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亲历

从农家乐聚集地到古银杏之乡,记者走进你追我赶的两条长兴山岕——

一场比了30年的强村富民赛

  11月,长兴县水口乡悬臼岕(普通话音jiè,当地方言音kǎ,意为山间谷地)进入旅游旺季。作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集聚区之一,农家院内、商铺间、公路旁,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外地游客。而小浦镇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也迎来最美季节,3万多株野生银杏树渐染金黄。

  悬臼岕位于顾渚村,八都岕内坐落着5个行政村。这两条山岕,看似无交集,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视彼此为“头号对手”,开展了一场你追我赶、如火如荼的PK赛:

  “我们悬臼岕没有八都岕的‘摇钱树’银杏,只能抓住机遇发展农家乐。”

  “乡村旅游已经慢了悬臼岕一步,不能再跟在后面开农家乐了,必须打出差异牌!”

  “淡旺季问题难破解,要不借鉴下八都岕丰富四季业态的做法?”

  ……

  不久前,记者踏上八都岕金黄的银杏落叶,穿梭于悬臼岕的如织游人间,细听岕里人家讲述这场有趣又认真的竞赛,见证不同山村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强村富民的执着追求和生动实践。

八都岕种着“摇钱树”

悬臼岕的女孩都向往嫁过来

  阳光下,八都岕的银杏林闪着金光。领着我们参观的村民蒋学强总忍不住慢下脚步:“城里的银杏树黄得早、落得也快,我们岕里的古银杏可不一样,树叶随着季节慢慢变色,美的时间更长。”

  让八都岕人如此骄傲的银杏树不只有颜值。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银杏资源一直是当地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我们沿着十里古银杏长廊走进银杏公园,一棵1300多年历史的“银杏王”伫立入口,枝繁叶茂、巨影婆娑。不远处就是蒋学强家的饭馆“银杏林”,趁着还没到最忙的饭点,他坐下和我们聊了起来。

  岕里家家户户都有银杏树,当时银杏果远销日本等国,每年中秋是全村丰收的季节,很多外贸公司会来村里收购土特产。回忆起童年时光,蒋学强印象最深的就是跟着父母打银杏果、捡银杏叶,“记得1994年,我刚满19岁,银杏果卖到了33元一斤,连银杏青叶都有5元一斤的好价格,我家14棵树一个秋天就赚了近两万元!”

  金黄银杏生黄金。就这样,蒋学强家造起了楼房,开起了饭馆。那段时间里,八都岕人守着一棵棵银杏树,不用外出打工,不用来回奔波,就成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悬臼岕的女孩都向往嫁到八都岕来。”李水琴的家乡在水口乡悬臼岕最深处,22岁那年她嫁到了八都岕。只要种种树就有不错的收入,李水琴父母对女儿的这桩婚事很满意。

  彼时的悬臼岕只是一条穷山沟,岕里的村庄良田少,有价值的经济作物也有限。一年到头,村民们就只能挖点竹笋、砍些竹子拿去卖,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

  每每谈起过去,原顾渚村党总支书记祁煜良总是无限感慨:“同样都是山岕,八都岕的村民抱着‘黄金树’一个个富了起来,我们这里却找不到发展的方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从那时起,水口悬臼岕就和小浦八都岕暗暗较上了劲。

悬臼岕捧起“金饭碗”

这边红火农家乐那边满地清冷叶

  我们沿着风景秀丽的龙头至霸王潭公路,驶向水口乡悬臼岕。两侧群山竹林掠过,满目苍翠,享誉长三角的水口农家乐就散落在悬臼岕沿线的山脚林间。

  “在2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无人问津的小山沟。”祁煜良领着我们在一家农家乐的茶台坐定,缓缓沏上一壶紫笋茶,讲起了悬臼岕蜕变的故事。

  1993年,上海老中医吴瑞安来到顾渚村游玩,环顾全村后不禁感叹:“你们这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吃。”当时,悬臼岕村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卖毛竹赚点家用,进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他们实在想不通,到底有啥“金饭碗”。

  几年后,吴瑞安在顾渚村创办了一家专门服务于上海离退休老人的康复疗养院。疗养院带来了人气和商机,不少上海老人常在村里买土鸡、笋干和茶叶,在疗养院门口经营小卖部的王围心、王景亚夫妇顺势开起小饭店,给老人们做饭改善伙食。

  由于疗养院刚起步,房间不足,王围心就腾出了楼上的几间房间,用于接纳一部分疗养老人。那一年,王围心发现光是为上海老人提供饭菜和住宿就赚了好几万元,远远胜过外出打工。

  “这是个赚钱的好门路。”受到启发,其他村民纷纷跟着装修房子,开办包吃住的农家乐。水口农家乐产业慢慢起步。

  “尽管没有八都岕那些值钱的古银杏,但我们有紫笋茶和金沙泉,有古道和贡茶院,这些宝贵的自然文化资源能转换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这时,悬臼岕人终于明白了老中医口中“金饭碗”的真正含义。

