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打造医共体改革“海岛样板”
象山稳步迈进“优等生”行列

  三面环海,两港相拥,这就是象山。也正因此,海岛成为群众外出就医天然屏障。

  随着我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持续深入,宁波市象山县卫生健康局围绕“强县域医疗、促医防融合、增内生动力”的目标,以海陆高效联动为抓手,打造医共体改革“海岛样板”,使得海岛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就医大幅改善,县域就诊率达到90%,稳步迈进医共体“全省第一方阵”。

  做实“一家人”陆岛共融

  “前年摔了一跤,手臂骨折,包扎换药都要搭船转车去石浦台胞医院,别提有多麻烦了。”说起之前的就医体验,鹤浦镇患者王彩菊有一肚子的话。

  由于海岛区位限制,鹤浦镇和高塘岛乡的海岛卫生院一直处于“缺医生”“缺技术”“缺病人”的窘境,许多检查和手术都无法开展,使得群众尤其是海岛居民不得不“舍近求远”去看病。如何缓解海岛居民对同城化优质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成为象山深化医改的首要任务。

  今年3月,该镇中心卫生院“加盟”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健集团,在集团支持下,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卫生院开了新的专科门诊,总院派来的专家常驻坐诊,还能通过网络找县级以上专家看病。”鹤浦镇居民陈宝玉为此点赞。

  从群众就医不便到满意度直线攀高,这成为象山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象山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成员单位,坚持县乡“一家人”、制度“一把尺”、管理“一盘棋”、财务“一本账”、资源“一体化”,统筹配置医疗资源,各级医疗机构从“一盘沙”变为“一家人”。在医共体内部实行一体化建设,建设分级诊疗、区域会诊和医共体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既联体又连心”,“一家人”意味着共同成长。为提升海岛专科技术水平,象山派驻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常驻海岛。3家医共体集团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疾病谱等具体情况,明确分院定位和学科发展方向,做强基层特色专科,打造各具特色、符合百姓需求的“一院一品”。目前已建成县级基层重点专科8个,基层分院共开设护理专科门诊32个。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带动分院服务能力提升,让原本患者往石浦、丹城跑的就医模式,逐渐转变为专家“沉”下来的便民模式。据统计,目前区域内群众就诊率90%、就医满意度98%。

  此外还投入5300万元迁建鹤浦、高塘岛卫生院,购入DR、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新增20张住院床位,夯实了海岛分级诊疗硬件基础,使得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治好病。

  做强“一张网”基层共享

  随着体制破冰,“单打独斗”变为“整体作战”,象山县卫生健康局密织健康保障网,逐步由“以治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治疗并重”,着力构建县级指导能力强、乡镇治疗水平高、社区管理服务好的慢性病防治融合发展模式。

  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成立县慢性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各医疗健康集团学科优势组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慢性阻塞性肺病、口腔疾病7个慢性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发挥县中医医院和县第三人民医院专科医院技术优势,组建慢性病中医适宜技术和精神疾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在全省首创“334”慢病工作室模式,组织建设“三个一”,建好一支专家队伍、建好一支骨干队伍、建好一间工作室;诊疗保障“三统一”,统一慢性病用药,统一培训内容,统一诊疗规范;服务内容“四结合”,将基本医疗、健康宣教、健康建档、转诊随访服务结合。总院医师按需融入家医团队组建“家医全专融合”团队40支,即以全科医师为主,专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及药师为辅的家庭医生契约式签约服务模式。1~10月,全人群续签率70%,群众知晓率95%,满意度91%,服务质量达到全省较高水平。

  同时,象山县卫生健康局密织医疗服务网络,全域建设护理网点,规范建设村(社区)卫生室,建立远程诊疗体系,引入智慧医疗体检车。此外,突出海陆空联动健全急救体系,组建海上“120”医疗救护队,建设海岛急救站点,配置全程信息化调度系统。

  做深“一体化”沪杭甬共建

  打破地域界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在沉下去的同时,象山县卫生健康局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未来发展着眼,按照“搭建平台、借势发展、柔性引进、合作共赢”的原则,主动与国内外医疗、教学、科研单位加强联系和合作,积极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对外合作,做强龙头学科。

  如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通过科室共建、院际合作等模式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象山内镜诊疗技术合作基地”等技术诊疗中心7个,引入设立董幼祺、鲍一笑等名医工作站20个,象山县中医医院医疗健康集团、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与国科大华美医院(宁波二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让医联体建设转化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现在每周在象山工作时间达4天的专家有13名,11名专家定期来象山坐诊、手术。

  截至目前,象山共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等8家长三角地区医院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方式。

  在加强人才协作的同时,象山全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引入,目前3家医共体集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填补数项县内空白,三四类手术例数较上年同期增长20%,群众信任度逐步提高。

  (图片由象山县卫生健康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打造医共体改革“海岛样板”
象山稳步迈进“优等生”行列
2019-11-28 浙江日报2019-11-2800007;浙江日报2019-11-2800005;浙江日报2019-11-2800012 2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