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衢州:“消薄”攻坚战 一个村也不能少

种万树卖期权 小乡村绿富美

  开化大溪边乡上安村变了,140多亩梯田种上了红高粱,酿出了1万多公斤高粱酒,销售额预计40多万元;柯城区沟溪乡五十都村变了,村集体利用闲置土地种植金钱柳,截至目前金钱柳项目已经为村集体增收120万元;江山市张村乡太阳山村变了,原先荒芜的450亩高山梯田,建成了茶叶基地,还创建3A级景区村和国家级3A级景区太阳山景区,据初步统计,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20万元。

  经过3年的努力,衢州全市77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发生显著变化,全部完成“脱帽”任务,148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总收入10万元、经营性收入5万元增收目标,1342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占行政村总数的90.6%,全面完成考核任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9年是我省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2017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通过3年努力,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薄弱村。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是政治任务,更是乡村振兴必经之路,衢州市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带头统筹抓、压实责任严格抓、过程监管深入抓,扎实推动全市“消薄”目标按期圆满完成。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重要的是培养自身造血能力。衢州以市委“3752”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体系为指引,推动经济薄弱村全面融入“乡村振兴诗画风光带”建设,通过异地开发、联合开发以及抱团开发,大力发展光伏经济、物业经济、农旅经济、民宿经济、服务经济等,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是依托山海协作的成果。我省开展的“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是衢州集体经济“消薄”的重大机遇、重要突破。衢州多次组团,专程赴省国资委及省属国企、杭州市、绍兴市对接沟通,推动村企结对、深化帮扶合作。

  在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村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装着一排排亮晶晶的光伏板,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荣说:“这是为了让村里‘摘帽’。”去年4月起,在由省委组织部、省委两新工委联合省工商联、农业厅、国资委开展的“千企结千村 消灭薄弱村”行动中,浙能集团结对“薄弱村”郭塘,出资1872万元在村里建起装机容量1000千瓦的光伏发电帮扶项目,惠及全乡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每年累计可为村集体创收130万元,收益期在20年以上。

  截至目前,13家省属企业累计出资6486万元,帮助衢州地区结对村建起47个造血项目。96家杭州市企业落实67个帮扶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849万元。51家绍兴市企业筹资2308万元建设的集体经济项目,使50个结对村集体每年都有了稳定收入。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还依靠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路径。龙游县与镇海区共同合作建设“消薄飞地”产业园,目前已获得半年期收益500万元;开化县以土地指标换收益,购置的桐乡园区物业年化收益率达10%;江山市红色物业园搭建抱团平台,为36个投资入股的薄弱村每村每年带来7万元稳定租金收益;柯城区创新推出“一村万树”绿色期权项目,吸引185家企业、600多位个人出资1000万元认购绿色期权,实现集体增收、村企共赢。

  衢州各地积极运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抱团发展平台、“一村万树”等模式,不断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保障。

  衢州对264个发展集体经济乏力的村级班子进行整固提升,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动态选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3016名,全面补齐配强村级班子。

  龙游县罗家乡荷村村一直是个典型的后进村。省里下派的“第一书记”程毓来了以后,荷村村成立了后进村整转工作小组,全村170宗违法建筑在短短20天时间内全部拆除。荷村村还聘请了浙大设计院按照“多规合一”理念对村庄进行整体空间规划设计。此后,省财政厅400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县住建局180万元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投资212万元的黄茶基地项目等纷纷落地。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找个好书记。在“消薄”的推进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衢州还从提升村民的素质入手,搭建乡村振兴讲堂,推动“消薄”工作。

  目前,衢州在全市全面开办乡村振兴讲堂1489个,并将村两委带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组织33名带富能力强、发展集体经济有办法的优秀党组织书记,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党员干部上专题培训课163场。

