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深读

“授之以渔”方为本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在采访贫困户的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大部分贫困户缺乏的并不是脱贫的动力,而是致富的机会和技能。

  在贵州普安山区,连接村镇的是一条条颠簸曲折的盘山公路,远的地方到县城要在大山里兜兜转转数小时。外面的产业进不来,山里的宝贝出不去,守着金窝窝却吃着窝窝头,是一些贫困户的真实写照。

  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当地贫困户摆脱贫困并且不再返贫的最主要出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毛兔项目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送到了贫困户的家门口,让当地优质自然资源产生市场价值,让贫困户有了技能学习、创业致富的舞台。

  长毛兔产业能够在当地成功,首先在于因地制宜。当地的气候、饲草等优质天然资源,加上长毛兔适宜于家庭养殖的特点,让产业具备了生根的土壤;其次是多方联手,特别是一系列扶贫政策、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完善,确保在产业发展中做到不忘初心、精准扶贫;最后就是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产业深度的不断掘进,让长毛兔产业在当地牢牢扎下根,保障了脱贫效果的长期稳定。

  一只兔子走活了产业扶贫的大棋。不仅如此,这只长毛兔还激发了当地人的市场意识。在镇海的牵线搭桥下,贵州普安正在积极推动黔货出山,让当地优质资源实现产业化。普安的红茶、牛肉、鸡枞油等优质农产品借助电子商务等渠道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市场。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9 “授之以渔”方为本 2019-12-10 20143598 2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