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深读

一种新思路

  减负从来都不能“一刀切”。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负担减下去。

  “学校大脑”的尝试是一种探索。建兰、惠兴、天长等都在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用大数据来解决教育模式上的痛点。这样的尝试,远未到评价的阶段。但这样的尝试,却实实在在帮助学校和家长关注到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

  未来的考试,将更多考察学生的思维与思考能力,这时候,也需要一套工具来协助学校帮助学生成长。“学校大脑”不仅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指向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的改变。

  “大脑”提倡个性化教学,是否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依赖“大脑”?在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看来,“大脑”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最终还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缺失。

  就教育的现状而言,弃分数于不顾是不现实的。“学校大脑”只是一剂试图令学生减负又增分的辅助药。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更值得赞赏和坚守的,是其唤醒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培育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观,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初心。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6 一种新思路 2019-11-20 20064708 2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