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专版

文章导航

第二届金华发展大会召开 八婺乡贤共谋发展大计

聚金华乡音 促金华发展

  第二届金华发展大会召开 八婺乡贤共谋发展大计

  聚金华乡音 促金华发展

  钱关键 薛文春 徐贤飞

  积蓄发展动能,凝聚八婺人心,形成金华共识。

  两年前,首届金华发展大会隆重召开。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共谋发展;欢歌笑语、踌躇满志、共叙乡情。

  两年后的今天,第二届金华发展大会如约而至,海内外乡贤再回金华,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八婺大地又一次沸腾。大会主题为“坚持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共建都市区”,活动精彩纷呈:高层次的“科学家+企业家”对话会,别具特色的人才公园开园、满怀乡情的“金华发展突出贡献奖”颁奖……

  如今的金华,已奏响了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最强音,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区。实体经济翻身战、文明创建荣誉战等“九场硬战”,令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率先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令群众幸福感日益提升;以被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的契机,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六大行动,令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借势生长。

  再一次聚首。金华市以办好发展大会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汇聚海内外各方力量,加快浙中地区崛起,为加快推进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婺商聚力 激发产业“新”动能

  “新一代‘金华造’计算机年内下线!”第二届金华发展大会召开前夕,金义都市新区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在金义都市新区正涵街旁,1.5万平方米的过渡厂房正加紧装修,这是同方股份电脑产业基地一期工程现场。11月底完成装修,12月计算机下线,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将达年产60万台的规模……一台台新一代“金华造”计算机将从这里诞生走向世界。

  今年以来,一块小小的“芯片”刺痛了国人的心。人们意识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竞争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被誉为“龙芯之父”的金华乡贤——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对此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中国不但要有完全属于自己的芯片,更要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与产业生态体系。”作为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理事的胡伟武,在巨大乡情的感召下,也基于金华良好的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和营商环境,最终将龙芯智慧产业园项目落户在了家乡。

  今年8月,金华市政府与龙芯中科签署投资协议,金义都市新区管委会与龙芯中科、神州数码、清华同方签署项目落地协议,合力建设浙江省龙芯智慧产业园项目。依托“龙芯”的带头作用,目前,产业园已签约43个项目,投资金额约60亿元,吸引了众多关联中下游的芯片应用终端研发生产企业在金华集聚。

  未来,这里要被打造成千亿级浙中信息产业集群。目前,1300亩的产业园区已经启动前期建设。首期500亩产业园总体规划启动、土地清表及土石方平整基本完成,1500平方米展示中心建成,适配中心、运维中心建设方案基本完成,8000平方米办公用房投入使用。

  芯片CPU、电脑整机生产、电脑集成商……更多“智慧”企业正加速落子金华。从零起步的金义都市新区信息产业,正一步步成为金华一张产业“金名片”。

  龙芯智慧产业园是金华向高端制造、信息科技产业快速迈进的一个缩影。下一步,金华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机遇,加快构建开放自主的信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和生态系统,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乡贤们的纷纷助力,也催进了金华发展内生动力。这里每个季度,都要举行一场“十百千万”竞赛和重点工作“晒拼创”活动,倒逼工作推进。

  10月23日,第三季度“十百千万”竞赛和重点工作“晒拼创”活动如期举行。在金华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领下,各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金义都市新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赴金华开发区、婺城、兰溪、金义都市新区、浦江、义乌等地,现场考察晒拼项目。

  所到之处,晒项目和挑刺同时举行。

  “一辆车多少钱?”

  “10多万元,在城市或高速上行驶,能够续航五六百公里。”

  “哇,很酷炫。买一辆来代步非常好。”

  这段对话说的是零跑新能源汽车。

  在金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小镇,吉利动力总成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运行投产;英伦新能源整车项目首台TX5完成下线;零跑科技首台智能电动跑车S01投产上市;在金东区,爱特新能源汽车年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车身项目设备入厂安装,年末将实现批量生产。

  此外,金华开发区紧紧抓住文旅康养产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把大康养产业确定为金西区块未来主要发展方向。9月16日,金华恒大养生谷项目正式奠基。经过深度谋划与空间重构,考古挖掘、土地流转、两溪治理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文旅康养平台初步形成。金华恒大养生谷项目的到来,必将为金华新一轮发展打开新空间、赢得新未来。

  今年以来,义乌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作为最近引进的新兴产业,义乌光电小镇今年三季度实现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35.3%。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两年,义乌正走出一条推动经济发展新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6月19日,义乌市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eWTP战略合作协议,eWTP全球创新中心落地义乌。今年三季度,义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长三角区域首条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义新欧”(义乌-列日)eWTP菜鸟号首发,连通了eWTP全球两大数字枢纽。

  “去年开始,金华开展了以‘优资源、强平台、促发展’为主题的集中攻坚活动。”金华市投资促进中心投资促进处副处长应坚表示,以推动新一轮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举措,与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的产业新平台建设一脉相承。

