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风雨不忘来时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

解码农行浙江省分行四十年

与浙江发展同频共振

  风雨不忘来时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

  解码农行浙江省分行四十年

  袁华明 陈 爽 王锡洪

  有一种时间叫奋斗。

  有一种成长叫创业创新。

  有一种精神叫传承。

  这些关键词正是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自1979年恢复建制至今四十年发展之路的生动注脚。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农行浙江省分行各项存款达到14558亿元,各项贷款达到10495亿元,成为在浙法人金融机构最大的存贷款银行。

  作为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它连续九年被省政府评为“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一等奖”,多次获得支持实体经济优秀奖、支农支小优秀奖、金融改革创新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东方风来,钱塘潮起,之江大地四十年来风云激荡;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农行浙江省分行四十年来不忘初心,担当有为。

  与浙江经济社会同频共振,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精准滴灌金融活水,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今天,让我们来解锁农行的成长密码。

敢为人先

与浙江发展同频共振

  11月12日,作为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的首场专题活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论坛在杭州召开。

  面对着台下浙商代表,作主旨报告的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浙江分行行长冯建龙有些动情:“浙江农行是改革开放以后全省第一家恢复成立的国有银行,40年来始终与浙江经济同生共荣、与浙商企业相伴成长。”

  在这次大会上,农行有个大动作: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签约,为企业4000万吨/年炼化项目在后续建设期内累计提供500亿元人民币意向性融资。

  这不过是农行浙江省分行与浙江经济相生相融的又一鲜活案例。

  时间拉回到1979年11月,那是个春潮涌动的年代,杭州解放路官巷口的一幢民国风格的老楼里,人们进进出出,忙碌不停。根据国务院《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农行浙江省分行恢复建制,开始在这幢老楼里办公。

  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从恢复建制那天起,“农”字就成了农行的鲜明底色。

  “那时,保障粮、棉、油、茧、茶、麻、生猪、水产品等农产品收购供应平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把支持农副产品收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老农行人忘不掉,1993年春,面对收购季节遭遇银行存款滑坡的困境,农行浙江省分行除压缩商业贷款1.88亿元外,以12%~18%的高利率从外省拆入资金,用于发放收购贷款保障收购,为过渡时期的浙江,交付了一份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无“白条”的成绩单。

  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行专注于支持三农、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为今天浙江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这是徐传化、这是鲁冠球,他们都是农行的老朋友。”11月7日下午,拿着一张拍摄于1998年4月2日的老照片,76岁的农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蒋志华神采飞扬地介绍说。那年春天,在参加完浙江农行银企座谈会后,他和这些老朋友留下了这张珍贵剪影。

  他口中的万向集团,如今已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1984年,当“万向”从农行拿到首笔5万元贷款时,鲁冠球感到很振奋,操着浓浓的萧山口音连声道谢:“农行的功劳不可忘记!”农行一路“陪跑”,万向集团如今在汽车零部件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创造诸多商业传奇。

  他还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细节:2000年中央领导视察传化集团时,传化集团总裁徐冠巨在汇报发言时特别提到“1999年,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向集团授予1亿元的信用贷款,这不仅是对传化的信任,也为传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审稿时徐冠巨特别强调这几句话坚决不能删除,他说忘记这件事就是忘本。

  万向、传化、横店、正泰……一个个崛起于乡镇的浙江民企,描绘了浙江民营经济的辉煌画卷,这其中离不开农行精准的金融滴灌。

  上世纪90年代,浙江改革逐步走在了全国前列,体制机制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与此同时,农行也经历了“一分一脱”,1994年分设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1996年全省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农行由恢复建制之初的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稳步转型,现代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内部治理机制不断成熟完善。

  在顺利完成股改后,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A+H股分别在上海、香港挂牌上市,一个城乡联动、国内外同步发展的国际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阔步前行。今年前9个月,农行浙江省分行新增各项贷款1432亿元,增量继续居省内法人金融机构和全国农行第一。据统计,2015年以来,农行浙江省分行累计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超12700亿元。今年新增贷款更多倾向实体经济,各项贷款结构更加偏重小微、民营企业。

