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运河岸,青春花正开
杭州市拱墅区健康浙江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郑希均 通讯员 何燕洁
从2012年提出健康浙江概念开始,到2016年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出《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再到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以“打造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十一大行动,浙江人民的健康事业和健康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有力地证明了健康浙江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报陆续刊登健康浙江建设优秀典型,以助推健康浙江建设。本期为杭州市拱墅区。 ——编者
人均期望寿命85.4岁。这是什么概念?它超过了2018年的中国人均期望寿命77岁,也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日本人的平均预期寿命84.2岁,更超过了全球排名第一的我国香港。
另有一组数据说,2018年拱墅区主要慢病早死概率比2010年下降18%,远超全省平均水平;在健康浙江首年考核中,该区位列全省前五,杭州第一……这一切,拱墅是怎么做到的?该区作为健康浙江建设的一个典型,在总结中说:近年来,拱墅奏响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三部曲,在健康基础建设、医疗改革创新、健康服务品牌等方面,全面发力,“健康中国示范区”打造成效明显,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健康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就在今天,拱墅区的重大民生项目、投资16亿元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开工,拱墅的健康浙江建设,将再上新台阶!
各方投入
织成网络筑就雄厚“健康”基础
事实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拱墅的健康资源在我省并不具有优势。不难想象,能成为健康浙江建设的“杭州第一”,拱墅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我们区最高规格召开‘健康拱墅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健康拱墅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下发《健康拱墅建设实施意见》……拱墅真心把群众的健康当作了最重要的事业来做。”健康拱墅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拱墅区副区长王书评说。
在拱墅区,有一项有力的决策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拱墅出台的政策中,绿化,城市治理,“美丽河道”,雨污分流“零直排”,深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连“一街一品”都要把健康浙江建设结合进去;而把健康拱墅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和区对部门、街道综合考评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每年落实考核专项经费30万元,则实实在在给健康拱墅建设的推进,增加了压力和动力。一个细节是,健康拱墅建设被纳入了“两代表一委员”重点调研视察项目,150件相关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社会、健康文化的建议和提案,让人看到了区层面的广泛重视度;另一个细节,成立“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六个行业专项组,全面落实对社区、街巷、单位、工地、市场、宾馆的日常督查,确保每月督查全域全覆盖,则让人看到了基层的广泛参与度。
曾经是杭州“下只角”的拱墅区,在健康浙江建设中,有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头衔”:继北京后全国第一个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城区!
这个“头衔”下的拱墅区是这样的“全民健康场景”:
各街道各部门持续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工作,推进“山路河道健康元素提升工程”和健康单位建设——该区疾控中心与莫干山路小学携手共建“拱墅区控烟健康教育基地”;塘河片区沿河项目中植入健康体育志愿服务联盟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阅读漂流点”、垃圾分类宣传践行点和文明养犬科普展示基地等元素,打造多部门共建的生态健康廊道;全区10个街道31个社区创设健康自助检测小屋,建立38个健康管理俱乐部,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全区各部门按照业务职能,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健康建设——民政部门牵头完成“阳光老人家”老旧小区养老服务项目;城管部门牵头完成“厕所革命”项目;卫健部门牵头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公民“大健康”教育培训项目、全国率先探索心理社工培育项目、全区10所中小学成立心理关爱工作室;文广旅体部门牵头实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项目;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实施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督项目……
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是人民群众最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的所在。目前看得见的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新华国际医院,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等重量级的机构,均落户拱墅;核准设立首家互联网康复医院——杭州拱墅江南康复医院(纳里)互联网医院和杭州全市首个拥有国际背景的第三方实验室——杭州魏尔啸医学检验实验室;一批“国”字头和“省”字头的机构如国家级红十字救护基地、国家级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纷纷落户拱墅……
拱墅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率全省之先自主研发投入使用的红十字救护培训信息化系统2.0,AED项目心肺复苏应急救护设备,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配置密度是最高的。这说明,在紧急情况下,拱墅居民的生命安全,有了更强大的保障。”
统计表明,2019年拱墅全年共受理、办结引入社会医疗资源的行政审批事项3538件,办结率100%,较去年同期增长10%。
不仅仅是紧急医疗保障,“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已深入到各个角落每个“细胞”。在一张拱墅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规划布局图上,记者看到,祥符中心二期十二层病房综合楼、康桥中心项目新址位于康桥文体中心内10000余平方米、小河湖墅中心新址和妇幼计生中心新址位于市肢残人服务中心,均已完成建设,即将投入使用;杭师大附属医院桃源分院开业,在北部建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引入17家民营医疗机构,满足了北部开发新城内居民就医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各个中心积极推进拱墅在杭州首创的基层医疗机构“八个区域”——“候诊区”、“便民区”、“引导区”、“母婴区”、“特护区”、“自测区”、“体验区”、“宣教区”等标准化建设,目前辖区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就医新环境新体验,点赞如潮!
