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七年后重返港股
三问阿里赴港上市
本报记者 章卉 袁华明
一切似乎来得很突然,一切又走得顺理成章。
11月13日,阿里巴巴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招股书,披露资金用途和持股结构等内容。11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拟以每股不超过188港元发售香港IPO股票,拟按代码“9988.HK”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7年之后,阿里巴巴重回港股。11月26日,也就是明天,阿里巴巴将在港交所主板开始交易。
为什么选择香港,而且还是二度赴港上市?港股上市对于阿里巴巴的全球战略布局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还是选香港
在阿里巴巴投资者关系的网页上,分列了美国证交会公告和香港联交所公告,其中香港联交所公告栏中,除了此次上市的相关公告外,上一条公告发布于2015年12月4日。
对香港,阿里巴巴可谓“爱你如初恋”。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B2B业务)曾于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IPO首日股价大涨1.9倍达到39.7港元,不料此后股价却一路下滑,一年后只剩下1/10不到,多重原因之下最终在 2012年决定进行私有化和退市。
2013年10月,阿里巴巴决定整体上市时首选依旧是港交所。然而,其提出的“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与港交所机制不符,遂转赴美国。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纽交所正式挂牌。在IPO中,阿里巴巴融资250亿美元资金,创下当时的美股IPO募资历史纪录。
这也成了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心中的痛。此后经年,只要提起阿里,港交所的人都会反思。遗憾的不只是李小加。在纽约敲钟的马云曾说:“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还会回来。”
念念不忘7年间,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港交所都改变了很多。
7年间,阿里巴巴“双11”交易额数据连年增长,2012年“双11”阿里巴巴总销售额是191亿元,2019年“双11”这个数据已经飙升至2684亿元。从2014年美股上市到现在,5年间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增长了约5倍,现已达到近4000亿元,利润近1000亿元,股价从当时的发行价68美元到现在的185美元左右,增长接近3倍。
7年间,香港交易所出台了新的IPO规则。阿里巴巴决定在纽约进行250亿美元首次股份出售, 促使银行家、经纪人、交易官员、投资者和政治家就解除长期以来禁止拥有双重投票结构股票的禁令展开激烈辩论。最后, 港交所修改了IPO规则。
2018年4月,港交所启动了25年来最具颠覆性的两项改革:放开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仅一年,港股迎来了40家新经济公司,包括歌礼制药在内的9家生物科技公司和2家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融资额累计约1504亿港元,超过此间香港集资金额的一半。
专业服务机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析显示,推行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以来,香港新股市场2018年以上巿宗数与融资额再次成为全球第一。
对于阿里返港,杭州金融界一位人士表示在意料之中,“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像阿里这样的全球化运营的企业会加快分布式上市。何谓分布式上市?境内外多个证券交易所IPO或者发行CDR。”他认为,不仅仅是阿里,等科创板渐渐成熟企稳,未来中资概念股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此次招股书披露,阿里巴巴拟在港发行5亿股新股,另有7500万股超额认购权,以每股定价176港元计算,阿里巴巴最多在港集资1012亿港元。
再次赴港意味几何
此时的香港,正在经受着考验。阿里巴巴二度赴港上市,正是内地资本对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肯定和信任。
阿里回港上市,促动最大的莫过于远渡重洋的中概股。在美股上市的很多中概股,看重的是美股是一个全球市场,投资人的报价估值相对成熟,流动性好。然而,美国投资人并不了解中国市场,也不了解中国投资者。跨地域、跨文化、跨国家的认同差异,估值常常被压低。
阿里返场港交所,顺理成章。若说出乎意料,那莫过于阿里回归选择的时机。眼下,中美贸易摩擦仍处于胶着状态,港股市场低迷。业内人士直言,阿里巴巴重返香港,对中概股的引领示范效应尚待时日。不过对短期人气改善和香港市场的提振意味更为迫切。
重返港交所后,阿里将和老对手腾讯同场竞技。看上去BAT中这两家巨头投资风格迥异,投资架构中少有交集,其实不然。在东南亚市场,双方都在加快布局。
其实这几年,阿里对东南亚及南亚一直在布局:Lazada、PayTM……有分析指出,东南亚、南亚市场是全球化下一阶段的兵家必争之地,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在这里,有着深厚的人口红利和互联网潜力。
事实上,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商业枢纽,又是中西方文化交汇中心,形成香港多方面的优势。长期以来,香港是东南亚的“离岸”金融中心。在香港上市,将增强阿里在地区的商业影响力,同时也是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通过港股扩大在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影响力,再通过这些地区市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
兜兜转转,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通过香港更好地实现全球布局。
如何推动自身转型
七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二度赴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已今非昔比。资本市场的根本要义在于推动实体经济更好发展,观察阿里巴巴这些年来的发展,自身转型才是最大的亮点。
和7年前相比,阿里巴巴变得更加“硬核”,这一次赴港,不再是如当初的B2B业务那样的商业模式创新,而是有着真正科技创新公司的气质。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在这几年投巨资打造达摩院,积极参与之江实验室建设,设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在今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发布了第一颗自研芯片含光800,这款芯片是全球最强AI推理芯片,主要用于云端视觉场景,可为业界提供强大AI推理算力。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表示,阿里巴巴一直是数字经济的坚定实践者、推动者和创新者。他说:“阿里有充分的信心成为一家真正软硬件一体、协同发展的高科技公司。”目前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已具备业界领先实力。此次香港IPO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给投资者公开信中表示,阿里未来推行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事实上已对阿里巴巴自身转型做了一个回应。
经济寒冬,大多数新经济公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从大数据看,阿里巴巴的增长仍在继续。据阿里最新财报,营收为119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净利润为707.48亿元,同比增长40%。
以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计算,阿里巴巴最多在港募资1012亿港元,创下2011年以来香港最大规模IPO纪录。截至目前散户认购超额已逾40倍,冻结资金约1000亿港元,超过此前中手游的709.49亿港元,阿里一举成为今年港股新股“冻资王”。
“类似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业务都是需要大量现金流支撑的。一旦增速达不到现在的40%,阿里的估值会下跌,股东会损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刘起贵分析说, 此次募股将阿里巴巴现金池增至440亿美元左右,比世界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可用现金流都要多。阿里巴巴表示,计划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推动用户参与、提高运营效率和持续创新。阿里也会有天花板,它需要储备大量的弹药,支撑高速飞奔的经济体在新赛道上开疆辟土。
从明天开始,阿里巴巴将成为首个同时在港交所和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同时驾驭两个市场,面对全球投资人,对阿里巴巴来说又是一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