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创新浙江

办好关键小事 撬动品质发展

王杭徽 梅雄华

  全街道45个已交付小区、22类场所,生活垃圾四分类实现全覆盖;设置劝导员、保洁员、党员志愿者、楼道宣传员等为“桶长”,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推进小区垃圾分类;投入百万资金,打造以源头减量示范点为载体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

  嘉兴经开区长水街道,未来嘉兴高铁新城所在,一场“垃圾革命”攻坚战全面打响。“作为嘉兴现代化新市区建设与发展的主战场和重要阵地,长水街道担当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的责任义不容辞。”长水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说。

  一座基地

  点燃新时尚火种

  一楼,日处理量达2吨的易腐垃圾处理设备,默默“吃进”学校食堂餐厨垃圾,并在20小时后产出有机肥料;五楼,面积上千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实践展示基地,在有机肥料的滋养下花木葱茏。

  这里,就是位于长水街道同济大学附属嘉兴实验学校内的嘉兴市首个“中小学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嘉兴经开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青少年垃圾分类科普实践基地”。

  以长水街道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示范点为载体,基地不仅把学校每天产生的600多斤餐厨垃圾全部就地减量,富余处理能力还可为周边农贸市场乃至邻居小区提供服务。

  一条推进垃圾分类的全新路径也从基地延伸开去。“通过‘小手牵大手’,全校700多个学生家庭都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同济大学附属嘉兴实验学校张国峰校长说,现在,学校已经把垃圾分类作为特色课程,正在编写校本教材。今后,学校还将通过更多的家校互动,把垃圾分类的理念牢牢种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中。

  一项制度

  推动分类落地落实

  每天早上7点到8点,家住长水街道长水社区的吴爱芬阿姨,都会准时出现在优优花园小区2号楼的两个楼道口。“这个时间是居民丢垃圾的高峰,稍微检查一下大家的分类袋,就可以做到更精准分类。”吴爱芬阿姨说。

  这并不是吴爱芬阿姨多管闲事,而是她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桶长”。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中,长水街道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居民自治”模式,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桶长制”,提升垃圾分类准确率。

  “桶长”的“权力”不小。每天,“桶长”都会抽检一定比例的居民生活垃圾袋。垃圾袋上有没有贴分类垃圾标签贴?各类垃圾有没有做到正确投放?这些都是“桶长”检查的重点,并作为给居民垃圾投放得分的依据。

  现在,在街道的每个楼道间,都会有一张“星”情表。每个月每户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都会以一颗、两颗或者三颗星的形式展现出来。“小星星看着不起眼,居民都还蛮要面子的,督促了大家正确进行垃圾分类。”长水社区党委书记陈春风说。

  一件马甲

  红色引领绿色时尚

  穿上红色志愿者马甲,拿起生活垃圾分类标签贴和宣传册,晚上7点半,来到府南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吴海松准时出发,向府南花园一期居民楼走去。“这个时间居民大多在家,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最有效果。”吴海松边走边说。

  垃圾分类,党员带头。在长水街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辖区50个党组织、1300多名党员迅速行动,争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动者、实干者和引领者。针对垃圾分类宣传“入户难”问题,街道组建“党员+劝导员”志愿宣传队伍开展“错时宣传”,利用居民普遍在家的节假日和夜间,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至千家万户。

  一个玻璃杯看见绿色时尚。从11月起,长水街道机关办公楼及所辖的8个社区,全部取消办公一次性纸杯。“纸杯虽小,但积少成多,对绿色发展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却意义重大。”长水街道机关党总支书记邬云辰说,机关党员干部理应带头引领这股绿色时尚。

  “我们要用分类减量这件‘小事’,带动品质与魅力长水建设。”长水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街道将更精准发力,更注重长效,坚决打赢“垃圾革命”攻坚战。


浙江日报 创新浙江 00018 办好关键小事 撬动品质发展 2019-11-29 浙江日报2019-11-2900013 2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