  回望四十年,农行浙江省分行根植之江大地,与浙江民营经济同生共荣,与浙江经济社会同频共振,见证了浙江改革开放的奋斗史,也实现了自身业务的跨域发展。

创新引领

数字金融赋能城乡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铸就辉煌。

  农行虽姓“农”,可它深知,在创新方面不及时地跟跑、并跑、领跑,就要落后于时代潮流,就不能服务于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

  10月20日,正值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农行也在此间举办了一场“5G+场景”智慧网点品牌发布。

  一台智能语音ATM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只要与机器对话,机器会结合语音、人脸识别等技术,客户就能完成存款、取款操作。还有智能一站清柜台,存款100万元只需25分钟,比传统高柜清点缩短30分钟……

  继在大部分县域地区实现“刷脸取款”智慧化服务之后,农行浙江省分行又踏上5G与网点转型深度融合的新赛道。

  看着这些“黑科技”,农行乌镇支行的老员工沈春妹感慨地说,至今还清晰记得刚入行时跟着师傅拨算盘的场景,那时算盘是最主要的计算工具,每个网点的储藏间里还会放很多账本。“遇到年终决算的时候,会持续好几天,几个办公室都是一片算盘声。”

  从恢复建制时的算盘、手工记账,到后来“联行”“传票”,到遍布城乡的网点,从天一亮就赶去网点排队到十多年前银行“长龙”排到大街上的“壮观景象”,再到如今家里动动手指就能办业务,农行浙江省分行努力让老百姓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因为有了数字金融技术赋能,在浙江的乡村,农民兄弟形象地称手机是“新农具”。

  即便是冬闲时节,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农民王书民也没有闲着,每天都会到他的草莓地、茶园、果园转转看看。让王书民最为欣慰的是,以往冬闲时节最为担心的资金问题这次轻松解决了。王书民除了种植草莓,还有150多亩茶叶、25亩水果。“农行的工作人员上门,我说为了明年种植准备,最近需要点贷款。没想到只在手机上操作几下,用了两三分钟时间,我的手机就收到短信,15万元贷款就到账了。”

  和王书民一样,很多农民在田间地头点点手机就能贷到款,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难怪农民们激动地说:“以前要买一批农药、化肥、种子,跑到银行网点,还有很多手续,想不到现在这么方便就能贷到钱。”

  农行为啥敢给农民信用贷款?原来,围绕农民的生产链、供销链和消费链,农行通过“线上+线下”收集、筛选、分析数据,为农户建档,最终构建起村民信贷档案数据库。正是基于农民信用档案大数据的建立,农行浙江省分行推出的“惠农e贷”,让“王书民们”成为受益者。

  把握产业结构变化,踏准经济发展趋势,让信贷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针对创新型企业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农行浙江省分行推出“小微网贷”“科技e贷”“嘉科通”“科易贷”等产品,拓展专利权、股权等多种担保方式,解决企业成长中的融资需求,小微网贷推出1年多来,累计发放贷款近110亿元,近7500多家小微企业受惠;在全省70个小微园区,投入“新型小微企业园建设贷”“入园企业前期贷”等产品,提供从园区开发、科创平台搭建到租赁厂房、投资生产等整套融资服务。不遗余力对小微企业“扶一把、送一程”,农行诚意满满。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实现政策通、信息通、融资通,农行浙江省分行在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中再次走在前列,截至今年9月末,银监和央行口径普惠贷款增量、总量,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和户数均居全国农行首位。数字普惠,已成为新时代农行浙江省分行发展的一个亮丽新标签。

担当有为

凝聚时代精神和气质

  文化是企业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强支撑。

  刘玲英、丁望阳、柯茜茜以及一批更年轻的80后、90后……走进农行浙江省分行的行史馆,你会被那一张张照片、一本本荣誉证书、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深深打动。忠诚、专业、进取、担当,从“盆景”到“风景”,一代代农行人,用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坚守,汇聚成文化长河,成为全国农行和浙江金融业的一面旗帜。

