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人物

对话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汪力成: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的2019年,是在忙碌中结束的。2019年的最后几天,他去广西出席了华立中越跨境产业平台中国侧园区的开工仪式。作为企业的瞭望者和领航人,汪力成近年来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以全球视野打造产业生态平台或者说是重构现有价值链。中越跨境产业平台是他众多思考落地的其中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可能颠覆长期以来已经成型的边贸模式,目前中国侧园区已开工、越南侧园区在谈判中,预计最快2020年启动。” 汪力成告诉记者。

  诸多企业口中“难过”的2019年,在汪力成眼里更多的是机遇。“2020年‘华立’50岁了。我认为企业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华立’也不例外。”汪力成说。

  不是现在难过

  而是以前太好过

  记者:刚刚过去的2019年,“华立”过得怎么样?

  汪力成:远好于预期。这也再次反映了我们50年来发展的一个特点——当经济形势好、大家都高歌猛进的时候,“华立”不一定是冲在最前面、发展最快的那一个;但当经济形势趋紧、许多企业面临困难时,“华立”的表现往往反倒更抢眼。

  具体来说,2019年前三季度,华立集团实现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在制药、仪表、新材料“一主两翼”实业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培育多年的高频覆铜板在2019年打破国际行业巨头垄断,成为世界顶尖通讯设备商的供货商,从中低端市场走向高端。

  记者: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什么?

  汪力成:今天“华立”的成绩不是2019年或者2018年决策的结果,而是从更早一些时候就开始布局。企业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没有近忧。比如说,这两年,一些规模不小的企业都因为运用金融杠杆不当而濒临倒闭。俗话说:“穷在债里,冻在风里。”而正是基于对大周期的预判,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坚持“现金为王”,严控杠杆率,2018年提出 “严寒已至、穿上过冬的棉袄”。这种预判使企业整体保持了平稳。

  记者:怎么看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

  汪力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是一个新常态,我觉得很正常。从2016年开始,我身边就有不少企业家抱怨“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几乎年年如此。其实,并不是现在日子难过了,而是以前的日子太好过太顺风顺水了。

  从微观角度来说,我觉得企业与宏观形势没有绝对的充分必然关系。大环境好的时候有差企业,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也有好企业。大潮退去,就可以看到谁在裸泳。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在高速增长过程中被掩盖的问题就自然暴露出来。同时,这些企业又缺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会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

  传统产业提升

  要转型而不转行

  记者:您提到了“核心竞争力”,在新常态下,企业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汪力成:有人或许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抓住在某个领域的关键技术或爆款产品。但我并不这么看,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今天的关键技术、尖端产品,明天就可能被来自其他赛道的对手彻底颠覆。

  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这其中,包括治理结构、管理模式以及面对复杂情况的处理应对能力,例如面对危机快速应对、转危为机的能力。

  更进一步,是在相应的价值观、文化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商业生态或技术生态。这是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被撼动的。

  记者:能具体说说,“华立”如何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

  汪力成:对于我们这样成立近50年的企业,我觉得来自内部的压力要远大于外部的压力,“华立”的最大对手是自己,“华立”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自我变革中重塑。从2013年开始,因为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华立以新思想开展了组织、文化、机制等方面的自我变革。包括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员工内部创业、打破部门墙等。从2016年开始我们重新规划公司总部603亩园区的业态。过去这个园区是“制造+办公”,是完全封闭的,而这一次我们从封闭走向开放,打造一个集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等于一体的平台,并取名为“181社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个社区是去华立化的,“华立”只是其中的一员。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聚焦大健康产业,已引入和孵化培育企业400余家,总营收超80亿元、纳税1.63亿元。未来,“181社区”目标是孵化上千家企业,构建社区医养护的“医联体”新模式,打造“华立大健康产业生态”。这样一个生态便是“华立”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记者:从医药制造企业到大健康产业的科创平台,“华立”的转型发展一直是围绕主业的?

  汪力成:是的,“转型不转行”,这也是我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一个观点。

  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许多企业主存在“干一行怨一行”的现象。他们总觉得自己行业最“苦”,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盈利困难。于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在我看来,“怨它”是因为你太了解它,而喜欢别的行业、羡慕别的企业,也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它。在浙江乃至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在一个行业深耕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对行业的理解就是企业最大的宝贵财富,一定不能随意丢掉。任何产品都有高端和低端,既然低端产品不赚钱,就应该千方百计往价值链高端走,而不是轻易转行,升级往往更重要更靠谱。

  打造服务生态

  重构全球供应链

  记者:您怎么判断2020年的走势?

  汪力成:我不敢过于乐观。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并没有改变,中美贸易摩擦的传导效应或将在2020年进一步显现。

  所谓传导效应,就是看上去和贸易摩擦没有关系的行业,接下去也会受到波及。例如,随着对美出口通道的受阻,越来越多过去主要做美国市场的企业会转向开拓其他国际市场或国内市场。这样一来,自然就打破了原先其他市场的平衡,一些非对美出口的外贸企业、制造业企业便会受到影响。我觉得企业不要有侥幸心理,要学会在这样的常态下生存。

  记者:我们注意到,“华立”已将境外工业园的开发和建设由“副业”提升到集团的海外发展战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汪力成:2005年我们在泰国合作开发了第一个工业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基于近几年的新经济、新常态,我们顺势将境外工业园板块提升至集团海外战略层面。现在在全球布局“三大三小”6个境外中国工业园平台。2020年我们将成立海外专业化运营公司,由我直接管理。我认为,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外贸出口”走向“中国创造、全球制造”是必然过程。我们希望以“华立”20年国际化经验助力中国制造业“抱团出海”,今年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围绕境外工业园打造全方位服务生态,尤其是对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进行探索和实践。

  记者:除了境外产业园的大手笔投资,新一年“华立”在资本并购方面会有动作吗?

  汪力成:在我个人看来,从2020年开始将会迎来一个反周期并购的好时机。受宏观形势趋紧的影响,一些并购标的价格正回到合理区间。因此,今后两三年内相信“华立”在并购方面会有一些动作。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9 汪力成: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2020-01-06 20255181 2 2020年0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