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钱塘江

西溪冬日
访时光

  冬天的杭州,独自一人撑着雨伞来到位于杭州城西的西溪湿地公园。

  冬雨细细绵绵,时断时续。如丝丝银线坠入水中,激起圈圈涟漪,由近而远,悄无声息地扩散出去,直到消失在视线的尽头。园内游人稀少,我独坐船头,等待游船的启航。举头望去,常绿的灌木围住堤堰,密密麻麻,其中穿插着一些长着火红树叶却叫不出名字的树木,煞是扎眼。树木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丝丝凉风夹杂着湿润的空气从窗间挤进来,令人心旷神怡。闭上眼,仿佛整个世界就此停滞,进而依稀听到远处的鸟鸣,远离尘嚣的感觉令人物我两忘。

  正当我享受宁静时,不知什么时候踏上船的解说员轻声在耳边说道:“先生,开船了。”

  我睁开眼,面前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声音细细柔柔。随着她的讲解,慢慢领略到江南水乡的意蕴。虽说是万物萧索的冬季,在水里看岸上却也有别样的景致。目光所及,田岸上植被丰厚,阡陌分明,近处的一片柿子林树叶落尽,零零星星的几个乒乓球大小的红柿子倔强地挂在枝头。

  在狭窄的河道穿行,转眼间湖面骤然开阔,令人为之一振。湖边出现了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讲解员告诉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洪氏旧居。洪氏一门文脉昌盛,人才辈出。尤其是宋明两代,从这里走出过三个宰相、五个尚书。洪氏先祖自宋忠宣公洪皓以来至明清,是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久盛不衰。

  信步走上岸去,力图寻找时光烟云深处的密码。建筑群中最宏伟的是洪府和洪氏祠堂。洪府是明代尚书洪钟于万历二十六年归隐西溪时所建,为修养吟哦之地,曲池十余亩,周边茂林修竹,前府后院,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而洪氏祠堂的文化气息则更为浓厚。迎面就是一副夺人眼球的对联:“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祠堂内有各种洪门一族精英人物的画像和各类牌匾,不过在其最显眼的位置却篆刻着洪家的家规和祖训,细细品味,其中不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我想这良好的家风大概是洪门一族在宋明两代长盛不衰的密码吧。

  跨过一座小桥,往西溪湿地的深处走去,欣喜地发现了另外一处名人故居。号称“曲家第一”的清代著名剧作家洪昇曾在此居住。洪昇早慧,却一生颠沛,命运坎坷,而其集一生心血和才华创作而成的精品《长生殿》则是中国文学的高峰。这部取材于白居易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梧桐雨》的剧作,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广为传唱。

  入门处有酷似真人的洪昇蜡像,戴着瓜皮帽,身着长衫,身形瘦削,面容清癯,左手拿着本书置于胸前,右手背在身后,一丝不苟地读书,似乎并不在意我这个外来的后生晚辈。以蜡像的外貌年龄来估算,猜想应是康熙二十八年中秋,洪昇经过多年积累和苦苦创作,《长生殿》业已成形。不幸的是因在国忌试演,洪昇被革去国子监监生资格,五十多人受到牵连。正所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但是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会发光的,《长生殿》凭着高度的曲学成就和文学价值在民间获得极高声誉,“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

  江南的冬夜来得特别早,转眼间,天色就暗了下来,到了倦鸟回林的时刻。眺望远处暮色中的湿地,似乎才走了一个角,就要不无遗憾地折返。

  这让我猛然想起东晋名士王徽之,寒冷的冬夜,他忽然想念好友戴安道,便携酒趁着大雪前去拜访,但到其门而不入,只留下堪称魏晋风流之典范的一句话,“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如此率性,如此飘逸。眼前的这座江南湿地里园林间的率性和飘逸,和当年的意境竟如此相似。

  其实生活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无论古今,心灵的充盈满足,远比现实生活的喧嚣更为重要。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6 西溪冬日
访时光
2019-12-21 20193511 2 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