一马当先,智慧助力擘画健康资源共享蓝图
如果要选一个健康浙江建设的当红词,那么,“医联体”,必定是其中之一;如果要找一个医共体改革的当先者,那么,拱墅,必定是其中一个!
2018年一开年,当很多地方还在将医共体作为医改新模式打量的时候,拱墅区就开始实施创新“全托管模式”,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再创一个“全省第一”。
据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本着“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单位法人不变、产权归属不变、职工身份不变、公益性质不变”的合作机制,拱墅在全省建成首个紧密型医联体——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杭师大附院医联体,成立“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桃源分院”,由杭师大附院全面托管。重点打造脑卒中康复中心、帕金森病康复中心、区域危重症监护质控中心等特色服务。“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成果是,该院区的分级诊疗体系,让城北桃源新区的数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他说。
与此相类似的是,依托浙江老年关怀医院和投用新大楼的祥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富服务内涵,完善服务分级层次,将在全区范围内打造若干分级诊疗中心,并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普通门诊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同质化医疗服务,推动医保差异化支付。
拱墅区创新打造上述医共体的目的相当简单:当好“百姓健康守门人”。以建设“百姓家门口的三甲医院同质化服务”为目标,建成全省首个“人财物一体化运行”的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进一步打造紧密医联体。换句话说,拱墅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级别的医疗服务。
根据这个目的和思路,拱墅全面推行省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元化多类型城市医联体合作。到发稿时止,目标已初步达成,全区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浙医一院、浙医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杭州市属所有三级医院等,都签订了医疗联合体协议,分类合作、分层管理、特色鲜明的“拱墅分级诊疗模式”,成为健康浙江建设中的亮丽一笔。
“百姓健康需求提升,我们医改创新不止。”据拱墅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布局医改模式后,当地又把创新的视线转移到具体的医疗热点上,再创“医联体5G”模式,建成医疗资源共享圈。
具体说来,从1G时代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到2G时代依托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借助信息化技术,建成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影像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心电中心,提升拱墅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检查质控水平。在3G时代建立联合门诊中心,以“检验通、转诊通、预约通、自助通、掌上通”的“五通”服务,实现与大医院精准分级诊疗,第一次实现了在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远程诊疗、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等。
近年来,医联体步入4G时代。为了适应患者的需求,门诊科室细分成了大趋势,专病专科越来越多。这种细分,到了拱墅区,就不仅仅是分出一个个专科了,而是在细分的基础上,创新“专科联盟模式”,串点形成医疗互助服务链:
拱墅各中心柔性引进专家人才、积极拓展专科诊疗:
拱宸桥中心老年关怀病区参与由省立同德医院牵头组建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联体消化专科联盟;
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浙医二院眼科中心合作开展眼科白内障手术;
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浙江省中山医院合作开办综合病区和名中医馆;
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浙医一院建设全科医学联盟……
可以说,小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改,提升了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了社区医生医疗保健技术水平,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居民的保健水平,给曾经的“医疗保健洼地”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在5G时代来临时,这种获得感,还体现在拱墅区领先全国的智慧医疗流程再造上——通过在所有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开通“先诊疗后付费”,与区财政联合打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拱墅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医疗收费票据电子化率100%的区(市、县)。