  1993年12月22日,刘玲英正在忙着记账,一名歹徒手持尖刀,闯入银行柜台内逼刘玲英交出金库保险箱钥匙。歹徒掐住她的喉咙,用刀尖抵着她的后腰,之后又将匕首猛地刺入刘玲英的后腰……鲜血喷涌而出,刘玲英被按倒在地,歹徒接连向刘玲英脸上刺了十多刀,鲜血喷射到1米多高的墙上。刘玲英还是坚决摇头。残暴的歹徒一刀扎进了刘玲英的右眼眶……1994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隆重召开大会,宣布决定,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刘玲英学习。

  刘玲英成了农行浙江省分行的一个精神符号。时光深处,静水深流,这种文化基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农行人。

  不久前,我们见到了已卸任农行新昌县支行行长的丁望阳。2017年4月,丁望阳体检查出来结肠癌中晚期,为不耽误工作,他放弃了更好的医院,决定就近在新昌中医院进行术后化疗。一次化疗中,丁望阳获知某集团总经理回国的消息,为敲定该公司募集资金账户,丁望阳硬要护士拔下深度静脉化疗针,坚持去企业洽谈合作,最终拿到了募集资金账户。事先并不知情的集团领导感慨地说:“农行有这样敬业的行长,就冲着他,我们要把重点业务放在农行。”

  “扎实过硬的金融服务基本功,是必备的职业素养。”11月金秋的一个下午,47岁的农行温州分行副行长柯茜茜跟我们回忆起初入行的奋斗之路:从最基本的点钞、珠算、记账开始,柯茜茜苦练业务技能,手指被捆扎钞票的“纸带”勒得青一条、紫一条,“创可贴”一贴一贴地换,老茧一块一块地长。正是这种苦干实干,1995年10月,柯茜茜创造了点钞多指多张的全国农行纪录——“时速31800张,每秒平均8.8张!”

  担任储蓄所主任后的她,推行“心到、眼到、人到、情到”特色服务,创办“茜茜理财流动学校”,推出“茜茜财智”理财新产品,不断地创新服务模式。

  点钞能手、营销专家,业务精炼的浙江农行人靠过硬的本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当乡村振兴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相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便成为事业成功的核心保障,新时代如何与乡村社会建立新的深度链接?浙江农行人积极作答。

  “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谋求新作为。”从2014年起,一批批来自农行浙江省分行的挂职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以金融服务下沉为支点,撬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命题破解,至今已连续六年共有1600多人下派。这在浙江乃至全国金融同业来讲,属创先河之举。萧山益农镇挂职干部每周为广播站编制金融法规、银行理财、贷款政策等专题节目,被誉为“电波里的镇长助理”;嘉善大云镇挂职干部,协调发放全省农行首笔4000万元特色小镇贷,为嘉兴甜蜜小镇第一时间提供资金支持;平阳水头镇挂职干部为40多户农户申请350万元“农易分”,利率为同期贷款的一半,帮被征地农民圆了社保梦……

  40年,正是这样一种接续不断的奋斗,成就了一家国有商业大行今天的风华正茂,正是这样一群忠于职守、进取担当的奋斗者,撑起了企业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人文关怀,弘扬工匠精神,在服务业务经营中为员工搭建起各类成长平台。”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浙江分行行长冯建龙表示,今后,农行将继续勇于攻坚克难、持续上档升位,力争在互联网服务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创新支持乡村振兴等方面创造更多的“浙江经验”,努力打造价值贡献新优势。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4 解码农行浙江省分行四十年 2019-11-18 浙江日报2019-11-1800007;浙江日报2019-11-1800008;浙江日报2019-11-1800038;浙江日报2019-11-1800061;浙江日报2019-11-1800062 2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