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文化产业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长效动力

西泠印社秋拍16.6亿元成交创近5年新高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经济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我国文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提供了根本指南。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搭建起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持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健康发展。伴随着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高净值人群持续增长,由此带来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一齐发力,从而为增强中国经济向好发展发挥定力作用,以文化促发展动能也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韧性。

  作为近10年来增长快速的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20余年来从无到有迅速崛起,总体市场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即拍卖业在自身调节中,通过优胜劣汰,以一批深耕市场的艺术品拍卖企业为代表,不仅稳定保持了艺术市场整体份额的基准线,同时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心保障。以杭州为核心的南方文化艺术市场一直收获市场良好反应,其活跃的背后是学术引领和多元探索的努力。从富含传统文脉的古物中认识新时代,理解新时代,透过中国经济长期挑战,洞见艺术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南方艺术市场在发展中体现出穿越行业周期的挑战能力。

  2019年12月16日,西泠印社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以总成交额16.6亿元,总成交率85.35%的出色业绩圆满收官。自2005年开拍即被誉为“江南第一槌”的西泠拍卖,不仅牢固占据整个长三角地区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代表南方领跑全国,以超高人气创其近5年10场大拍成交额新高,一举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心支持。本季秋拍亮点频频,35个专场中12个专场成交率超过90%,15件拍品成交过千万元,在古代书画、现当代油画和金石领域表现强势,创多项纪录,足见市场的认可。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西泠拍卖15年发展坚持学术引领,把中国书画、篆刻印石、古籍碑帖等一系列代表西泠印社学术之根的专场门类发扬光大。同时也不断创新,15年共计推出18个有“全国首届”意义的创新专场。西泠拍卖不断为藏家梳理起具有文人情怀及生活雅趣的收藏脉络,使得自晚清西泠印社成立以来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始终坚守并保持的情怀,得以绵延至今,衍化成“艺术融入生活”的藏玩理念,引领和影响着人们对艺术品收藏产业的认识和理解。以中国书画、文房清玩、金石篆刻等门类为核心,广及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名家篆刻及印石、珍品田黄、历代名砚、文房瓷杂、有来源证明的青铜器、明清家具、紫砂及茶道具、造像艺术、中国历代钱币、油画雕塑、摄影及电影艺术、名家漫画插图连环画、古代玉器、当代名家玉雕、和田玉籽料原石、西洋古董、珠宝首饰和中外陈年名酒等多元化门类,体现了其对发展和振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战略思考。秉持“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创业宗旨,在“诚信、创新、坚持”六字经营方针指导下,西泠拍卖15年发展将各项业务都围绕长期发展展开,每一项创纪录成交的标的背后,是学术梳理带来的时间验证。线下线上并举,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让藏品资源的流通变得顺畅。以艺术品市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将专业化程度体现在对历史文化的细致梳理,加之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全民艺术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艺术品网络交易的发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扩大了艺术品拍卖的参与度。艺术品交易和当下的生活发生美学关联,促使文化产业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长效动力。

  回顾西泠十五周年秋拍,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中刘海粟创作于1957年的经典油画作品《苏州河》以3634万元创下刘海粟油画作品拍卖新纪录。西泠拍卖在2011年任伯年《华祝三多图》1.67亿元成交持续锁定海派中国书画作品拍卖纪录的同时,再次收获油画新纪录,展现自身的长久格局与广阔视野。书画部分延续西泠拍卖一贯的核心强力优势,所呈献之拍品,无论质量规模,还是收藏价值,本届秋拍都达到西泠拍卖历年之最。中国书画部分共九大专场,总成交额近7亿元,7件作品成交超过千万元,其中古代书画专场斩获逾2.886亿元,清宫旧藏、文嘉《盘谷图书画合璧卷》以2012.5万元领衔,创造文嘉作品成交纪录;明末书法大家张瑞图《草书唐人诗卷》以1495万元成交,创张瑞图手卷作品中国境内成交纪录;赵之谦、潘祖荫《互致信札三册》以920万元成交,创赵之谦信札成交纪录。明代忠臣黄道周罕见隶书《大涤山偶作篇》以1092.5万元成交,创下黄道周隶书作品成交纪录。

  书画之基,金石学脉。“金石永年”精神的贯穿,既是源自西泠印社学脉的延续,更是对金石传统的发扬。两年前,国之重器西周青铜·兮甲盘以2.1275亿元成交,创古董艺术品在中国境内拍卖纪录,可谓载入新中国拍卖史之大事纪,代表收藏界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极大程度认定,同时彰显中国艺术市场实力!其实刨除机缘与时机,兮甲盘得以现身并非意外,实依赖西泠百余年金石学脉的持久积累,和西泠拍卖深耕新专场的创新精神。

  在良渚申遗成功之年,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纪念之时,对此类重要藏品的发掘和梳理,既是对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的致敬,同样旨在为深入研究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力量。本季秋拍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九节大玉琮以586.5万元成交;张廷济、吴昌硕、王国维、罗振玉等二十二家题《周三家彝》拓本以540.5万元成交,刘鹗、柳诒征递藏殷墟甲骨六十件以425.5万元成交;清·田黄冻石六面平素方章以506万元成交;清·陈鸿寿刻青田石闲章以253万元成交;商晚期·青铜奚卣以2530万元成交;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以1173万元成交。陈巨来刻吴湖帆自用田黄石螭钮章“铭心绝品”以6万元起拍,场内直接叫价50万元,委托报价直上100万元,场内外多方竞逐,最终以184万元成交,这方重要的吴湖帆收藏鉴定印,至少十三次钤印于经典画作之上。早在2015年春拍,西泠就已经首度单辟金石碑帖专场,本季秋拍该专场尽显两浙金石遗韵,成交额4150万元。作为西泠拍卖十五周年秋拍的重要看点,篆刻与名砚推出四大专场成交额共计1.17亿元,其中同源异流·流派印风名家篆刻专场100%成交。此外,文房古玩八大专场总成交额2.8亿元创新高纪录,并首创推出宋元瓷器专场获得近九成的成交率。在紫砂专场中,清早期·陈鸣远制子式先生上款紫泥松鼠柿子壶以2622万元的高价成交,它的高价成交更是西泠文人紫砂拍卖的又一座里程碑。

  成交价格均由西泠印社拍卖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文化产业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长效动力 2019-12-20 浙江日报2019-12-2000005 2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