  截至目前,金华网络零售额1840亿元,总量仅次于杭州,居全省第二;跨境网络零售出口251亿元,同比增长37.5%,全省占比53%,稳居全省第一,显示了澎湃的增长动力。

深化改革 打造营商“兴”环境

  “多湖中央商务区承载着金华发展的未来。轻轨产生一种磁力效应,会吸引生活、商务、商业、娱乐等设施向轨道站点集中,并带动周边高强度的开发和经济的繁荣。金华的营商环境优良,适合企业成长和发展。”金东乡贤周建国道出了“回家”的缘由。

  在2017年首届金华发展大会上,周建国积极响应“婺商回归”的号召,在多湖中央商务区浙中总部大楼购置了一幢办公楼,专门用于公司商务办公。2018年,他又斥资15亿元打造天鸽智创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高端产业发展。目前,小微园西区已顺利结顶,东区开工在即,小微企业意向签约数已达78家,招商形势喜人。

  关注家乡变化,助力家乡发展。在首届金华发展大会之后,乡贤们纷纷向家乡伸出了橄榄枝。除了亲情感召和良好的产业基础,金华推进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今年2月,金华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无证明城市”改革。在全市域范围内,群众和企业到政府机关、公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办事,无需提交要自己跑腿去开具的证明材料。

  诸多循环证明、重复证明,让许多办事群众和企业痛恨又无奈。但在金华,此类证明都已成历史。

  “从‘要证明’到‘无证明’,也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金华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如“住所合法使用证明”是商事登记中高频发生的一个证明事项,全市每年办理20万件以上,以此为突破口,推行经营场所登记告知承诺制,打通群众和企业办事的难点堵点。

  在“无证明城市”改革中,金华还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从群众需求入手,探索高频事项的一站联办。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联办,围绕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全力推进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逝者身后“一件事”、企业开办“一件事”等53项“一件事”的多部门联办,其中有20项实现了“零次跑”。

  据介绍,仅从今年2月下旬全面实施“无证明城市”改革以来,全市累计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免提交各类证明98.2万件。

  不仅群众办事方便了,企业开办“零见面”,也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在金华,开办一家企业,可以选择“全程电子化平台”,通过全程网上办平台“零跑动”办照;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掌上办照”或者电脑,以住所申报承诺制进行办理,实现从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控设备申领等企业“出生”环节一次办完。

  “今年前10个月,金华市新增市场主体21.41万户,按每户少跑4次测算,让企业少跑85万次,减少各类证明和材料230万份,降低企业开办成本约1500万元。”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张一之说。

  在招商引资方面,金华推出的“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创造项目审批“金华速度”。在创新开展“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三位一体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基础上,金华成为全省首个“标准地”改革招商试点,开展“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试点,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展了“标准地”招商活动,签约19宗,实现新批工业用地100%“标准地”供地。

  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方式、“智慧银行”、电力公司简化办事流程等,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金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陈兴华说,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的一项服务中介机构的改革,通过事项梳理、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投资项目中介服务管理全程“零次跑”,一改过去中介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突出问题,提升行政审批效率,降低办事时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近半年来,金华新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700多家,其中1/3来自省外,1/3来自省内其他地区,剩下的来自金华市内。这也可见金华营商环境提升裂变出的价值。

  在市场监管方面,金华勇于担当 “互联网+监管”改革使命。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保障。率先在全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全面推进浙政钉·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意见》。同时,配套制定下发《金华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具体实施制度,为全市全面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开展“双随机”监管,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依托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金华以政府监管的执法事项清单化、检查表单标准化、执法全程电子化,逐步提升“双随机”抽查的执行度和完成度。

  “互联网+监管”改革的金华实践,始终奔着破题而去。当前,政府监管面临3个突出问题:标准性、规范性不足,存在随意式检查问题;整体性、协同性不足,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问题;精准性、预见性不够,存在监管滞后问题。带着破题的思考,金华先行先试,在改革中结合实际不断拓展“互联网+监管”的深度运用,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政府监管更加规范、高效和精准的金华方案。这一改革被省政府列入了“10+1”试点,成为全省唯一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地级市。

  “以前出门执法检查要带公文包,里面装满了文书和表格,得靠手工记录检查情况。现在一个手机全部搞定,执法过程标准化、电子化,高效又规范。”10月28日,金华开发区三江市场监管所所长叶格点开“浙政钉·掌上执法”App,对“互联网+监管”的优势赞不绝口。

  以基层实践助力完善“一平台一系统”。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和“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是浙江实现“互联网+监管”运行的具体载体。按照改革工作需求,金华对照国家和省级监管事项,开展监管事项清单映射,着力形成与国家对应、全省统一的标准化检查表单。目前,全市已累计梳理检查表729份,监管事项主项1247项、子项4733项,监管内容8577项,为省平台顺利对接国家平台奠定基础。

  创新载体推进“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迅速全面运用。8月21日起,金华开展“浙政钉·掌上执法”十大行动,涵盖一把手执法、创新应用晾晒等内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通并激活“浙政钉·掌上执法”账户5166户,激活率和应用至少2次人员占比均为100%,位居全省第一。配以“双随机”检查全覆盖、“进一扇门、查多件事”、信用监管贯通、风险预警防范、标准化监管等行动,基层执法人员中“互联网+监管”的行家里手越来越多。

