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升级版”农合联惠及600万浙江农民

2022年我省将全面建成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本报杭州11月29日讯 (记者 许雅文 翁杰 通讯员 陈星) 短短两年,我省已建成区域性农合联、产业农合联超过200个,辐射农民600万……11月29日,记者从省供销社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获悉,我省正加快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目标到2022年全面建成由区域农合联与产业农合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区域性农合联正成为浙江乡村品牌的最大运营主体。在湖州市南浔区农合联万亩稻虾生态种养标准示范区,区农合联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统一种苗、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品牌,为中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成为助农增收的一大“利器”。

  不光是在南浔,目前全省供销社已推动农合联培育运营区域公共品牌18个,“嘉田四季”“三衢味”“湖州两山”“台九鲜”“武阳春雨”等一大批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省供销社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区域性农合联搭建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体系。

  相比区域性农合联,产业农合联能提供更专业、更具体的指导,帮助农民抓生产、提品质、闯市场、增效益。在长兴,当地芦笋产业农合联吸引了27家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6家种植大户、7家涉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4家相关单位加入。这几乎囊括了全县所有芦笋产业相关的生产主体和服务机构。由此,传统的“小农户、大市场”格局被打破,该农合联每天发布产品交易价,避免农户在价格上进行恶性竞争,为广大芦笋种植户争取到了一定的价格话语权。

  凭借与区域性农合联形成的经纬相交的服务格局,产业农合联正形成新型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产业的各领域。在德清,山伢儿早园笋产业农合联既实行了对生产、技术、农资、销售、品牌等全程服务,还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和物联网,开展早园笋生产环境动态监测;在龙泉,市粮食产业农合联由会员参股1000万元建设粮食产业服务中心;在湖州,当地蜂产业农合联为会员提供农资供应、生产标准、产品检测等统一服务。

  据了解,目前产业农合联不仅覆盖了浙江蔬菜、茶叶、果品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还将一个个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进行组织化整合,同时向民宿、农资等三产服务领域延伸。

  “新型农合联是在过去浙江探索实践的农合联模式基础上的再升级,以解决市场销路为核心,通过产业农合联快速形成凝聚力和号召力。”省供销社副主任童日晖介绍,如今各级农合联共组建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107家,到2022年,将按县域特色农业“一业一联”,我省将建成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300家,覆盖所有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升级版”农合联惠及600万浙江农民 2019-11-30 20121571 2 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