  乡贤能人回归农村,增添了“消薄”工作的活力。龙游县返乡创业青年胡瀞文通过创新“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广实施“龙游飞鸡”项目,将龙游农民饲养的土鸡和鸡蛋销售至城市,带动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还帮助农民增收。衢州认真组织“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和青年回归、乡贤回归”工程,积极推动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技术能手等下乡创新创业,吸引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发展。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事关民生,要防止做数字文章。衢州市委组织部对各地“消薄”工作经常性开展实地暗访,不设线路、不打招呼、不安排陪同、直接到村到人到项目,杜绝“数字消薄”“账面消薄”情况,确保集体经济“消薄”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

柯城:

种万树卖期权 小乡村绿富美

  “现在,走在村里到处都是绿色,村子变美了!树长大了以后还会有收益,挺好的。”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范村的村民郑珏梅说,政府的政策好,老百姓也跟着享福。

  她所说的政策指的是柯城区近年来创新推出的“一村万树”绿色期权项目,由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等对“一村万树”进行天使投资,在柯城区有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认购一定数量的珍贵、彩色树木资产包,并享受约定时限期满后的资产处置权,形成企业付费买林木未来收益,村集体“一村万树”小周期变现增收的共享“消薄”模式。

  种树就是种财富,如何将这些绿色资源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资金?去年12月,柯城区依托余杭-柯城山海协作以及全省“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通过“一村万树”绿色期权,把“柯城生态优势、余杭经济优势”双向打通,打造了全省首个“一村万树”绿色期权的生态飞地,有效打通“一村万树”资源、资产、资金通道,成功把“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叶子”变“票子”。

  在“一村万树”绿色期权产品发布会上,58家企业代表、商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和乡贤代表与当地58个行政村签约绿色期权认购协议。石梁镇中央方村种植面积100余亩、总数17000余棵的浙江楠被“认购一空”,当场获得40万元的注资。余杭15个乡镇街道与柯城15个乡镇街道“一对一结对”,杭州海云时装有限公司、浙江圣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傲浒建设有限公司等14家余杭企业与九华乡范村、沟溪乡斗目垅村、航埠镇严村村等8个村结对,加强期权共建、收益共享。

  “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分为两种模式:A类模式以100株树木为1个资产包,5年或10年为一个资产包认购周期,以3万元或5万元费用认购1个资产包,到期后可获得“一村万树”每份资产包中共50株珍贵彩色树木的处置权。B类模式以1株树木为1个绿色期权单位,5年认购期的费用为500元/株,到期后可交割、转让、捐赠等。平时养护由村里和村民负责,地方政府信用背书。

  目前,全区已累计种下浙江楠、榉树、香榧树等珍贵树苗100多万株,打造了71个示范村,盘活土地1万多亩,已有185家企业、600多位个人出资认购,总金额超过1000万元。以5年为周期,该项目将为首批参与的33个村,每村带来经营性收入20万元。

  2019年9月,柯城区又与浙大杨武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一村万树”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经过核算,柯城区2018年“一村万树”GEP达80.22亿元,平均每个村1.1亿元,相当于每平方公里产值0.35亿元。通过科学有效的生态治理,系统修复乡村生态,促进生态环境与乡村发展同频共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融合,让乡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衢江:

做足土地文章 集体经济致富

  宽阔的柏油路、美丽的景观墙、粉刷一新的农房外立面,一拨又一拨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玩……元旦期间,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姜家坞村一派欣欣向荣。“2019年,通过整村流转土地收取租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万元,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村里正在发展特色花卉产业,着力打造百花千艺村。”姜家坞村党支部书记邵小青满脸喜色。

  浮石街道片区一直是附近村民眼中的“荒山野地”:这里土丘成片、高低不平,杂树丛生、荆棘遍布;因为土层浅、蓄水性差,大部分区域无法正常耕种,山坡上也仅能散种一些柑橘,土地荒废率达90%以上。去年3月,衢江区启动新田铺区块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流转土地9134亩,通过地力提升、路网水网改造,彻底改变浮石片区严重缺水和土地贫瘠的现状。

  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是衢江区的省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约50亿元,总面积约11686亩,将浮石街道5个村土地整治连片盘活提升,共流转土地达1.17万亩。企业给予各村集体一次性补助,并根据各村流转面积每年给予租金,其中姜家坞村和元桥村分别流转集体土地420亩和370亩,在一次性给予青苗补助费的基础上,企业每年按1000元/亩支付土地租金,村集体每年可增收40余万元。

