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绍兴市:紧盯乡镇(街道),走好市域社会治理“最初一公里”

  :紧盯乡镇(街道),走好市域社会治理“最初一公里”

  陈全苗 朱建刚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行的如火如荼,绍兴的大城市建设也风生水起,为此,绍兴市积极推进融杭接沪联甬的大城市发展战略,并把探索实践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撑。

  作为中央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研究”的联合调研单位,绍兴市以“枫桥经验”的体系化、实体化、指标化、全域化和数字化为牵引,紧紧抓住乡镇(街道)这一关键,建设“枫桥经验”实践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探索“枫桥经验”实践成果评价体系,推动“枫桥式”县、镇、村三级联创活动,走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初一公里”。

  我们知道,各种矛盾纠纷几乎都发生在镇村,破解矛盾、化解纠纷的基点,也同样应该着眼于镇村。如何将基层治理体系延伸至乡镇(街道),如何打通乡镇(街道)这一基层治理的“最初一公里”,是绍兴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为了走好这“最初一公里”,绍兴市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谋划市域、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略,着力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全市所有的镇、村。

  同时,成立了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并且依托绍兴市“枫桥经验”研究中心成立了调研智囊团,依托市政协开展广泛的专题协商,尤其是依托基层的实践来丰富课题研究,使人们对绍兴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为此,绍兴市立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时代命题,坚持“传承与创新”两大使命,着意创新,着眼突破,着力落实。

  首先是统筹资源,实现“一个中心集成”,也就是说,在下辖的6个县(区、市)级“枫桥经验”实践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部建成投用的基础上,关口前移,推动镇、村两级中心建设,从而形成以乡镇(街道)中心为核心的三级中心体系,把矛盾化解在乡镇(街道)、止步在乡镇(街道)。

  设立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办事中心或窗口,为的是守住“第一道防线”。在已建成的20个和更多建设之中的乡镇(街道)中心,则是为了突显镇级中心的“主阵地”作用,切实提升乡镇(街道)当场办理、就地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而县级中心,则起到“全兜底”的作用,使乡镇(街道)因职权限制不能解决或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事项,在县级中心得到兜底解决。

  要有效运用这三个调处平台,将矛盾纠纷在乡镇(街道)就地化解,首先必须要有一支强大、高效的团队。为此,绍兴在全市推出了“三下沉”,即派驻机构全下沉、特色服务全下沉、调解力量全下沉,确保各种资源、各种人员,在乡镇(街道)完善凝合。

  现在,“七站八所”已全部得到整合,各机构部门人员全部下沉到一线,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各种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热心人士也积极跟进,各种特色调解组织、特色调解室遍布乡镇(街道),成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

  夯实了平台,派驻了人员,那么,一整套调解机制的确立,就成了又一个重要课题。为实现打通“最初一公里”的初衷,绍兴市制定出台了“一个窗口受理”和“闭环运行、源头化解、全程代办”等机制,确保“最初一公里”的每一步都走实、走稳。

  闭环运行机制的核心,在于“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对于疑难、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还需进行集中会商、指挥、处置。源头调处,则是在调处化解的基础上,对矛盾纠纷进行预警预控。全程代办,重点是针对一些信访事项,提供分类分级代办服务,并实行“平台整合网络跑、镇村干部代理跑、专业人士帮助跑、社会组织参与跑、信访超市精准跑”的“枫桥式”信访代办“五跑”服务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当今智能化、数字化等各种技术,高效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为百姓群众提供更便捷、更规范的服务。为此,绍兴市用“一根网线”连通各种资源、各个环节、各类空间,探索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新思路、新方法、新平台,实现矛盾纠纷智能化调处化解。

  网上调解,就是绍兴市推出的一项创新之举。现在,集网上受理、网上调处、咨询预选、赔损预测、数据共享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网上调解系统,已在全市各地陆续启用。而“三级视频接访系统”“雪亮工程”的不断构建,让绍兴市的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再上一个新台阶、新高度。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绍兴市:紧盯乡镇(街道),走好市域社会治理“最初一公里” 2019-12-16 浙江日报2019-12-1600007;浙江日报2019-12-1600011 2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