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浸润百姓生活 融入社会治理

路桥螺洋:传统文化唱响廉政“好声音”

许 峰 王恩兴

  随着一把把银色的剪刀上下翻飞,一幅幅由莲花和“廉”字等组成的剪纸作品,在一片掌声中跃然眼前……12月17日下午,在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水滨村的“网红”生态洗衣房里,一场由当地剪纸爱好者举办的廉政主题剪纸活动,吸引了周边群众的纷纷驻足围观。

  元旦前后,20多幅廉政主题剪纸作品将在螺洋街道的各村洗衣房里进行巡回展示。让党员群众在洗衣的同时,可以通过剪纸作品接受到廉政“洗礼”。

  “用好用活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浸润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借力历史智慧推进廉政建设,对于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螺洋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建峰说,这也是螺洋街道借力传统文化打造清廉示范点、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官者,不徇私情;为子者,寸昔春晖;行者让路,耕者让畔。”在螺洋街道水滨村新落成的水心草堂的阶梯大厅里,一场《清廉水心叶适传》的清廉文化宣讲活动,让在座的百余名党员听得津津有味。叶适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永嘉学派一代宗师,晚年罢官后到螺洋办书院讲学十六载。“我们充分整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廉政内涵。”主持办事处工作的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陈强说,作为古代官员勤政廉政的楷模,在新时代如何讲好叶适的清廉故事,成为螺洋街道推进新时代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统计,仅今年11月份以来,螺洋街道就有近1000名党员干部在水心草堂接受了清廉宣讲。

  这两年来,螺洋街道在建成水心草堂的同时,还先后建成了叶适学社、水心公园、家风家训一条街等叶适文化纪念场所,让弘扬传统文化和推进廉政建设得到了有机融合。莲花山脚下的青春路,留下了叶适当年讲学的脚印,现在这里是螺洋街道倾力打造的“家风家训一条街”。

  “读可荣身、耕可致富”“勤耕重书、齐家报国”“养德固本”……在青春路的家家户户门前,一块块家风家训牌匾被挂到了醒目的位置,也被各家住户擦得干净锃亮。“我们以叶适家训为重点,挖掘整理出具有螺洋本土特色的清廉家训。”在亮好家训的同时,螺洋街道还在青春路持续开展了讲清廉家风、育清廉家风的活动,让清廉文化的种子真正在青春路上落地生根,成为一个开展农村党风廉政教育的基地。

  “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清廉基因,关键要找准群众对传统文化需求的共鸣点。”螺洋街道纪工委书记陶鸿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深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聚合清廉向上的正能量,才能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为此,螺洋街道依托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螺洋莲花、布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清廉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的文娱活动之中。

  “莲花山下传清廉,秀美螺洋大家见……”今年69岁的余纪良是螺洋莲花的传承者,由他牵头自编自唱自演的《清莲螺洋好》螺洋莲花新唱曲目,在最近的几次表演中都让人眼前一亮。“颂扬清风、唱出正气,让传统的莲花落也有了新的生命力。”老余高兴地说,廉政文化的创新融入,让传统的螺洋莲花找到了新鲜感觉。

  让传统文化助力廉政建设,全方位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才能真正唱响新时代廉政“好声音”。据统计,通过积极挖掘、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螺洋街道以“传统文化+廉政文化”的模式,不断将廉政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目前,螺洋街道在14个村居的生态洗衣房和文化礼堂等地方,共建成了31个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清廉示范点,有效营造了出门可见、触景思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图片由螺洋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路桥螺洋:传统文化唱响廉政“好声音” 2019-12-19 浙江日报2019-12-1900010;浙江日报2019-12-1900013 2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