  “农田垦造完成后,新田铺将布局综合管理、针灸养生、健康休闲、农业生产、居住生活五大板块,成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田园康养综合体。”衢江区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专班推进办负责人介绍,目前中柑所1500亩种植研究基地、中茶所892亩种植基地、中科院1500亩水稻种植基地,以及中环福土农业科技、青年艺术田园市集、富氧露营基地等项目都已签约,即将在这里落地。“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依托综合体的特色资源,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村民还能获得股金分红。初步估算,这一改造项目将新增就业岗位2600余个,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万元。”

  近年来,衢江区挖掘农村土地要素资源,做足土地文章,通过“水田”垦造、荒地盘活、土地整治、改村提升等,不断释放土地价值,走出了一条利用土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2019年全区共完成垦造耕地6913亩,土地流转21178亩,项目投资20.82亿元,直接为211个行政村增加村集体收益1466.7万元。

  借助“千企结千村 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的东风,全旺镇楼山后村等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与巨化集团结对,建设“全旺·巨化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帮助入股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省担保集团结对杜泽镇明果村,帮助村庄发展乡村旅游、高端民宿经济等产业,2019年村集体收入增加到55.88万元。

龙游:百村抱团发展 造血功能更强

  近日,龙游县收到了首笔500万元的“消薄飞地”投资收益,经测算分配金额后,及时拨付到113个行政村,分到最多的有近10万元,最少的也有3万元。

  2019年11月,龙游县与镇海区签署山海协作“消薄飞地”小微企业科创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龙游结合各行政村收入情况、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路径、班子队伍等综合因素,依次确定113个村利用土地指标换股本金,另外动员8个村自愿投资,共计出资1亿元与镇海区在镇海澥浦镇经济开发区合作开发项目,每年度可获取1000.8万元投资固定收益。

  “百村携手,飞地强村,深化山海协作,助力抱团发展的‘消薄’新模式,已经初见成效。”龙游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表示,针对部分自身资源匮乏的薄弱村,龙游通过筑牢产业根基、拓宽“飞地经济”路径,也不断吸引结对企业来龙游投资,以收入分红作为结对村经营性收入。

  龙游县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资金筹措就是由“千企结千村”结对企业投资和龙游新北建设有限公司自筹两种方式完成的。项目投产后,很快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零部件及相应配套产业方面做大、做精、做强。目前龙游已吸引12家结对企业参与项目投资,到账资金420万元,每个薄弱村每年可获得不低于6%的年化收益。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注重‘一村一策’,突出‘抱团发展’。”龙游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由县或乡牵头,整合人员、资金、土地等各方面要素,结合实际谋划适宜区域发展的产业项目,打破了村域藩篱,走出了发展集体经济缺资金、缺项目、缺资源的困境,盘活了“消薄”强村“一盘棋”。

  詹家镇芝溪家园7个移民村联合建设的来料加工创业园区,对外出租7000余平方标准厂房,并在创业园楼顶安装光伏发电板,通过抱团发展“物业+光伏”,村均增收13万元;塔石镇组织4个薄弱村筹集资金400万元,在人口相对密集村建设“四村联建综合楼”项目,预计每村增收5.5万元;溪口镇组织12个薄弱村筹集资金1500万元,在集镇建设“跨村集体经济用房”项目,预计村均增收6万元。

  3年来,龙游围绕“产业兴旺”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先后实施跨地抱团、县级抱团、村村抱团3种发展模式,有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全县行政村经营性总收入实现翻番,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少薄弱村完成“富民强村”的华丽转身后,依旧在“抱团发展”中汲取“养分”。沐尘畲族乡马戍口村,2019年投资100万元参与“飞地经济”产业园项目,每年又可获利10万元。“想不到,深山里还能引来金凤凰,下出‘金蛋’,今后的路子是越走越宽了。”马戍口村党支部书记张子卿如是说。

