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浙大二院院史馆述说150年医患情深

守护不变 创新不止

  本报杭州12月5日讯 (记者 纪驭亚 通讯员 方序 童小仙 王意菁) 12月5日的杭州解放路88号,比往常热闹了许多。筹备了一年的浙大二院院史馆揭开了面纱。人们从海内外汇聚而来,涌入400平方米大小的院史馆,在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前,领略浙江西医发源地、百年老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芳华。

  走进浙大二院院史馆,杭州市广济医院(浙大二院前身)首任院长梅藤更与小患者互相鞠躬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50个春秋,浙大二院已从1869年杭州市区横大方伯只有三间租屋的戒烟所,变为拥有解放路、滨江和萧山(筹建中)三个院区的全国首家三级甲等医院,始终不变的是“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理念。

  91岁的“老杭州”冯老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浙大二院,我再熟悉和信任不过了!”他激动地说,“从1993年后脑勺受伤,到1994年右胸出现结节,再到2005年左眼白内障、2017年左臂中风,我靠这家百年医院救治,至今身体健康无碍。我和浙大二院是一辈子的交情!”

  44岁的华宁(化名)也来了,并在“救护篮”前驻足良久。那个像婴儿摇篮般的竹编篮,曾是19世纪末广济医院使用的第一代“急救车”。华宁联想到,去年5月,她因突发心肌病,被急救车送到了浙大二院。在ICU病房接受救治、生死悬于一线时,她听到了医生张心怡为她弹奏的琵琶曲,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希望。“是浙大二院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她热泪盈眶地握着院长王建安的双手,不断说道,“感谢浙大二院!”

  30年前那个跌进热酱油、身体100%烧伤的女工也来了。现在的她,乐观、健康地生活着。“当时,谁都不敢相信我能活下来。”她兴奋地说,“浙大二院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看着曾经的患者满脸笑容地站在眼前,王建安连连感叹:“这是医者最大的幸福。”

  150年守护不变,150年创新不止。

  围绕“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浙大二院在全国率先启用“一章制”管理新模式,36项业务均使用同一个章,实现“服务一站式,最多跑一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为救治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患,王建安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和系统性成果,成为国内最大的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心之一,并在国际上提出“杭州方案”,自主研发出“中国瓣膜”。

  为在世界医疗舞台传递中国声音,这家积淀深厚的百年老院如今正搭乘国际化快车,开拓更广阔的天地。截至目前,共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国际医学生、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和进修医生在浙大二院30个科室完成轮转或培训。

  从院史馆走出来,人们真切地体会到,在岁月的洗礼下,这所百年老院正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守护不变 创新不止 2019-12-06 20149264 2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