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 提升城市“颜值”
孙金良 陈功达
一处处违法建筑坚决拆除,一片片城中村整体搬迁,一个个旧厂区、旧小区改造提升……取而代之的是风景优美的城市公园、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热闹繁华的商业中心……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正在为嵊州这座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自2013年开展“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以来,嵊州市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928.13万平方米,完成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1611.79万平方米。
随着拆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违建管控的长效常态化建设成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嵊州市坚持“底数摸排信息化、巡查管控动态化、制度体系规范化、拆后利用合理化”,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向创建“无违建市”发起冲刺。
为了进一步摸清区域范围内的违建情况,嵊州市全面深入开展违建排查“见底”行动。结合小微企业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农房确权登记发证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大普查活动,全面摸清合法建筑、临时建筑、违法建筑的底子,确保违建底数清、点位明;同时,完善“一楼一档、一户一档、一企一档”资料,努力让每幢房子都有“身份证”。
其中,在开展小微企业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嵊州市甘霖镇相关人员利用无人机对辖区工业园区进行了航拍,发现一家企业存在疑似违法建设。随即,甘霖镇政府通过调取近期审批资料、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确认该企业内的新增建筑未取得相关的合法手续,系违法建筑,便立即组织人员对该违建进行了拆除。
无独有偶。今年10月,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剡湖中队在巡查中,发现剡湖街道大璋村存在新增违建,便立即联合该街道开展了新增违建设施拆除专项行动。在挖掘机的“雷霆重击”下,霸占村内公共区域的违法建筑被夷为平地。
在加强动态巡查监管的同时,嵊州市还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推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包括《嵊州市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意见》等在内的11个文件,内容涵盖了违法建筑拆除、没收等分类处置;乡村违法建筑的改正、拆除;农村非法“一户多宅”处置;城镇住宅小区违建处置等,切实确保各类违法建筑依法依规处置到位。
拆后利用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防止违建反弹。对此,嵊州市坚持惠民优先,将辖区城南新区大范围的城中村整体拆迁,并建设成学校、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等一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各类景观公园,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又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乡村拆后土地,大多被用来建造成为停车场、养老院、家宴中心等,切实惠及百姓。
这些年,“三改一拆”成效凸显,嵊州市已然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管理优化、服务优质的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