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品质提档构筑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李 华 杨 磊 徐庭娴
鄞州:品质提档构筑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李 华 杨 磊 徐庭娴
鄞州,一座实力之城。连续第5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四位,同时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一、绿色发展百强区第三、投资潜力百强区第四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五。
鄞州,一座幸福之城。作为宁波都市核心区,东部新城、南部新城相映成辉,城市七大中心、美丽田园各具魅力,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持续升级,构建起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鄞州,一座魅力之城。“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生机蓬勃,去年以来人才净流入率为13.3%,人才流入总量占宁波市近1/3,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家外企落户。
跳出鄞州看鄞州、面向全国找坐标,当前,鄞州正瞄准“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大力激发“实干、担当、奋进”的新时代鄞州精神,加速冲刺“GDP2000亿元俱乐部”,朝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三阔步前进。
“全域创美”升级城市品质
枕山襟海的鄞州区资源禀赋丰富、空间形态多样,既有繁华城区、又有美丽乡村,是国内少有的兼具江、城、湖、山、海元素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持续开发建设,如今的鄞州坐拥宁波东部新城、南部新城,是宁波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会展、航运服务、商务“七大中心”,建成区面积达117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成为宁波“拥江揽湖滨海”城市发展战略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鄞州区紧紧围绕“全域创美”目标,深入实施品质大提档行动,持续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分类、乡村振兴等系列组合拳,令生态美丽的脚步穿城入乡。
不久前,曾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范例奖的鄞州南部新城再添一“城市绿肺”,位于奉化江畔总面积约25.7公顷的鄞滨生态公园(一期)全面开放,游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贯通全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和游憩的好去处。随着城市公园的不断增多,鄞州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倍增。
正在推进中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则改变了城镇面貌,加速了城乡融合步伐。今年8月,总投资1.9亿元的天童集镇项目完成改造,1000多年历史的天童老街“旧貌换新颜”,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投资20亿元的“天童禅镇”入选省级重大产业预选项目;打造“大寨文化”的“康养勤勇”项目发力乡村旅游;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创业创新基地落户,文创集市开始孵化……老街复兴,唤醒乡愁,优质项目接踵而至,老百姓喜上眉梢。
依托独特资源,巧借山水形势,鄞州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瞻岐镇等9个镇(集镇)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其中东吴镇、天童集镇、横溪镇、姜山镇被评为省级样板镇。数据显示,今年该区共安排城市街区、乡村人居和城市管理等城乡争优重大项目40个,1至10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
按照“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的部署,鄞州将以城中融合带、城南智创大走廊、甬江东外滩、姜山田园城市、滨海融合发展示范区、环东钱湖绿色创新圈这“一带、一廊、一滩、一城、一区、一圈”六大新空间为主战场,统筹谋划空间布局,精心打造产业平台,精准选择重点区块,盘活挖掘存量潜力,加快实现产城空间格局优化、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建设投资良性循环。
投资高地引得群“凤”来
11月12日,在首届天南海北鄞州人发展大会现场,鄞州区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仪式。1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470亿元。签约项目主要涉及总部经济、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平台等领域,呈现出投资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等特点。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展现的是鄞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个剖面。今年,在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上,鄞州上升四位,排名第四。1至9月份,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家外企选择鄞州,全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3家,实际利用外资3.43亿美元,总量居宁波全市前列。
对于企业投资发展来说,营商环境像空气、阳光和水。近年来,鄞州牢牢抓住“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牛鼻子”,以深化“三服务”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政府服务、强化金融保障、减轻企业负担,主动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打造交易成本低、商务机会多、市场秩序好的投资福地。
为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原有“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的基础上,鄞州推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再深化、服务再完善、审批再提速,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90天”成为鄞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名片。今年8月,鄞州还在宁波率先推出“局长窗口坐班”制度,局长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坐班,推动审批再提速。9月10日起,鄞州政务审批推出“周二夜市”,涉及36个行政审批单位、1354项政务服务事项。
今年初,位于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块的“城市之光”项目正式动工。这栋设计高度450米、共88层的超高层建筑,将刷新宁波的天际线。“项目开工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多!”宁波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正是得益于鄞州在工程建设项目分段审批制度方面的突破,“第一高楼”的动工时间大大提前。
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众多优质项目落户鄞州的“强磁场”。今年前10个月,鄞州区累计引进项目389个,包括总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航运物流项目129个,文旅项目13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95个等。
基层善治塑造典型样板
本月初,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县域社会治理指数模型,同时公布了2019年浙江省县域社会治理十佳县(市)区,鄞州区榜上有名。
面对城乡结构、人口结构、组织结构等快速变化,近年来,鄞州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三治融合”为基础,以共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为路径的“一核三治五共”全域治理模式,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鄞州区云龙镇陈黄村距离鄞州中心城区9公里,这个资源禀赋一般、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外来人口数量倒挂的普通村庄,却创下了25年“零违建”“零信访”记录。这背后,主要得益于该村坚持不懈推行整编“小分队”、开好“小会议”、解决“小问题”、讲清“小道理”、管住“小苗头”等党组织“五小”工作法,走出了乡村善治之路。
不仅是陈黄村,在鄞州,越来越多的村社正因地制宜巧解基层治理“方程式”,实现了自我“蝶变”。鄞州全域推行村事民议、村务民定、村权民管,并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村社为民众“量身定制”基层服务,形成了基层公权力“三清单”运行法、陆家堰“契约式治理”、“老潘警调三十六计”、“老旧小区最多改一次”等一批特色经验。
在楼宇治理、企业治理、网络治理等方面,鄞州坚持基层首创、全域通行,涌现了“三联两转”区域共融发展的四明金融小镇样本、“合金党建”博威样本、“178柔性治理”等模式。
为了将鄞州打造成全国标杆区,形成更多特色经验和解法,今年以来,鄞州还不断强化与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对接,升级全域治理“智慧”,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宁波中心先后落户鄞州。按照发展目标,鄞州将力争到2021年,乡村全域治理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成为全国乡村全域治理标杆区。
民生温度彰显“幸福指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鄞州抓住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从品质着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供给侧”发力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以民生温度彰显百姓“幸福指数”。
“有了医共体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专家门诊不说,到大医院做手术还特别方便。”近日,正在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横溪分院康复的任女士说。任女士的就诊经历,是鄞州区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鄞州区以鄞州人民医院、鄞州区第二医院为牵头医院,以全区20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分别设立两大医共体,探索推进医共体建设的“鄞州模式”。
与医疗一样,养老也是百姓民生大事。今年10月18日,鄞州区百丈街道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营业,该中心在全省范围内首创采用“体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新模式,在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注重医和养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置了“乐活空间”,为老年人科学体育锻炼提供特色服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鄞州区相继开展了“十大天天”系列基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艺起来”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和“阅起来”全民阅读工程、“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健康鄞州”建设等惠民工程,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已达88万余平方米,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87平方米。如今,鄞州区连续11年蝉联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评估第一,公共文化建设持续领跑全省。
文化礼堂为乡村振兴铸魂。近年来,鄞州全区累计投入2亿多元,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21个,覆盖65%的农村人口,并积极探索“以馆养堂”“乡贤驻堂”“联盟兴堂”等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一个个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乡村文化综合体,筑起农民精神家园。
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从“小巷总理”到“支教奶奶”,最美人物群像展现了“千年义乡”的道德高度。目前,宁波全市有3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其中2人来自鄞州。至今,鄞州区已经拥有全国文明镇1个,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村18个,市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超过50%,区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