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众创”和美乡村 风景这边独好

义乌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改革开放40年来,义乌从一个传统农业小县,发展成为买卖全球的“世界超市”,拨浪鼓里摇出了世界奇迹。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走在义乌的乡村田园,一栋栋农家小楼错落有致;一个个文化广场宽敞整洁;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实现了华丽蝶变;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向人们缓缓展开……

  从面子“靓”到里子“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从“一时美”到“长久美”, 这里既有着美丽的风景,也有着独特的风情,“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义乌的一张新名片。

汇聚众力

打造“中国众创乡村”

  “别有风情忘不得,夕阳红树照乌伤。”义乌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但起步早,而且成效好。自本世纪初以来,义乌即从顶层设计入手,先后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等举措。近年来,义乌坚持“中国众创乡村”主题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核,以星级和美乡村建设为主抓手,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对每个村提出了“七个一”的总要求,即每个村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有一条干净生态的河流或一座绿色秀美的青山;有一片耕作高效的良田和无违建村貌;有一个和谐的民风习俗;有一个健全的垃圾和污水收集机制;有一条可持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和富民产业;有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

  这“七个一”,是义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要求,围绕这个总要求,义乌突出抓好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高质量打造“中国众创乡村”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行动方案》中,义乌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核,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十项重点工程,高质量打造“中国众创乡村”,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乡村更和。打造“中国众创乡村”,义乌有得天独厚的基础。身处一座国际化、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视野开阔、思路新颖,拥有丰富民间资本的义乌人,不断借鉴引入新业态,并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乡村发展的新模式。

  此外,义乌还提出“1+X+Y”的村庄布局规划,“1”是镇街,X是中心村,Y是保留村。对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内的村庄,实行新社区集聚建设,对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村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更新改造,提升村庄生活品质。“1+X+Y”以外的村,则通过5至10年时间做减法。

  遵循着“中国众创乡村”的主题定位,义乌全域开展星级村创建。自2017年以来,义乌共创建一星村197个、一星级样板村40个、三星村35个、五星试点村5个,累计创建美丽家庭、美丽庭院3万户,获评省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省特色精品村10个、省示范乡镇3个。

  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全面刷新城乡 “颜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实现专业化运维,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次摘取“大禹鼎”,2019年完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创新推出专职监督员、桶车对接定点投放、“红梅指数”信用体系等特色模式。加快农村卫生厕所普及推广,2019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74%。纵深推进“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扎实做好“拆改、拆用、拆创”三篇文章,先后荣获省“三改一拆行动优秀县”“无违建创建先进市”“基本无违建市”等称号,2019年成功创建全省第三批“无违建县(市、区)”。

  全面推行新社区集聚“1+X”新政策,多途径保障农民住有所居,加速改善农民住房水平。城镇规划区红线范围内实行新社区集聚建设,已建高层公寓安置项目和产业用房项目各7个,将1.5万农民纳入城市生活。农村规划区范围持续推进农村更新改造,全市已开工村79个,惠及农户2911户,极大改善了城镇规划区外农民的居住条件。远郊村实施“异地奔小康”,5个异地奔小康项目已分房到户,基本解决偏远山区村庄农民住房问题。

强村富民

发展多元化乡村产业

  美丽乡村不仅要面子美,也要里子富。义乌以“点”带动,以业为基,宜创宜享,众创众享,实现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全民创新的中心、和美幸福的乐园,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乡村振兴的义乌样板。

  如今的义乌农村,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由国企牵头按照3A级景区标准,差异化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望道信仰、至美大陈、红糖飘香、德胜古韵、人文上溪、画里南江、千年古镇、赤岸西海、多彩华溪、慢养龙祈),每条精品线带出沿线20个左右村庄。以精品线为主轴,“长藤结瓜”式串起沿线各村,辐射全市乡村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139.34万人次,同比增长4.5%;实现旅游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5.56%。

  说起当下义乌乡村旅游最火热的地方,佛堂镇小六石村、后宅街道曹村、赤岸镇尚阳村都是网红打卡点。今年2月,这三个村庄同时入选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火爆的玻璃桥、呐喊喷泉,一点一滴的蝶变,小六石村打造了乡村旅游的新名片,更是让村民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而在曹村,村民众筹打造了以荷花为主题的农业观光园,招商引资打造了芝樱花海,让更多村民成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投资人”。在“门前屋后清水流,家家户户有埠头”的尚阳村,村庄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以及古色古香的老街,为前来游玩的人们送上了秀美山水和古老文化。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针对农业产业层次总体规模小、后劲不足的现状,义乌出台了加大扶持市内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支农10条政策,积极做好土地连片流转,加大对义乌“三宝”(火腿、红糖、南蜜枣)等传统品牌的保护和培育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美丽经济,高质量构建乡村产业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精品化、生态化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了三次产业分割独立向联动协调发展的转变。

