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人物

是宿管阿姨也是写作教师,汤杏芬——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今年50岁的汤杏芬绝对是位名人。此前,她因为6年创作200万字的小说,被媒体争相报道,还被邀请加入浙江网络作协,成为“正规军”。近期,她又被邀请担任“写作与沟通”课的老师,为工科生讲解沟通和写作技巧。

  讲台上的新教师

  11月15日下午2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员之家活动中心内的投影仪上出现了八个大字——“粗缯大布,腹有诗书”。

  一旁,穿着一身墨绿色旗袍的汤杏芬深呼吸了三次,试图找到上课的最佳状态。台下,能容纳200人的场地被挤得满满当当,不少学生在宿舍里通过网络观看课程直播。

  汤杏芬走上讲台,手握话筒,指着背后的屏幕娓娓道来:“这个主题选自苏轼的一首诗,意思是衣着朴素、生活平凡,并不妨碍我们成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

  台下的大一新生有些惊讶——没想到,这样富有哲理和感染力的话,出自一名大学宿管员阿姨之口;高年级的学生则习以为常——眼前的这位宿管阿姨,除了是新晋教师,还是学校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6年写了6部网络小说,共200多万字。

  汤杏芬上的这节“写作与沟通”课,是杭电团委素质课堂系列选修课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从多元角度切入,帮助理工科学生增长写作与沟通能力。

  此前的授课老师,有的是高中特级教师,有的是知名评论员,“野路子”出身的汤杏芬着实有些另类。从未走上过讲台的她,为这次授课作了充分的准备——如何引发学生上课的兴趣,PPT切换时怎样做好过渡,怎样让整堂课更有连贯性?她反复琢磨,一遍遍练习。

  成为杭电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后,时不时有学生来请教汤杏芬,问的最多的便是“写作与天赋有没有关系?”“写作有什么技巧?”于是,汤杏芬决定在课上回答这些问题。

  “有了天赋,写作时会觉得容易一些。但天赋不是万能的,需要不断地积累与学习。”汤杏芬继续说:“要学会阅读和记录,养成写作的习惯;下笔前要先打腹稿,之后还要精心打磨稿子。”

  “大家看,我这17张讲课稿,改了12遍才完成,这就是磨稿子,也是写文章能成功的基础。”汤杏芬希望,理工科的学生,也能养成读书、写作、记录、思考的习惯。

  一堂课下来,看着学生们意犹未尽、若有所思的样子,汤杏芬如释重负。“当老师一直是我的心愿,感谢杭电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我圆了教师梦。”

  网络里的女作家

  在杭电校园里,汤杏芬每天都能收获新粉丝。

  “入学的时候就听说有个宿管阿姨,常年写小说。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也要学会沉淀一下,用文字记录生活。”杭电管理学院研究生纪君说,同学们对汤阿姨的故事心生崇敬。

  谈到自己是如何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汤杏芬回忆说,那要追溯到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的看图说话。读小学时,她语文成绩不错,在各种作文比赛中总能拿第一名。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身为家中长姐的她,在读完小学后便开始务农。

  也是从那时起,写作成为她保留下来的唯一爱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她都用文字一一记录、倾诉,“这种习惯就像刷牙洗脸,非常自然。”

  2008年,汤杏芬开始用“长姐似母”的笔名在19楼网站开设博客,开始了草根写作之路。写着写着,倾诉的日记变成了微型小说,又逐渐有了短篇、长篇小说。

  《浮萍本无根》是汤杏芬最满意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的点击量高达44万。小说讲述了两个家族的辛酸史,描绘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安排子女命运的母亲浮沉辗转的一生。“这些故事的素材,全都来源于真实生活。”汤杏芬说,书中每一个角色,都能在她身边找到现实映射。杭电人文与法学院教授王国枫向学生推荐了这部作品,他说:“小说对现在大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有借鉴意义。”

  然而,一开始有许多朋友看不懂汤杏芬的这份执着劲儿——为什么无利可图的事还能做得这么不亦乐乎,把这点力气放在其他地方岂不是更好?每每这时,强烈的沮丧感就会涌上汤杏芬的心头,好在她在网络上因文字结缘了一批互相鼓励的文友和每天翘首以盼文章更新的粉丝,推动着她笔耕不辍。

  很快,汤杏芬朴实的文风引起了作家圈的关注,2018年8月,汤杏芬收到了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的邀请,当时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痛痛快快大哭了一场。“不仅仅是因为激动,更多的是感慨这一路走来时的诸多不易。”

  宿舍楼的好阿姨

  新晋教师、网红作家,面对荣誉与赞美,汤杏芬说:“我还是我,还是那个愿意为孩子们付出的宿管阿姨。”

  对学生们来说,汤杏芬是妈妈般的存在。2015年汤杏芬开始接管杭电公寓18号楼,她花了两个多月记住了整栋楼里832个学生的姓名和相貌。“他们都是我的孩子,叫名字才有家的感觉。”

  作为一名宿管阿姨,汤杏芬已经摸索出一套管理经验。“现在的大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疾言厉色没用,得给他们面子。做学生工作时,说什么内容很重要,但怎么说更重要,当面说不一定管用,反倒是用小纸条可以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往往有奇效。”

  汤杏芳的幽默亲切也帮助年轻人化解了许多矛盾。一次,一名男生在微信群里说,对面床铺的同学老是翻身,影响他睡觉。汤杏芳便回复,“他动一下,你就给他一颗糖,直到他不动。”汤杏芳又说,“对面的同学,这位小哥哥要把你养成胖子哦!”两位同学都被汤杏芬的幽默感染,发出“大笑”的表情图,其他同学也纷纷点赞。

  2015年底,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汤杏芬开辟了“汤阿姨讲故事”栏目。哪名同学沿大运河骑行到了北京,哪名同学有什么特长、得了什么荣誉,师生之间有哪些感人故事,都能第一时间在专栏里看到。

  目前,“汤阿姨讲故事”已经更新了30多万字,成为杭电毕业生对母校的重要记忆。汤杏芬也成为年轻人的校园文化偶像,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汤阿姨是个文学修养很高的人。”

  更多的人已经开始期待汤杏芬的新作。“这段时间,我正在酝酿一篇长篇小说,想与之前的《买妻》结合成姊妹篇。”她笑了笑说,“题目先保密。”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9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2019-11-27 浙江日报2019-11-2700014;浙江日报2019-11-2700018;20085569;浙江日报2019-11-2700024;浙江日报2019-11-2700025;浙江日报2019-11-2700028;浙江日报2019-11-2700029 2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