江山:深化村企结对 薄弱村终摘帽

  数九寒天,江山市张村乡琚源村却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全新景象,一座崭新的大楼与村办公楼隔河相望,房子面前有序排列着一个个石砌鱼池。“这幢物业大楼和周边的这些石斑鱼鱼池是我们村这一两年实施的‘聚缘渔村’项目,现在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装修,预计2020年5月可以完工并打包对外出租,到时候,村里每年可以获得20余万元的收益。”琚源村党支部书记周日洪笑着说。

  “在实施这个项目以前,村里的收入十分单一,仅能依靠猕猴桃园出租获得5~6万元的经营性收入。那时候村里十分艰苦,向上争取项目也没什么底气,项目配套的那一小部分资金村里也出不起。”周日洪接着说:“村里的发展机会主要得益于去年实施的村企结对项目,我们村与省国贸集团下属的英特集团结对,企业每年给予村里30万元的‘消薄’项目帮扶资金,一共3年。村里有了钱以后,项目争取和实施起来就顺畅很多,这一两年间,村里实施谋划实施‘消薄’项目3个,向上争取各类资金700余万元。”

  除了琚源村这种有一定资源的,江山市还有一批地理位置偏僻、生态资源匮乏、“消薄”增收困难的村,在结对企业的帮扶下,抱团投资建设异地物业,获取租金增收。

  “2019年拿到红色物业园二期的5万元分红收益后,村里的年经营性收入终于突破10万元。10万元的收入对于我们金龙这种深山里的村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不仅要感谢市委、市政府,还要感谢结对我们的宝业集团。80万元的入股金,我们村里只自筹了20万元,宝业集团支持我们村60万元,真的是帮了大忙。我们村相当于4年就回本了,今后都是纯利润。”碗窑乡金龙村党支部书记祝永忠相告。

  据悉,江山市“红色物业”经济园二期项目是由江山市委组织部牵头,江山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47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通过收购原易登针织有限公司整体资产,改建为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从2019年起,入园村每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红色物业经济园二期项目的47个入园村中,共有12个村是企业结对帮扶村,其中10个是绍兴市柯桥区企业结对的,每家企业出资60万元,支持力度相当大。”江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开展“千企结千村 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过程中,江山市83个村共与89家企业(商会)结对,共谋划实施结对帮扶项目84个,现已到位企业结对帮扶资金2538万余元,有效拓宽了薄弱村增收渠道,有力推进了集体经济“消薄摘帽”。

常山:

光伏并网发电 空壳村大增收

  “扣除租金和运营成本,2019年村里靠光伏项目就赚了60多万元。”眼见年关将至,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荣叫上村会计,给2019年的村集体收入算算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跟几年前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的光景已大不一样了,这得多亏浙能集团的帮扶。

  去年4月,浙江省启动“千企结千村 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郭塘村与浙能集团签订结对协议,实施“户用消薄光伏发电工程”,利用村中130余户村民的屋顶及部分闲置土地发展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约1000千瓦,建成后能有效运营25年。这其中,630万元投资全部由企业承担,效益则归村集体,借此帮助郭塘村“消薄”。

  “这是省内最早落地见效的村企结对‘消薄’项目。”常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里也看到了光伏产业见效快、无污染的特点,以及浙能集团的技术力量与资金实力。为此,常山主动对接,积极争取,与郭塘村相似,同为新昌乡的“空壳村”茶源村、对坑村、輏輅村,也分别与浙能集团下属的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浙能中煤舟山煤电有限公司、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结对。

  事实上,起初省里的结对名单上,只有郭塘村与浙能集团“一对”。“常山县、乡、村三级对于项目的支持与保障,让我们动容,促成了后续的结对帮扶。”浙能集团机关党委书记刘剑辉是集团村企结对工作的负责人,从前期考察到后期施工曾先后10余次赴郭塘村。他告诉笔者,选择郭塘村是因为村庄近年来投入1000余万元保护和发展生态,与集团发展清洁能源理念相一致,之后县乡村分别成立专班组团服务项目,从去年5月签约,10月22日全部并网发电,因此到了11月集团决定“结一联三”,推动3家二级企业与新昌乡另外3个薄弱村结对。

