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次走出国门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何让人深情难忘?记者登船探寻答案
中国“大白船”,向世界播撒仁与爱
纯白色船身,身披“红十字”,静静地停靠在舟山军港的你,就是那个大家口中的“大白船”。
绿色地板,一排排病房,装备有各种各样医疗器械的你,就是那个现代化的海上三甲医院。
冬日的暖阳下,记者踏上舷梯,登上了这艘由中国自主设计的医院船——和平方舟号。和平方舟号2008年正式入列,主要担负战时海上伤病员医疗救护与后送任务,平时则为我国驻岛礁居民和部队官兵巡诊,并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重大灾害应急治疗救援和对外军事医学交流与合作等任务。该船拥有4000平方米医疗区、8间手术室、300张病床,编配249种、2666台(套)各型医疗设备,涵盖外科、内科、妇产科、眼科等临床科室,已先后9次走出国门,累计航行24万余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23万多人次提供医疗服务。
扬帆大洋,握手世界。近日,中宣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中央、省市新闻媒体采访团,赴舟山集中采访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的全国重大典型和平方舟号。航行万里守卫和平的日子里,“友谊使者”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为什么那么多国家的人对她深情难忘?
一场因语言不通引发的惊险“对话”
来到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医疗区中间层,穿过抢救区,就会看到一间全绿色的房间,那是手术准备室。再往前走几步,就到了医院船最核心的一个区域——手术室。
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和城市里大医院的手术室没什么区别嘛!”记者自言自语道。一旁,专程跑到手术区重温当年的眼科医生吴晋晖提出了异议:“这是整艘船晃动感最小的区域,现在停靠港口,感觉不明显,一旦航行起来,差别可大着呢!带你去看看,我跟船执行2017‘和谐使命’环非任务时待得最多的手术室。”
“就是这间手术室。”抚摸着一台台治疗设备,吴晋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已实施手术1400余例,让5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而他执行任务的那一年,更是带领团队创造了眼科手术数量之最。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可也是在执行那次任务的刚果(布)站,没被一台台连轴手术累趴下的吴晋晖,难倒在了一个从没想过的问题上——和一位87岁老人的语言沟通。“因为顺利情况下一个白内障手术只需半小时,所以一般只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可以清晰感受周围的环境,而医生往往会通过对话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他说。
不料,在国内的习以为常,到了国外却变成手术风险之一。本来,考虑到这位老人只会讲法语且患有高血压,吴晋晖进行了充分准备:专门找翻译陪同手术,并配了两个麻醉师。但手术做到一半,他刚取出晶体,老人突然变得特别紧张,血压一下子飙升,嘴里不停喊着不做手术,并极力想坐起来下床。“当时,翻译、护士、麻醉师不停地安抚,我也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手术。”直到做完,他才发现自己已浑身湿透。
一次次手术,一次次挑战,仅用23分钟就为一名汤加青年取出入体长达4年并靠近心脏的子弹、为孟加拉国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顺利剖腹产……生命至上,这是所有和平方舟人的信念。
一套茶具背后的“文化使者”
“你要不要来杯茶?”刚住进位于第三层船艏处的女兵宿舍没多久,已在和平方舟上待了7年的卫生员张新成,就热情地邀请记者到隔壁去尝尝她刚泡好的茶。
令人惊讶的是,这是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具。茶香氤氲中,这名25岁的女兵告诉记者,为了学习这门手艺,部队专门送她去宁波跟茶艺大师学习了一个星期,“这可是跟着和平方舟到国外去展示的,要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的茶文化。”