  他们没有错过这次发展机遇。悬臼岕趁势修缮提升了岕里的古迹景点,并拆除了各家各户向路而建的围墙门头,扩宽进村道路。提升村庄环境的同时,岕里还组织村民去杭州、安吉等乡村旅游起步较早的地区取经。

  于是,坐拥好山好水又好客的悬臼岕,在疗养院离退休老人间传开了,前来疗养度假的上海人越来越多。悬臼岕沿线农家乐随之快速发展,同时带动整个水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2009年全乡农家乐就达到了250家,年接待量50万人次,并促进了周边农村农产品种养殖、农贸销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而彼时的八都岕,却显得有点落寞,自给自足的心态让他们错失了乡村旅游的先发优势。2000年以后,由于各地跟风种植银杏,银杏果的价格不断走低,八都岕里的5个行政村渐渐成了欠发达村,村民收入水平被悬臼岕远远甩在了后面。

  嫁到八都岕的李水琴没法再守着银杏树,只得外出打工,在幼儿园、保险公司、酒店都工作过。对比水口农家乐的红火人气,八都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村庄越来越冷清。

这场比赛还在继续

从暗暗较劲到互相借鉴补短板

  几年过去了,缓过神来的八都岕人不再沉寂。2010年起,八都岕每年举办银杏节,用节庆活动带动乡村旅游,村庄人气和村民收入慢慢有了起色。但因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问题,八都岕很快遇到了发展瓶颈。

  这时,老对手悬臼岕有了新动作。2015年起,悬臼岕启动整治行动,改造龙头至霸王潭公路,山岕面貌焕然一新,游客量大增。受到启发,小浦镇也紧随其后开展了八都岕景区的环境整治提升。

  我们漫步在十里古银杏长廊,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金色银杏林下,显得格外别致。“我们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对沿线500多幢房屋进行方案设计,其中300多幢需要拆掉自家围墙,虽然没有赔偿金,但村民们都非常支持。”时任小浦镇常务副镇长的孙敏华感慨,岕里每个人都对八都岕的改造充满期待。就这样,全岕干部群众上下齐心,仅仅花了83天,就完成了景区改造提升工程。

  如今,沥青主干道平整宽敞,标识标牌更换一新,随处可见的景观小品与漫天飞舞的银杏叶交相辉映,我们也忍不住驻足留影。据统计,2018年,八都岕景区旅游总收入8000多万元,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3万元。

  看着八都岕旅游发展得风生水起,一直在城里打工的李水琴回来了。她受聘成为景区内一家度假山庄的领班,负责接待旅游团队。李水琴发现,游客们不仅冲着银杏来,景区内新打造的千亩花海、观光小火车和银杏老街等项目也都人气爆棚。

  弱化淡旺季界限、丰富四季业态正是八都岕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八都岕游客服务中心里的一张项目进度公示表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玻璃天桥项目二期已基本完工,本月试运营。八都岕漂流项目抓紧建设中,明年夏天即可开放……

  八都岕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治锋告诉我们,在对十里古银杏长廊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由于资源分布等原因,景区涉及到的五个行政村发展并不均衡。为打破五村分治格局,八都岕创新抱团发展模式,建立了全省首个经济联合总社,通过统一管理五个村的资产、资源、资金,以更大合力促进村强民富。“这些项目都是联合总社成立后引进建设的,目前还有5个在谈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1亿多元。”

  我们坐上观光小火车,一路驶过花海和银杏林,不远处还有惊险刺激的漂流,四季皆有景、处处有人气已成为八都岕发展旅游的新亮点。这却是水口悬臼岕当下面临的短板。

  由于游玩业态单一、周边竞争压力加大、生态容量有限等因素,以中低端农家乐为主的悬臼岕乡村旅游发展开始出现疲态,今年下半年农家乐游客预订量首次出现明显下降。

  “短板怎么补?要不借鉴下八都岕的做法?”水口乡生态旅游办副主任张宇华决定前往八都岕取经。

  在八都岕民宿“云栖·舍”,业主房小平为来客煮上了一壶亲手熏制的乌梅茶。作为烟熏乌梅制作的非遗传承人,他以乌梅为卖点,相继推出了乌梅茶、乌梅糕点、乌梅鸡等产品,成功创造了民宿经营的衍生产品。

  像这样深耕本土文化、独具品牌特色的精品民宿在八都岕共有8家左右。为了把控服务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八都岕对新建民宿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区域内的民宿(农家乐)仅有40多家。

  对此,张宇华表示深受启发。“我们正打算推动农家乐行业的转型升级,下次一定要带上悬臼岕的农家乐业主一起过来看看。”

  “欢迎欢迎,趁此机会我们八都岕的村民也能多跟你们学习经营服务的经验。”一旁的张治锋坦言,八都岕乡村旅游起步晚,因借鉴悬臼岕的经验,才少走了弯路,期待这种交流和竞争能为两岕带来更多发展动力。

  民宿内讨论正酣。民宿外,银杏叶伴着清风,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两条山岕的动人故事。


浙江日报 亲历 00011 一场比了30年的强村富民赛 2019-11-19 20078744 2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