  村里的党员干部也尽全力服务项目落地。依托覆盖所有网格的党小组和覆盖所有农户的联户党员,茶源村2天时间就完成涉及10余户用于建设变压器、输电杆的土地征用工作;輏輅村半个月完成80余户农户的屋顶租用协议签约;对坑村提前一周协助施工队完成路基拓宽,保障车辆、机械进场等等。

  据统计,浙能集团累计向新昌乡4个村投入2000万元左右,因村制宜建设“农光互补”、屋顶光伏、水面光伏等项目,总装机容量约3500千瓦,每年可为4个村的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左右,还为近200户农户增收30余万元。

  不仅如此,常山还整合帮扶资金,在基础条件差、资源较为匮乏的薄弱村,分别投建光伏“消薄”项目,截至12月底,已完成6个村,总装机规模1.68兆瓦,另有15个村总装机规模1.85兆瓦项目在建。其中,最多的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最少的村也有5万元左右。

开化:

发展特色产业 酿美酒醉游客

  2020年伊始,在开化县城芹北路,由大溪边乡红高粱小镇核心产区上安村创办的首家红高粱酒专卖店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入口绵柔的红高粱酒、好吃又健康的红高粱面、包装精美的“溪边醉”伴手礼等优质农产品吸引了众多顾客携亲唤友前来光临选购。这意味着大溪边乡红高粱小镇正式打开了市场化销售的渠道。

  2015年以来,大溪边乡通过打造红高粱小镇,推行以红高粱为主题的“1+X”产业发展模式,找到了一条切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乡种植面积达3100多亩,成为全省红高粱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产业基地,年产红高粱白酒400多吨,年销售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村均增加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在家人口人均增收4300元。

  除了大溪边乡,开化其他乡镇也在走出“消薄”增收的创新发展之路上不断求索。

  林山乡探索出网格生产队经营模式,通过建立网格生产队10支,收拢荒地800亩,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长。其中姜坞村种植的50亩高山西瓜,以组团联村力量促进销售,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万元。禄源村开荒种植油茶、桂花、瓜果、蔬菜共计200亩,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万元。

  何田乡推出清水鱼绿色期权认购,探索建立“主体先购鱼、村里再养鱼”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对清水鱼实行按年定价、提前预售,有效解决了清水鱼养殖的销路之困、兜底之困。目前,龙坑村已与中交二航开化351国道项目部签订认购协议,一期预售清水鱼期权6000斤,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万元。

  这一个个生动的实例都是开化各乡镇通过盘活产业资源,增强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助力“消薄”增收的生动写照。

  去年以来,开化县坚持“消薄是底线、增收更关键、成效看长远”的理念,紧盯目标,精准发力,主动对接“千企结千村”企业,促成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帮扶何田乡田畈村,通过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带动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新增帮扶何田乡陆联村,共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建成鱼香小苑、茶叶体验中心,有望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推动浙江中超建设集团在村头镇芳林村实行莲子深加工,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荷花+莲子深加工+民宿”三产融合的新型观光农业。启动“十村示范、百村争先”3年产业发展行动,大力发展100个村的农林渔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中蜂养殖产业示范带动基地,全县中蜂养殖场户发展至3000余家,养殖量突破3.8万群,居全省首位,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1200余户,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22个,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称号。

  截至2019年底,全县25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总收入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增收目标,其中233个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占总村数的91.37%;119个省定薄弱村全部完成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脱帽”目标,跑出了乡村产业振兴加速度。

  (本版图片由衢州市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衢州:“消薄”攻坚战 一个村也不能少 2020-01-08 浙江日报2020-01-0800011;浙江日报2020-01-0800009;浙江日报2020-01-0800014;浙江日报2020-01-0800019;浙江日报2020-01-0800018;浙江日报2020-01-0800010;浙江日报2020-01-0800016;浙江日报2020-01-0800022 2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