每到一国,和平方舟都会派出一支支小队,深入当地社区、学校、村庄、残障中心等,进行诊疗慰问和文化联谊,会跳舞、画画、乐器的官兵和医护人员是文化交流中的主力军:在委内瑞拉拉瓜伊拉港轻抚古琴;在塞拉利昂的残疾人学校里泼墨挥毫……和平方舟人一直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给自己再多一个“自觉文化使者”的定位。
“你能想象,不用外援,咱们船上就可以组织一台文艺演出吗?船员中有一名炊事员叫桂江波,可厉害了,他会沙画,是咱们船的压轴节目。”张新成用保存在手机里的一幅幅照片,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桂江波与2018年“和谐使命”任务的故事。
那是在2018年10月24日下午,安提瓜和巴布达的一个儿童康复中心,当庄严的天安门、雄伟的长城、奔腾的黄河在桂江波的指下,通过沙画缓缓呈现时,观看的孩子们不停发出欢呼声。先天残疾、无法站立的男孩柯枫更是目不转睛、满含热泪。
张新成说,当天她也在分队里,但到了现场后才知道,桂江波偷偷带去的一个生日蛋糕就是为柯枫准备的,“他事先做了功课,了解到这名男孩不但和自己同一天生日,还特别喜欢画画。”当天,这两个特别有缘的男孩还共同完成了一幅以和平方舟与和平鸽为主题的画作。
一个马尔代夫小男孩的灿烂笑容
麻醉医师李鹏永远忘不了,在位于医疗区最底层病房区的一张病床上,一个马尔代夫小男孩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
“那一年,是我第一次跟船执行任务,也是唯一的一次。”坐在病房外的休息椅上,李鹏缓缓回忆。2013年6月,他所在的诊疗小分队前往马尔代夫一所孤儿院进行医疗服务。“当时我们带了很多毛绒小玩具,小朋友们都特别开心,围着我们转。”但一个背着手、低着头的小男孩,却一直站在不远处的角落里,偶尔会偷偷地往热闹处瞄两眼。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是因为自己的六指畸形感到自卑。”李鹏说,这个小男孩因为手指畸形被父母遗弃,也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同伴们的排斥,渐渐变得敏感孤僻。孤儿院曾想过带他到医院做手术,但因为手术费过高,就拖了下来。
“带他到我们船上做手术吧!”得知情况后,和平方舟医护人员主动向孤儿院发出了“邀请”,在得到允许后,当天就把小男孩带到了船上,由骨科专家侯黎升为他施行了多指畸形矫正手术。
3天后,护士拆开纱布换药,当小男孩第一次看到自己正常的十根手指时,一下子就笑了。“那种表情,是我们第一次在他的脸上看到,真的无法形容当时的感觉。”李鹏说,后来小男孩和护士们合影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条横幅凝聚起的“大家庭”
两天的采访结束后,和平方舟的第三任船长郭保丰给记者发了一张微信图片,是挂在检伤分类区的横幅上的一句话:“一艘船,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他说,这是每次外出讲课时,他必定引用的一句话。
出入和平方舟,检伤分类区都是第一个必经区域。“挂在这里,就是希望船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郭保丰告诉记者,和平方舟每次执行任务,除了船上的固定官兵,还会从全国海军系统抽调人员,而横幅上的话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和平方舟人在凝心聚力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心得”。
鱼水深情一家亲。“舟山、浙江也是我们远航在外的坚强后盾。”和平方舟政治委员陈洋阳的感触很深,执行一次任务,至少是100多天,2018年更是达到了205天,“无论家里出了什么事,或者孩子转学、随军工作安排,只要我们找过去,地方上都会竭尽全力帮我们解决。”他说。
和平方舟就像纽带,串起了一个又一个“朋友圈”。每到一个国家,和平方舟都会把第一天作为华人华侨医疗服务专场。很多华侨华人也会为和平方舟提供翻译、引导等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陈洋阳告诉记者,每次离开一个国家,总会看到当地的华人华侨不舍的眼泪。“有一次,他们还租了好多辆摩托车,肩扛着五星红旗,争先恐后地到岸边送行,直到和平方舟驶出很远很远。还有一次,华人华侨们乘着两艘租来的小艇,一左一右把和平方舟簇拥在中间,一路伴行10多公里……”
飘扬的五星红旗,嘹亮的《歌唱祖国》,站在舷边的官兵久久不愿放下挥动的双手,而岸边的人们也在不停地呼喊:“再见祖国!再见亲人!欢迎你们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