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国际文博会昨日落幕,浙江文化企业围绕“共同体”做大文章
奏响文化相融最强音
本报记者 梁建伟 严粒粒
品一品景宁的金奖惠明茶,兰花清香回味无穷;听一听南京博物院院长的即兴演讲,观点精辟收获良多;拿起王一品斋笔庄的湖笔,当一回文人墨客写下一两字;躲进喜马拉雅的朗读亭,给《西虹市首富》配段音过一回“首富”的瘾……
由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文博会”),11月2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以“建设长三角文化产业共同体”为主题,集中展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和优势集群,参展单位超过870家。来自长三角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创意、文化智慧、文化成果在这里碰撞融合。
在此次文博会上,浙江参展的130家文化企业表现亮眼,无论是古老非遗的传统之美,还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带来的创意产品,都让浙江智慧在文博会上大放异彩。
记者在文博会上边走边看,感触颇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浙江文化企业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文化产业共同体”做文章,特别是一些优势文化产业,正顺势谋篇布局展宏图。
区域联动
携手共进
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的良渚古城遗址,今年不负众望申遗成功。如何把良渚文化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浙江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走进浙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区,“良渚文化IP”几个大字引人注目。据介绍,目前浙江文投正通过新媒体手段和艺术创意形式,如电影、综艺、动漫、游戏以及策展和文创产品等,创造性转化良渚文化IP,从而讲好良渚故事,提炼良渚文化标识,使良渚文化家喻户晓。
除了创造性转化,立足浙江进行长三角跨区域联动,正成为良渚文化IP孵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也为文创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11月21日文博会开展首日,《中华5000年文明实证——良渚古城STEM科学探索》标准课程发布,“长三角良渚研学联盟”同时成立。在去年的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博会上,杭州良渚文创与上海璞远教育集团结缘。时隔一年,他们带来了双方深度合作后的创新产品——针对全国中小学生推出的良渚研学课程,能让同学们“走进”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亲身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本届文博会上,华策集团与上海市松江区共同发布“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成为全场的焦点。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介绍,该项目将重点建设8个高科技摄影棚以及影视拍摄配套、产业平台中心、影视科技中心、服务中心等,总规模近10万平方米。项目首期计划于2019年底前落地,2021年投入运营。
“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华策影视与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的联动优势,利用上海松江项目的高科技制作和企业集聚资源,实现长三角影视资源的集聚,以内容为王,打造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影视剧。”赵依芳说。
浙江的新闻媒体也在布局长三角。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展位,发布一个多月的天目新闻客户端备受关注。天目新闻是浙报集团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型平台,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中国,是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开放式新闻平台,是拍友记录分享美好生活的互动平台,是方便用户办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一开始对各地的新地标、美食榜、不夜天等进行“打卡”式报道,到如今深度介入重点城市的重大事件、热点新闻,天目新闻实现了对长三角各地从“垦荒”到“深耕”的转变。
文化企业相继融入长三角,得益于政策的支持。今年6月21日,我省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并发布《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行动方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围绕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启动重大项目近200个,投资1万多亿元,推动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发挥优势 强化担当
浙江优势文化产业众多。特别是在数字内容、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创意设计、文化装备、文化贸易等重点领域,具有集约型、规模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浙江特点的发展之路?关键在于,立足浙江,相融长三角,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彰显浙江作为、强化文化担当,发挥浙江优势文化产业的巨大能量。
浙江有3000多家影视制作机构,浙产电影、电视剧每年分别达到100部、50部以上,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文博会期间,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下称“浙江文投集团”)成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长三角数字文化产业基金”,并在浙江主办的“影视发展与文化金融”论坛上举行了签约仪式。
据介绍,该基金以影视产业为主要抓手,立足浙江,联动建银国际、中科院等资本力量,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之江文化产业带与“未来社区”建设等重要战略进行布局,以资引资、放大产业,通过基金参与模式实现资本和产业的有效融合,培育孵化有比较优势、符合发展趋势的龙头企业和品牌。
记者了解到,该基金将重点关注两大领域:一是推进数字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二是文化科技类PE和VC投资项目。大数据、5G时代互联网创新、新型业态布局,将成为影视产业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基金关注的领域。借助该基金,可以把浙江影视产业的优势扩大,加快打造“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形成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助力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大有作为?浙江文化企业也已胸有成竹。
“文化上的融合有三个方面:文化思想上的相通相融,文化资源上的共享共建,文化经济上的共同繁荣。”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丰华认为,企业首先要依托中国文体旅产业联盟,以及马上成立的一些有关夜经济和文化消费的研究院,整合产学研资源。其次,要利用行业资源和能力,为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三,要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 挖掘潜力
在浙江影视文化产业的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横店影视城今年刚完工的“上海外滩”景区示意图。“在这个景点,我们开发了多媒体互动项目,还以上海百乐门为主题设计了大型演艺秀,成为影视城三大秀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
文旅融合已成为长三角发展的“流量担当”。目前,长三角地区5A级景区数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常住人口超过2.2亿,人均收入水平迈入休闲度假旅游的消费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市场。公开数据显示,浙沪苏皖旅游收入总和占到全国旅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接待入境游客数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我省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2018年,首次提出推进“大花园”建设,紧扣提供优秀文化、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个中心环节,将文化内核融入旅游各环节之中,探索“旅游+演艺”“旅游+非遗”“旅游+文创”“旅游+影视”等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今年,我省提出诗路文化带建设,将重点打造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和大运河诗路。这四条诗路是“大花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浙江诗路建设正从文化概念向文化品牌转变。
文旅融合这片“新蓝海”为长三角消费升级打开了巨大空间。一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密切协作。各城市在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国有艺术表演场馆、书店等文化资源的建设方面,呈现较为均衡的发展态势。一些知名音乐会在长三角的巡演节奏非常紧凑,并进入不少县级城市新建的演出场馆。
文博会落下帷幕,但如何让创新驱动、跨界联动、市场运作、国际合作成为长三角文化协同合作的常态,多元化、制度化的联动机制仍需探索。“未来,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破除长三角区域的行政壁垒,让文化资源不仅为政府所有,还能和企业对接。”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顾江认为。此外,如何吸引创业精英集聚长三角,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