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亲历

给绿野精灵当大夫

午后,山谷静谧,荒无人烟。穿行在羊肠小道中,我们的导航突然失灵了。正当我们不知何往时,前方的茅草丛中探出一个头来,朝我们挥手,“在这儿!”
透过简易的铁门,我们难抑心中的惊讶,这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温州绿眼睛生态保护中心野生动物救助基地。而眼前这位皮肤黝黑、清瘦的男子,竟然就是挽救了许多野生动物、经常走上大学讲台的温州绿眼睛生态保护中心掌门人方明和。
19年前,方明和年仅17岁。一颗绿色的种子萌芽了——他和几位同学发起创立浙江首个民间环保志愿者团体,取名“绿眼睛”,寓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19年来,在方明和的带领下,“绿眼睛”已经救护了上万只野生动物,环保行动影响了全国,并拿下多个国家级乃至国际奖项。荣誉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救助和苦行僧般的坚持。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孕育的精灵。又到一年候鸟迁徙季,连日来“绿眼睛”接到的求助电话明显增加。前不久,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野生动物救助基地,和他们一起出发,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出发
动物救护车始终飞驰在路上
“快上车,我们要来不及了!”刚见到志愿者郑崇,还没打招呼,方明和便急切地催促道。
鸭舌帽、防晒服、黑框眼镜,25岁的郑崇看起来一脸朝气,却是绿眼睛志愿者里的熟练工。每天,他要开着自己的两厢小轿车,载着装动物的大木箱,行驶两三百里路。求助热线不断,他的动物救护车始终在路上。
此刻,中午12时,烈日当头。匆忙上路,只因刚刚接到的一则野生动物求助信息:地址是永嘉县巽宅镇邵川村,往返路程近150公里。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是一只特别的猫——照片里,它病恹恹地蜷缩着,与寻常家猫不同的是,它的全身皮

浙江日报 亲历 00010 给绿野精灵当大夫 2019-11-15 浙江日报2019-11-1500009;浙江日报2019-11-1500011 2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