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强基础惠民生 助增收谋发展

青田“三服务”展现新气象

  眼下,东源镇周庄村,施工人员正在加紧道路加宽硬化、路灯安装、安全护栏增设等工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阻碍周庄村发展的基础设施难点解决了,人车混行、摸黑走路的安全“堵点”疏通了。自“三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青田县以深化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抓实调查研究为载体,以深入检视问题为契机,以狠抓整改落实为驱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走乡入村 深入一线

  “我手里的项目是民生项目,关系到民生福祉。我们要做实做细项目督察工作,用寻根问底的韧劲,找清项目问题所在。”夏春华是一名项目督察专员,主要负责卫生教育区块项目的督察,肩上扛着28项具体工作。这段时间,除深入一线进行现场督察、对项目拍照留底并做进度笔记外,他还要和项目所涉及的乡镇(街道)、部门探讨进度滞后等相关问题的产生原因。这是青田县将“三服务”与项目督察专员制度紧密结合形成的“工作法”,主要安排18名项目督察专员,围绕全县50个重点工作项目,全程跟踪督促项目进度,推动具体工作落地见效。

  青田县明确37名县领导一对一、多对一包干3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联系走访395个行政村(社区、居委),深化走乡入村“三服务”。并专门安排“三服务”小微实事帮扶资金1185万元,用于规范村级活动场所、解决群众身边的小微实事等。针对农村的流动党员、两新领域党员、出国(境)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党员群体在工学矛盾、认知水平、健康情况等方面的差异,青田对这4类党员分别提出了6条学习教育建议清单,供基层支部分类组织实施,较好解决了学习教育不平衡、不同步等问题。

  涉侨服务 全球通办

  青田是著名侨乡,青田通过完善涉侨服务事项“一次都不跑”模块、打造侨资侨智回流“乡愁经济”模板、深化华侨回馈家乡“侨心向党”模式等形式,让“三服务”红利惠及更多华侨华人。

  同时,通过运用“互联网+”,建立“海外版”便民服务中心、“侨海通”跨境视频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提供跨境审批、跨境调解、远程会议等“面对面”“点对点”的综合服务,提供“一次不用跑”的“全球通办”便民服务363项。青田县在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厄瓜多尔等海外侨团设立人才驿站、警侨驿站等12个红色服务站,连接县内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提供19项代办服务。针对“三服务”活动走访过程中外贸企业普遍反映的“办理进出口通关手续多、时间长、成本高”难题,青田创新推出汇总征税保证保险业务,成功帮助外贸企业实现进口商品“读秒”通关。

  红绿融合 助力增收

  “看着以前残破的革命老区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我心里十分激动,相信家乡会越来越好。”村民王振祖说。今年11月,万山乡把拆违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村庄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红色根据地焕然一新,革命老区迎来了新发展:如今,旅游人多了,农产品销路好了,老百姓钱包也鼓了。

  “三服务”开展期间,青田县通过聚焦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建立革命精神传承及红色资源价值转化项目库,改造提升了“万山红”“初心路”等革命传统教育线路。青田县通过与旅行社合作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线路走访活动,既能培育红色旅游市场,又能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助力“消薄”。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青田县通过旅行社安排或自行走访革命传统教育线路的有6000余人次,共带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21000元。同时,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将红色教育带动的收入计入相关点位的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红+绿”融合发展。

  (图片由青田传媒集团(采访中心)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青田“三服务”展现新气象 2020-01-03 浙江日报2020-01-0300007;浙江日报2020-01-0300006;浙江日报2020-01-0300012 2 2020年0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