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长埭印象

  有些人有些事,多年不见便有疏离感和陌生感,而龙坞长埭这个地方似乎有些例外。

  虽然已有十四五年未见,但一提起马头山、孵鸡湾这些名字,便能从记忆深处扯出很多片断来。在中村部队服役时,这些场地就是我们开展紧急拉动、疏散隐蔽、战术演练的广阔天地,地形地貌印在了脑子里。

  这个周六,受邀重访这位“老友”。与以前从南面小路进入不同的是,这次是从东面的留泗路进入的。路的选择不同,路上的风景自然不同。从留泗路拐进龙新路的路口,便看到了龙坞茶镇这个大牌坊,浓浓的茶乡气息跃入眼帘。两边古色古香的茶楼显示着她的与众不同,如同茶园里迎着朝阳、和着露水、头戴斗笠、身着印花蓝衫的少女,亭亭玉立,指节如莲。再往里走,两侧满目的翠绿,连绵不绝。让人惊奇的是中途的一座茶山,山不高也不险,在地图上也不一定找得到它,但整座山没有杂树,全是茶树,一垄垄绵柔流畅地整齐排列,高山流水,琴瑟和弦,美得移不开目光。索性靠边停车,用手机定格了光线。

  再往里走,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长埭村。长埭因地形而名,因村域长又大,地形奇特,像只泥埭(另说农具篝),故名长埭。如同深藏于山林的一块璞玉,长埭见山见水不见名,红顶商人胡雪岩曾在这里置办了很多山林、茶园,当地百姓称它为胡家山。后胡雪岩长眠此地,古代墓葬极重风水,看来这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长埭村民世世代代于此与山林、茶园为伍,汲取绿水青山的无尽甘露,日子也日渐红火。这是原先存记于我脑海中的长埭印象。

  这次长埭行,却颠覆了我的记忆。上午到了村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卫东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李书记是典型的致富不忘乡亲的浙商形象,上午他带着我们看了村文化礼堂、泽雨江南书院、雕塑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李秀勤的雕塑园。李秀勤夫妇一个绘画、一个雕塑,可谓夫唱妇随,他们设在长埭的工作室令人大开眼界,园内雕塑作品错落有致,移步换景。废铜烂铁、管材泥块在她的手里,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向我们展现出艺术的灵魂。两位艺术大师并排促膝而谈,一堵竖着的玻璃条压着山峦的墙,两条铁轨从狭窄的门洞中穿过,几个弯管上面焊接了众多张开的剪刀……一件件脑洞大开的雕塑作品,瞬间唤起了我们的好奇心,等弄清了作品想表达的含义时,又有点窃窃自喜,回头再看便越看越像,形而有义。艺术就是这么神奇,需要一双巧手,也需要一双能欣赏美的眼睛。

  雕塑是凝固的诗词,茶园有了雕塑,便多了一些艺术的气息。有山有水,有诗有茶,自然少不了茶具、陶器和绘画、时装等雅品。饭后,我们驾车来到长埭村的自然村孵鸡湾,进入一个由两层旧厂房改造的白桦林文化创意园,园内有一个大型雕塑厂和20多家手作工作室。在这里,一包包泥土幻化作器物、一段段木头雕琢成物件、一块块面料裁剪为衣裳,糅合了日常生活和艺术生命的完美呈现,在赏心悦目中治愈着我们内心的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和释然。闲谈中玩笑:凡是不规则的陶器、不齐整的衣服、稀奇古怪的雕塑,那都是艺术品,反之,则都是日用品。

  路上,李书记向我们介绍长埭村的整体规划,村子的远景丰满而立体,使我们充满期待。在征询我们意见时,一行人的想法相当一致:长埭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有毗邻美院音院的区位优势,有勤劳富裕的村民茶农,可以在整体硬件改造的基础上,以打造“艺术茶村,创意长埭”为目标,茶业为基,艺术为魂,用创意蝶变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画卷。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我们期待着。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长埭印象 2019-11-17 20063012 2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