  在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中,金华以“敢于吃螃蟹的勇气”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开拓创新,在深化改革的深水区闯关探路,充分运用统一监管平台,推进“简单执法综合化,复杂执法专业化”综合执法改革,推广随机抽查,做到公开透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始终在改革探索上争当“先行者”“排头兵”“领路人”。

招才留才 八婺乡贤“心”汇聚

  金华紧紧抓住金华籍人才较多的优势,坚持以人才为先、项目为王、产业为本、发展为要,大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如今的金华,是正在建设中的全省第三大城市群、第四大都市区,也是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27个中心城市之一、沪杭金发展带重要节点城市。这座城市,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着人才,并且越发地尊重人才。

  今天,集科技、创新、创业、休闲于一体的我省首个人才公园——金华人才公园正式开园。该公园总占地约18公顷,分人才之轴、人才之舟、人才之根、人才之光、人才之路等五个板块,由“五才园”、院士柱、人才驿站、智慧阶梯、名校环、人才林等元素组成。它既是人才公园、科普公园,又是海绵公园、市民公园、未来公园,是展示金华人才风采、服务人才发展、激励人才进步的重要平台。

  眼下,金华学生和家长们最热衷的行程,是一起到人才公园“打卡”。“这个公园与其他公园最大的不同是,可以随时随地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金华一名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散步的市民说。观景挑台、凤栖亭、人才林,一个个深含寓意的新景点依水而建,悠闲惬意,未来将有众多院士、专家等人才在这里栖居生活。

  人,是这座城市的精神。首届金华发展大会以来,金华人才工作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市上下对标比拼勇赶超,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人才工作。

  用高层次人才集聚打开新格局。金华市领导带队赴外招才,先后建立4大招才中心,构建87个全球引才工作站。遍布全球各地的金华人才,就是金华发展最大的资源。海内外人才总会积极构建人才乡情脉络,建立3万名在外人才信息库。由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理事会成员带头开展“我为家乡做件事”活动,牵引了119个金华籍人才项目回归,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28个,捐款5亿元成立公益基金12个。金华籍人才的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金华坚定不移推进海外引才工作,持续出现逆势增长,今年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44名,来源国从去年的9个增加到30个。

  不断做大人才基本盘,推进大学生留金计划。金华市领导多次到高校吆喝留金的“十大”硬核理由,县(市、区)委书记专门为大学新生上“乡情课”,3年集聚20万大学生。

  用高质量项目落地推进新发展。金华实施“百日集中招才”“百个人才项目”“百名博士入企”“百场人才沙龙”,牵引众多项目落户金华。龙芯智慧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就是金华籍人才项目回归的又一重大成果。

  11月13日,金华市第二届“婺星回归”创业大赛总决赛在东阳举办。本次大赛通过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金华婺商总会、东阳教授博士联谊会等各类人才联谊交流渠道,全球揽才,共招引30个国家226个项目参赛。获得一等奖的“新一代智能眼科手术导航系统”和“新型多靶点抗肿瘤新药创制”两个项目在评选现场就被风投机构追捧,进行了投资意向的洽谈。对获奖的12个优质项目,专业机构将提供“三年陪跑”服务,加速项目落户落地。

  用高能级平台建设积蓄新动能。金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以项目共建,“跳跃式”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在沪杭建立上海科创中心、杭州科创飞地等2.5万余平方米的人才飞地,为100余家科技人才企业提供异地孵化、研发平台,构筑人才施展抱负的大平台、大舞台。

  紧紧围绕“高精尖缺”人才,打造长三角G60科创廊道金华国际院士创新中心,创建首批“浙江院士之家”,建设百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组织超百名院士金华行,吸引全省院士专家来金疗休养,周周都有院士在金服务。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建石墨烯产业园、与复旦大学共建“一院三基地”、与中科大共建“一带一路”研究院,一批高能级平台落户金华,带动335个人才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超700亿元。

  为了拴心留人,金华市还在人才生态优化上展现出新作为。该市围绕关键小事,建立“三全”服务体系。创新创业全链条扶持,形成创业支持闭环。建设金华青年创新谷,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综合体。资源供给全要素保障,降低人才创业创新成本。金华人才银行提供“人才贷”等金融产品,成立10亿元科技投资风险基金。宜居宜业全周期服务,出台人才住房十条举措,共建人才住房7200套。

  第二届金华发展大会正在举行,我们有理由相信,持续打好“乡情牌”“亲情牌”的金华,必将加快金华籍人才回归、全球人才引进,共同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贡献金华力量。

  (本版图片由第二届金华发展大会宣传组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6 聚金华乡音 促金华发展 2019-11-15 浙江日报2019-11-1500006;浙江日报2019-11-1500008;浙江日报2019-11-1500007;浙江日报2019-11-1500014;浙江日报2019-11-1500013;浙江日报2019-11-1500005;浙江日报2019-11-1500022 2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