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记者随专家突击检查,发现多家企业存安全隐患

管理上留的“坑” 切莫坑人坑己

  生产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任何一起事故其实都有征兆,关键是如何找到隐患。

  12月中下旬,记者跟随由省安委会组织的2019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小组来到杭州市钱塘新区,重点对乡镇工业园、小微企业园、村级工业集聚点等进行随机突击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不少具有共性的安全隐患。

  “外紧内松”

  为事故留“后门”

  12月20日,检查组来到位于杭州大江东的杭州光能荣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主要提供汽车内外饰件产品的企业,生产工艺包含注塑、涂装、焊接、装配等。“涉及喷涂作业的企业,一直是工贸行业爆燃事故频发的重点,各类安全风险不少。”巡查小组负责人说。

  在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在危险化学品管理、使用上都颇为严格规范,但对于危废处置却过于轻率。在企业喷涂车间外的一间危废仓,打开仓库门一看,里面堆满了标注各类化学物的油漆桶。从墙上的指示牌来看,这里堆放的都是油漆、稀释剂、洗枪水等,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你们就这样杂乱无章地堆着,连我们检查都挤不进去,不怕出现意外吗?”巡查小组专家发问。

  记者发现,危废仓内的各类储存物,并非全部是使用完毕的废桶废罐,个别油漆桶看起来包装很新,里面还有不少未知液体,并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这家企业并没有对危废进行分类管理,是否存在危化品混存混放无法确定,但从现场情况来看,管理较为松懈,连企业自查通道都没有留下,消防肯定也不会过关。”专家评价。

  这并非个案。安全管理“外紧内松”现象,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都较为常见。从表面观察,这些企业看似重视安全生产,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但在落实责任的细节末端上却处处留“坑”,并未将安全篱笆扎牢。

  在下沙生态湿地公园有不少游乐设施,经营方杭州沙园游乐有限公司负责人主动说,游乐场拥有海盗船和自控飞机两种特种设备,因设备使用到期,在10月8日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停,并填写了设备报停备案登记。从现场对方提供的手续来看,一切合理合规。

  然而,巡查小组在台账检查中却发现,该企业在10月24日举行过一场紧急救援演习。从存留的演习照片来看,海盗船和自控飞机在当时都曾开启过。“那次是特殊情况,这些设备我们之后真的没有再启动运营过。”该企业负责人连忙解释。

  “到底是明知故犯,还是安全意识淡薄,我们可以去检查一下这些设备的电源是否完全切断。”跟随着巡查小组专家的脚步,记者来到附近的设备电源间。在昏暗的环境内,专家用手机灯照明,仔细检查两台特种设备的电源情况。数分钟后,专家走出房间说:“这些设备看似已经关闭,但依然可以照常通电使用,为安全隐患留了‘后门’。”

  事实上,这一隐患排除并不难。不到5分钟时间,该企业负责人当场拆除了两台特种设备的输电线路,将隐患彻底根除。

  安全生产管理

  岂能浮于纸面

  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台账,可以反映一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情况,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依据。但个别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反而使记录台账沦为一种形式。

  巡查小组来到浙江森普幕墙门窗科技有限公司时,企业相关负责人拿出一本厚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这是我们花了不少钱,请第三方专业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翻开这本应急预案,从企业事故风险描述、组织机构、应急响应,到风险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内容颇为详细,有四五十页。

  把应急预案做这么厚,真的有必要吗?巡查小组负责人现场出题考起了在场的企业员工。“企业风险点在哪,事故发生后该如何处置,应急预案内容都学习哪些……”记者看到,这些应急预案上的常规问题,让员工们直挠头。此外,巡查小组还发现,应急预案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发布,而这份预案上却完全没有。

  “花大价钱做应急预案,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不够重视,这种‘浮于纸面’的工作真的没必要做。”巡查小组专家说。

  位于下沙的建友科创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作为小微企业园管理方,园区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定期在园区内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一旦发现隐患会及时开出整改通知书。随后,该园区负责人拿出了一叠厚厚的企业整改通知书,交到巡查小组专家手中。

  “从这一份份整改通知书来看,园区在隐患排查上应该是落实到位的,但还是存在不少刻意做台账的痕迹。”专家说,比如,11月23日有一起仓库内抽烟的消防隐患,整改通知书却是第二天才发出,限期整改的时间居然是11月底。“像这么小的隐患,应该是即查即改,没必要为了保存检查台账记录而弄得这么复杂。”

  如果企业只注重台账,不法者便有了可乘之机。在萧山前进街道临江村,巡查小组刚走进杭州萧山前进纸制品厂,就被门口的一台叉车“吸引”了。“我怎么觉得这块车牌有点奇怪?”一位巡查小组成员说,叉车作为特种车辆,必须在相关部门“上牌”,而正常的车牌应该是绿色,并标注“场内”字样。而记者看到,这家企业的叉车车牌却是蓝色,上面写着“工程机械”四个字。

  这会不会是一块“假牌”?该企业负责人当场拿出这辆叉车的各种证明,如叉车登记手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等。手续一一俱全,唯独这块牌照依然惹人怀疑。对此,巡查小组向当地市场监管局进行了核实,再次证实这块车牌的确存在问题。该企业负责人这才道出实情,他们是委托第三方公司办的证件。“那家公司是上门服务的,我们以为只要证件齐全就好,没想到车牌居然是假的。”该企业负责人懊恼道。

  “很多企业花大力气在台账清单管理上,其实是本末倒置。抓安全就是抓落实,落实没抓好,其他的一切工作都毫无意义。”巡查小组负责人总结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管理上留的“坑” 切莫坑人坑己 2019-12-25 20214304 2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