门认领并于约定时间内破解……
平台各式各样、方法五花八门,背后是一个共同的逻辑:打开政企双向交流通道,破除壁垒、拉近距离、增进互信。
既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要“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
——形成破解共性问题的机制
2019年,温州凯信新材料有限公司迎来大变身,年初搬入小微园区,3月投入生产,随后向银行贷款扩大规模,眼下已顺利进入瓯海“小升规”行列。
而就在一年前,总经理郑海聪还在为“怎么借钱”烦恼。租赁的厂房,无法到银行抵押贷款。找民间担保,每月利息是不小的负担。
“说实话,就凯信一家,我们还能想想办法。”瓯海区金融办干部坦言,去年初经过走访统计,全区存在贷款难问题的小微企业超过2000家。
一路走一路看,在各地梳理的“问题清单”上,融资难融资贵、土地指标紧缺、用能成本高昂、高端人才缺失等,是困扰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
既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要“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对反映强烈、带有共性的突出问题系统梳理、集中破解,这不仅是省委对“三服务”深化的要求,也是企业的共同期盼。
深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主因是缺少有效抵押物。为此,去年10月,瓯海创新机制,将租赁权、信用分等28种有形、无形资产纳入“授托资产”范围。无需担保、无需保险,凯信以小微园区4060平方米厂房的租赁权为抵押,从瓯海农商行贷款490万元。截至目前,当地已有175户企业办理授托贷款,金额达2.8亿元。
面对土地、用能等共性需求,嘉善也在探索新办法。他们制定实施了纺织、木业、造纸、水泥建材、铸造、纽扣等六大产业改造提升方案,同时,鼓励企业抱团,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在天凝镇,6家纺织企业成立天之易新材料有限公司,并重新招拍挂新的工业用地,厂区空间拓展,新的生产线上马,企业重获新生。
不止瓯海和嘉善,从制度上找原因,从规律中找办法,破解企业的共性问题,记者走访的11个县(市、区)都开始了探索。但调研中,也有基层干部顾虑,“企业要钱要人要指标,可要素是有限的,政策总有兼顾不到的地方”。
以工业用地为例,一些县(市、区)全年指标仅五六百亩,大企业要扩容,小企业要成长,难以满足所有需求。温州、绍兴等地普遍反映,眼下,小微园区厂房供不应求。
与其“多点开花”,不如“重点突破”。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资源要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从而推进传统产业跨区域整合提升,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前往德清洛舍镇,“三服务”开展之初,这里不少企业抱怨的钢琴上漆问题,眼下得到了解决。
钢琴是洛舍的支柱产业。全国每售出7架钢琴,就有一架来自这里。但发展中,当地企业也暴露出生产工艺落后等短板。2018年,52家钢琴企业中一度有41条油漆生产线,因环保问题被关闭。
“钢琴生产出来,却不知道去哪儿上漆,只能‘打赤膊’。”企业迫切希望政府给予重点项目政策支持。
回应诉求,当地创新破难,打造东衡油漆加工中心。2019年5月,当地从众创园腾挪出2.43万平方米区块,并投入1亿元,建设油漆加工中心厂房。同时,以5年内不淘汰的标准,投入700多万元购置环保设备,提升废气处理效率。
一家钢琴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转型关键期,县里、乡镇没有在“低散乱”整治中“一刀切”,而是通过有效沟通,消除产业成长中的烦恼,让他们看到了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服务型政府,“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在贴心与交心中实现合作共赢”。
就像人与人的相处,沟通交流是第一步,互相理解是第二步。从政府制定政策“不接地气”,企业面对要求“满腹牢骚”,到通过“三服务”,政府真正围绕企业需求、产业形势做出决策,企业真正了解政府初衷、及时反馈进展,政企关系迈入新阶段。
从“要我留下来”到“我要留下来”
——打造营商环境的新品牌
行百里者半九十。企业还有哪些诉求没有满足?他们对目前的服务如何评价?这些问题,“三服务”持续深化需要厘清,领导干部推进工作也需思考。
去年3月,海宁专门委托全球知名的德勤公司作咨询报告,给自己挑毛病。结果显示,在15个维度80项营商环境指标中,企业认为待提升的指标大多集中在公共服务方面,例如供水、供电接入,企业开办流程等。
为此,海宁在嘉兴地区首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企业供水报装“110”(1个环节1天通水0材料)服务,打出“水务办事110,受益企业都说灵”服务品牌,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
随着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不同类型企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克服困难、翻越高山,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畅通企业获得资金、人才、科技等发展要素的通道。调查中记者发现,“三服务”在传播口碑、打造品牌的进程中,把服务企业落脚到改善营商环境上。
这段时间,宁波中正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觉得工作顺畅不少。他从几年前开始,就与政府合作,帮助引进信息技术企业。
然而,在偏重制造业的地市,要重磅打造信息技术产业并不容易。王明说,他吃过各种类型的“闭门羹”,有直言“区位没有优势”的,有委婉表示“缺少软件人才”的。但2019年变“容易”了,他们陆续引进25家相关企业,其中近三分之一产值达亿元以上。
王明将此归功于“三服务”带来的变化。去年5月,鄞州梳理、汇总企业需求后,意识到传统制造业转型需要信息化,这正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契机,于是提出改变引进企业“哪里有空安排哪里”的状况,探索“特色楼宇”发展模式。
王明有了一个新身份,鄞州南部商务区占地3.3万平方米的“软件信息总部大厦”楼长,负责与经信、商务等部门对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穿针引线,精准对接供需”。
3个月前,新“落户”大厦的北京大朴有限公司开发了小家电新产品线,急需生产商。他们将需求发到“楼长服务群”后,王明立即对接区商务局,当月就在姜山镇找到了合适加工厂。
“政府负责阳光雨露,我们负责茁壮成长,这样的政企关系令人舒心。”采访中,大朴公司负责人颇有感触。
在记者走访的11个县(市、区),有类似感受的企业,数量不少。在台州黄岩,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智亮说,全国5个基地中,浙江的政企关系最为融洽,有事必应、无事不扰,使他们快速度过适应期,实现了产值翻番。
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企业期盼,如今,“三服务”在企业间已是有口皆碑,成了浙江营商环境的又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