  通过招大引强,聚焦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加强农业项目落地保障服务,义乌成功引进并落地中央厨房项目等超亿元产业项目16个,项目总投资额182亿元;成功创建了多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粮食生产功能区,培育了多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上市农业企业等,有力地助推了农村产业转型,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义乌还紧扣众创主题,深入挖掘农业功能和乡村价值,探索众筹发展新模式,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众筹入股农业项目建设,全市82个众筹村已累计实现收入超2亿元。借势义乌电子商务高地,积极引导农民触网,设立了“淘宝义乌特色馆”,培育了本土O2O农产品电商平台“绿禾网”,打造了农产品电商集聚服务平台“农创园”,培育了青岩刘、龙回等一大批农村电商精品村,共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580个,被阿里巴巴研究院认定为全国最大的淘宝村集群。

  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义乌围绕“中国众创乡村”主题定位,以农业招商、和美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面貌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打造出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乡村风貌与产业内涵。

内外兼修

激活乡村发展持久动力

  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核心要素保障。义乌紧扣“激活农业农村沉睡的发展资本”这个目标,依靠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利器,切实破除农村发展桎梏,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成效显著。在继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承担宅基地改革任务后,国家有关部门又部署义乌统筹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两项改革,义乌首创的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已上升为中央顶层制度设计,写入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目前,义乌全市已累计完成入市45宗,总用地面积277亩,成交价款2.56亿元,村集体获益超过1.85亿元。

  同时,义乌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行集地券、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城乡新社区集聚等做法,全面唤醒农村潜在的沉睡资本,有效打开了城乡发展空间。

  美丽乡村建得怎么样,不能单靠嘴巴说,还要到实地看一看。老百姓脸上有没有笑容,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强不强,统计数据有着强大的说服力。2018年,义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389元,城乡收入比由2017年的1.98∶1缩小到1.96∶1,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义乌通过加大惠民力度,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居民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家养老等项目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全面推进农村更新改造、保障农民住房等惠民实事,已持续多年列入义乌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当前义乌已全面解决了住房特困户,并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完善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镇街中心园、片区幼儿园建设年内全覆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幼儿园。同时,义乌还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行城乡交通一体化,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繁荣新时代农村文化生活。义乌全市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23家,累计开展文化、礼仪、形势政策宣讲等活动超1万场。精心打造了“外国人过中国节”系列活动,展示了义乌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国际化城市风尚。“农村文化礼堂星级动态管理办法”“周周有戏”入选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创新案例。义乌还获评全省首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市区。

  整洁有序的村容,赏心悦目的绿化,恬静怡人的环境,是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形”和“貌”。为了常态化、全域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义乌全面深化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切实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每日一查制度,破解垃圾分类日常管理难题,实现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连续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全面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以创建全域文明为抓手,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引领行动和农村文化惠民行动,通过建好用好文化礼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新时代乡村文明新气象。

党建引领

多渠道夯实新农村基础

  农村富不富,重点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美丽乡村建设受惠的是百姓,提升的是党的形象,夯实的是执政基础。义乌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不停步。义乌各镇街党委深入推进“双星争创”,落实“十二分制”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去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做到“五带头”。村两委干部始终保持美丽乡村建设的热度和力度,发动农村广大群众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农民群众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同时,义乌还通过加强“红色领雁”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治村导师”、百名第一书记挂职等活动,以结对帮扶、现场跟学等方式,打造一支能干事、肯吃亏、讲公道、守规矩的领头雁队伍。按照“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融合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村主体,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现代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目前,义乌面向农村后进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了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全覆盖。2019年全市共打造五星级基层党组织87个。

  当前,义乌正按照全面提升、重点培育、争创示范的要求,全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高标准深化“千万工程”。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义乌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责任意识、更大工作力度,干出现场、干出景区、干出风尚,让人民群众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授其教、养其老,全面开启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征程。

  (本版图片由义乌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众创”和美乡村 风景这边独好 2019-12-19 浙江日报2019-12-1900006;浙江日报2019-12-1900014;浙江日报2019-12-1900012;浙江日报2019-12-1900009;浙江日报2019-12-1900015;浙江日报2019-12-1900020 2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