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该自信
王玉宝
自信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自信不是掩耳盗铃,对不足视而不见、自欺欺人。自信,是看清纷繁复杂的历史潮流和现实情境,对凝结自身奋斗经验的制度和道路,秉持一份战略定力和信仰、信心。
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出席“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时指出:行稳才能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能够不断发展稳定的最根本原因,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将坚定不移继续沿着我们选择的道路走下去。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充满信心”!这样的一份宣示饱含力量感,尤其是放在当下国际国内复杂变化的形势之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穿越迷雾,指引我们“行稳”脚下的路。
要走向梦想的远方,必须对自己的目标、路径和行走方式,在经过科学论证、作出凝结了自身深刻经验的规划之后,秉持坚定的自信。倘若没有坚定的自信,我们或是失去对远大目标的坚守,流连于路旁的风景;或是听到路人的指指点点,就心生怀疑。在当下的国内外环境中,我们尤其需要自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难以用语言形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足以用“传奇”命名。这一点,我们自己自不必说,大多数国家包括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大量西方学者纷纷刮目相看。但是,或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或是出于国际竞争中的功利目的,仍有不少西方敌对势力挖空心思地对中国道路和制度进行诋毁。甚至有的时候,这些势力因为掌握了强势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霸权”,在舆论造势上“无所不用其极”。最近,某国出台的两个所谓“法案”,正是典型的例证。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自己的“自信”就显得尤其重要。倘若一遇风吹草动,我们自己便先怯了,不淡定了,不从容了,如何还能走好脚下的路?一个“听风便是雨”、轻易为外界所动、对自己深思熟虑的选择轻易动摇的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抵达国家发展的“彼岸”。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坚定“四个自信”的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自信的坚定程度,决定了我们到底能走多远,到底能否抵达目标,到底能否实现梦想。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出席“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时所指出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通过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条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国家和民族实现发展振兴。确实,我们应该借鉴别人的优点和人类文明的精华,我们也要听取别人的中肯建议,但是,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对由自身血与火的历史淬炼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生发由内而外的坚定自信。因为,鞋是穿在我们自己脚上的,远方的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就像再高明的向导也无法坐在家里遥控我们攀登到山峰之巅。
当年吴越相争,越王勾践10多年卧薪尝胆,对自己东山再起的计划坚定不移,最终实现了目标。这是自信的结果。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西蜀确定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并坚定不移,最终铸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这也是自信的结果。这些都是中国悠久历史给今日之中国的珍贵启示。中国必须自信,才能一往无前、无往不胜。对浙江而言,更要勇立潮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造更好样本,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坚定不移走下去,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