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积极助推社区治理现代化——
“小社区”里“大履职”
本报记者 沈吟 通讯员 王春
社区是基层基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
中国民主建国会浙江省委员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多年来积极建言为社区、服务在社区,通过省市联动调研、提交提案、报送专报等方式,为社区发展和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小社区”里实现“大履职”。
汇聚众智 建言未来
今年省两会上,“未来社区”建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9月,全省24个社区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创建项目。“未来社区”离现实越来越近,这与民建省委会的推动不无关系。
作为新生事物,“未来社区”建什么、怎么建,并没有成熟先例可循。浙江民建紧扣民生期盼和社会发展需求,去年将“未来社区”列为重点课题,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调查研究。今年省两会上,民建省委会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尽快启动我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建议》,因为站位高、选题准、建议实,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并由省长领办、省政协主席协办。
该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后,浙江民建多次组织调研——杭州江干采荷荷花塘小区、萧山亚运社区、嘉兴南湖甪里社区、湖州南浔頔塘社区等地,都留下了调研组的足迹。扎实的调研,令调研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关于深化推进我省“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的专报。
提案提得精准、专报写得深入,落到实处才有实效。在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相关部门以办理提案为契机,印发试点工作方案,吸纳了提案要彰显“人性化、智慧化、低碳化、个性化、一体化”等有关内容,系统谋划提出我省“未来社区”建设总体框架设计。
两级联动 把脉问诊
推动开发区、工业园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今年民建省委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让调研更广更深,民建省委会创新调研模式,建立省委会和各市委会联动调研机制。在民建省委会开展专题调研的同时,杭州、宁波、温州等各市委会也纷纷行动,对这些地方的12家开发区、集聚区、新区进行调研。和部门座谈,与居民交流;听取介绍,了解诉求,专家支招……调研组实地走访街道、社区、入驻社区的第三方公益组织、管委会及相关入驻企业等。其中,与民心、民意密切相关的社区是走访重点之一。
调研组积极为社区治理“把脉问诊”、建言献策。走访中,调研组了解到,某园区周边只有一所民办小学,无法满足园内业主的就学需求;某社区的安置房小区,实际停放车辆需求超过规划设计的一倍;开发区、工业园区外来人员大量进入与原住民市民化问题交织,给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带来了很大挑战。
最终,调研成果形成《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开发区工业园区基层治理现代化》专报,提出了众多务实建议。
贴心服务 送入社区
除调研建议外,民建各级组织和会员还身体力行,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
民建杭州市委会在“凝心聚力建名城”活动中,动员60多个基层组织、各专委会等全面进社区,围绕社区治理、社工队伍建设、养老事业发展等课题,定期召开座谈会,收集社情民意信息。此外,杭州民建还积极开展扶危助困、文艺慰问等公益活动,党派特色优势与社区需求有效对接。“民建思源·送光明”由会员企业杭州市朝聚眼科医院进各对接社区进行眼病筛查及治疗;“民建思源·送服务”由会员家政服务企业上门服务社区孤寡老人,提供空调清洗等家政服务,项目均收获众多好评。
在台州,已有3个社区成立民建会员工作室,会员在此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化解邻里纠纷。
在温州,民建会员协助成立鹿城区松台街道月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除配合社区参与设计施工等前期工作外,还积极出钱出力,在中心多次开展助老爱老服务……
浙江民建通过设立民情观察点、开辟社会服务窗口等举措,既服务群众,让会员爱心找到着力点,又助推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