在拱墅,健康浙江建设带来的好处,如此显而易见:看病或保健或办理其他与健康有关的事,门诊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实现集成式“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一章管理”服务;全区“出生一件事”一站式服务;用血服务不用跑,实现全省采供血机构、各市献血管理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省域内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费用的自动减免;“慢病长处方+云配送”服务,则规定辖区签约的16种慢性病患者可开具慢病长处方,用药量从4周延长到最多12周,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通云配送服务,药品免费送到家。
打造品牌,多措并举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自从投入健康浙江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拱墅区树立全新服务理念,创新打造健康品牌,多措并举,构建起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服务模式,成为了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建设的“拱墅样本”。
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畔,在千年古桥拱宸桥脚,记者脚踩的是青石板路,两旁是黛瓦粉墙,眼前是挤挤挨挨一家接着一家的药号医馆,号旗在冬日的阳光中飘扬。正是以边上的这家大运河国医馆为基地,通过示范带动辐射桥西街区,拱墅区打造起并不断丰富了“全国中医药示范区”。如今的桥西街区,既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必到之处,杭州居民寻找健康的常到之地,也成了健康拱墅建设的一个著名品牌。
作为健康浙江建设的抓手和服务百姓健康的亮点,经过多年苦心打造,在拱墅,健康品牌已成为拱墅健康建设的独特印记,从国家级的影响力波及全国的品牌,一直到深受拱墅本土居民喜爱的品牌,构成了一个金字塔:
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拱墅区的慢病防控已上升到国家级示范水平。比如,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当下,该区的这两种病的标化患病率竟比2012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主要慢病早死概率比2010年下降18%;
“社会心理”国家级试点。全国首创“心理社工”培育项目,成为全国12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之一,首创社会心理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分级分类开展心理评估、心理疏导、治疗干预。探索开展“心理社工”培育工作,充实基层一线社会心理工作力量,先后8批组织矫正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国家级媒体把拱墅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心理健康服务点进行宣传报道;
作为辖区内的民营医院,杭州詹氏中医骨伤医院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和康康复医院成为全国医疗机构中唯一的国务院督查直通点;
“婴幼儿照护”国家级试点。全国首创0至3岁婴幼儿照护工作,申报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国试点项目;
“智慧健康养老”国家级试点。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友好社区标准专家研讨会在拱墅召开,该区的老龄医养护一体化和安宁疗护工作实践,受到推崇,拱墅区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
推出“两免”中医药服务。依托桥西国医馆建立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使群众“两免——免付专家费、免出社区门”看上名中医。
“健康妇幼幸福家庭”项目。为全区育龄妇女提供免费三癌筛查,与浙江大学附属妇女保健医院合作成立全省首个“妇女医学抗衰老中心”,辖区妇女享受到了“免去专家费、免去排队”的优质服务;
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两个国家建设项目落户拱墅;“健康妇幼幸福家庭”惠民工程三癌筛查广受欢迎;大运河青春健康教育基地让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和家长大课堂培训项目覆盖全区47所中小学;依托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优势,建设健康阵地,植入距离标志,拱墅半山主题健康公园成为示范标志;全区健康小屋标杆——云锦社区健康小屋,打造“邻里汇、汇邻里,幸福生活共同体”的健康“润”万家品牌,满足了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需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社区中医馆,逐步形成了辐射全区、影响全市的“一中心一特色一品牌”……2019年全省卫生健康大会上,拱墅区作为唯一基层代表作了基层中医药发展经验交流,进一步擦亮“看中医到拱墅”品牌。
2019年金秋时节,一个声势浩大的中医文化节,在拱墅的运河广场举行,这是中医药大市杭州市历史上第一个中医药节,众多名医的到场义诊,长长的健康产品展示台,舞台上健康主题展演,潮水般的人流……让人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健康气息,是拱墅区健康浙江建设的成功象征,是古老运河的青春花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