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80张“孝慈长椅”两周到位

江干民政做好民生小事赢民心

陆群安 任洁雁

  杭州市江干区长睦苑社区的小广场上,最近新增了80张“椅子”。这一细小变化,却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点赞。

  74岁的周开川,指了指自己的小马扎,笑着说:“它终于可以退休了。”他告诉笔者,这个小广场以前“一座难求”,“真没想到,上次提了一次意见,这么快就解决了。”

  “夏天要乘凉,冬天要晒太阳,之前小区里几乎找不到坐的地方。”说起过往,居民张师傅觉得很尴尬,由于之前类似的配套设施不足,老人们就把家中闲置不用的藤椅、木凳、破沙发搬到公园里,经过日晒雨淋,旧椅凳变成了烂椅凳。“既影响社区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社区清理了好几次,但效果不好。”

  一座难求,看似是小事,其实背后是关系养老工程的民生大事。

  “2009年,邻里人家东苑和西苑两个经济适用房小区交付,现在这里居住了1500多位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27%。”长睦苑社区书记叶彬坦言,有些经济适用房小区确实存在基础配套差、物业管理低端等问题,加之小区老年群体多,休闲养老的实际需求显得更为突出。

  那么80张长椅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深入长睦苑社区、长虹社区等下辖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社区,针对居民反馈的需求,通过汇聚各方力量,直击问题。”江干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说,添几张长椅,并不是件难事,难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劲头。而江干区民政局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就铆足了这样攻坚克难的劲头——

  在此期间,江干区民政局召开多次专门会议讨论,最后决定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引入杭州市江干区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为长睦苑社区定制了“孝慈长椅”计划,并确定了资金来源。

  随后,社区马不停蹄地与小区业管会、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共同设计方案、实施方案。项目全程接受江干区纪委区监委监督指导。

  从了解需求到80张“孝慈长椅”成功在小区落地,用了短短两周时间。但中间做的事可一点也不少——

  “80张‘孝慈长椅’的选址,也是社区和居民共同用脚步去丈量。”社区书记叶彬说,最后大伙决定沿着小区外环一圈,在每个楼道边都设立1~2个长椅,串珠成链,方便老人下楼买菜、丢垃圾时歇脚。其他的相对集中分布在中心公园,方便老人休闲休憩。

  “缺少老年人休憩活动设施是老旧小区的共性问题之一。今后,我们每年会为江干区老旧小区提供100张‘孝慈长椅’。”据介绍,为进一步深入实践“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使命,江干区民政局专门排定党建结对共建名录,组建“1+1+N”调研团队,即由一名局领导、一个机关党支部、N名党员干部组建团队,一个团队开展一项民生重点课题调研。

  带着民政专业资源,江干民政从长椅等民生小事入手,融入项目化运作路径,就反映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发展难题“把脉问诊”,联动社区共谋未来发展美好愿景。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江干民政做好民生小事赢民心 2019-11-11 浙江日报2019-11-1100009 2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