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景象

千年古镇晒腊味

  绍兴安昌,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每年冬天,当地百姓就会按照传统习俗挑选晴朗天气制作、晾晒特色酱货,迎接新年的到来。

  12月27日,记者走进古镇看到,无论院子里还是阳台上,随处可见一串串黑红油亮的腊味,在冬季暖阳下晾晒,满街飘香的腊味也成了这座江南古镇的独特风景。

  年近七旬的成永才是古镇做腊味的能手,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昌腊肠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跟着母亲制作腊肠,如今,自己生产销售腊肠已经50多年。这段时间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每天他都要带着工人们灌制腊肠,从早忙到晚,他是古镇第一个将传统的腊肠商业化,还将安昌腊肠传统作坊式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的第一人。

  80后的赵洪峰是返乡创业年轻人中的一员,去年开始,33岁的赵洪峰就开始帮妈妈陈雪萍经营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酱货店,负责打理网络销售,产品主要销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

  食材的新鲜,是对所有美食的基本要求。优质腊肠需要手工灌制而成。选上等的后腿精肉,再把肉切成丁,放入酱油、白酒等佐料搅拌均匀后,灌入刮得薄如蝉翼的猪小肠内,分段结扎后晾晒,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七天后,腊肠就会散发出奇特的香味。现在陈雪萍负责酱货产品制作,赵洪峰负责销售。在赵洪峰的手机里,保存着大量客户信息,基本上都是老客户。每年临近年底,他总会收到客户的订货信息,网络销售这块营业额的明显增加,让他和妈妈很开心。

  据悉,安昌腊肠年销售量达80多万斤,以腊肠为主的“腊味”已享誉华东等地,成为千年古镇旅游的重要组成元素,一种独特的人文风情。

  本报记者 郑培庚 董旭明

  拍友 成金元 王萍 摄影报道


浙江日报 景象 00004 千年古镇晒腊味 2019-12-28 20225462 2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