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 田野和美新希望 乡村振兴聚宝盆
顾志鹏
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这是金衢盆地上盛开的一朵“醉美花”。这就是集“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佛手之乡”等美誉于一身的金华市金东区。
金东区是金华城市的东大门,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诗坛泰斗艾青的故乡。千百年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文鼎盛;时至今日,这里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乡村振兴看金东。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金东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规划先行,提高创建标准,强化工作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升级不止步
金秋时节,金东大地像是抹上一层色彩斑斓的彩妆,美轮美奂、美不胜收。雅里村就像一颗格外耀眼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你瞧,沥青铺设的路面平整干净,美丽庭院里绽放着三角梅,红艳艳的,像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路边苍翠的罗汉松,诉说着这个年代久远村落的文化传说。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摆放的生活垃圾桶,折射出村民移风易俗后的良好生活习惯。一幅村美、水清、岸绿、人和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如果不是有人提醒,真想不到雅里村曾经是上个世纪有名的“脏乱差”村。但这已成为过去的“老皇历”了,如今,雅里村早已蜕变为当地的明星村、示范村。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水清、灯明、路平”的基础上,大力提升整个村庄的内部环境。作为曹宅镇党建品牌红色旅游带的首站,以金东区“新时代村干部精神展览馆”、金华婺文化(王柏)研究馆、金东区知青文化展览馆、金东区居家养老展馆等多个展馆和盆景艺术展示园、果疏产业园为依托,塑造“农业+旅游”党建品牌示范村。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提到,“金东区雅里村通过村庄整治使原来‘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一个‘水清、路平、灯明’的文明村,使原来比较紧张的干群关系变得比较融洽”。
十多年来,历届金东区委、区政府不忘嘱托、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环境卫生整治入手,以干群关系融洽为本,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持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2008年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现场会在金东区召开,2009年在全市率先完成“整区整治”,连续8年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获评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美丽不升级、奋斗不止步。金东区科学规划,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区委、区政府制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 高水平推进美丽幸福金东建设行动计划》,以雅里村为突破口,以六条美丽乡村风景线为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4个重点区块、10个示范村,结合行政村规模调整,全面启动新一轮村庄规划修编,整合美丽城镇建设、和美乡村建设、水系连通、历史文化村落建设等项目,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大规划格局,做到统一规划、统筹推进。
在金东,美丽风景已串点成线,变一处美为处处美。金东区重点打造诗歌桃源、蔬果香堤、古村游学、绿廊苗海、望佛问道、盆景长廊等六条美丽风景线,沿线105个村庄全部按精品村标准打造。诗歌桃源带你走进光南故里、桃花十里,岁岁占春风,花色最风流;蔬果香堤沿武义江畔蜿蜒铺展,花漫江堤,蔬果飘香,古婺窑火生生不息;古村游学可到风景如画的积道山下,拾阶登山观日出或骑行于乡村马拉松绿道;绿廊苗海造就东阳江两岸独特风景,绿荫筑廊、苗木成林、连片为海……
今年3月20日,金东区委、区政府召开创建动员会,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美丽经济培育、环境综合整治、美丽风景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党建红色引领等五项提升行动。今年8月,召开全区乡村振兴大会,以争创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区为抓手,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奋力推进和美乡村走前列,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保菜篮子
民生保障勇担当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的名篇。如今,在诗人的家乡金东,诞生了一个大堰河农牧场,以生态养猪见长,年出栏两头乌猪8000头,很好地解决了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实现了生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与生态化。2011年被评为金华市四星级规模猪场,2012年被评为省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17年被认定为省级美丽牧场,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美丽休闲牧场。
民以食为天。如何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拎得轻松些,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极为关心的民生大事。
民生保障勇担当。今年以来,金东区高度重视生猪增产保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全力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市场肉类产品供应等工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
金东区是传统畜禽养殖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截至今年10月,全区生猪存栏14.97万头,同比增长58.6%,其中能繁母猪1.24万头,同比增长38.6%,生猪出栏15.95万头,同比增长37.4%。预计全年可出栏生猪19.32万头,同比增长28.2%,年可供猪肉17388吨,扣除区内年度猪肉保供消耗10524.24吨,可外调生鲜猪肉6863.76吨,强有力地支援了上海以及省内周边城市的菜篮子工程。
在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的前提下,金东区主要通过现有猪场充分释放产能的方式实现生猪增产保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2家猪场正在积极改扩建,预计可增加存栏2.3万头,年底基本可投产。主动与养殖企业对接,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在金融扶持、用地审批等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充分满足养殖企业改扩建、提高疫病防控等的需求。一方面与林业部门对接,完成两项林地审批,分别为曹宅镇余百年猪场迁建、旭源养殖场洗消中心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另一方面给予信贷支持,收集梳理19笔规模猪场银行贷款,向上级争取贷款贴息共计63.13万元。
在全力保障市场肉类产品供应的同时,金东区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一方面按照全省生猪产业链条严管“百场引领、千场提升”行动要求,从扩建提升改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的养殖场入手,完成1家示范场、21家生猪产业链条严管提升场建设;另一方面拉高标杆,按照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要求,完成1家(大地生态养殖场)国家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全区国家级示范场总数达到3家。新建省级美丽牧场4家、区级5家,年底实现美丽牧场全覆盖。
眼下,金东区通过政策扶持,释放产能拓展资金保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主动对接金融、保险部门,完善金融保险政策,助推贷款优惠政策从奶牛延伸到生猪,充分满足生猪养殖场设施提升的资金需求。上半年与金华成泰农商银行签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协议》,建立健全生猪生产的信贷、保险支持力度,依托“政府主管部门+保险机构+银行”三方联合评估、互信和协调监管机制,目前全区生猪政策性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面推广“乡村振兴畜牧贷”。
垃圾分类
走在前列开新篇
今年2月,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的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艺术馆正式开馆。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艺术展馆。艺术馆占地3000平方米,馆内设置垃圾之伤、金华模式和体验互动三个板块,展示了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经验做法和工作展望,并通过废弃物工艺品展示、亲子体验、互动点赞等环节,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易行。
这是金东区建设垃圾分类艺术馆延长垃圾分类成果转化产业链的一个场景。通过建造金华农村垃圾分类艺术馆,串联绿廊苗海、古村游学和诗歌桃源三条参观路线,打造一个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考察团上门取经,也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发源地,金东区从2014年开始,按照“群众可接受、财力可承担、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原则,采取“可烂”和“不可烂”两大类标准,建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
金东区开创性地建立起“两次四分”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即按照“垃圾不落地”的工作理念,按“会烂”“不会烂”的分类方法,确立了“两次四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金华模式”,使垃圾分类工作贴近农民实际、简便易行、容易被接受、能坚持。创新“互联网+垃圾分类”,对接“云服务”实现源头智能化管理。自工作推行以来,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资金累计达5970万元,建设阳光堆肥房316座,配备隔离式分类垃圾运输车714辆,分类垃圾桶13万余组,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作为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两次四分”模式的发源地,去年以来,金东区认真落实金华市委、市政府“为全省全国出经验树标杆”的工作要求,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在巩固提升农村垃圾分类成果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全域全覆盖,源头分类率达到90%以上。
在农村垃圾分类“两次四分”模式的基础上,金东区城市垃圾分类探索创新“两定四分”模式,通过“定时”“定点”将垃圾“四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定时”即居民投放时间严格控制在早晚6:00-9:00,“定点”即以一个区域300户左右范围确定一个集中投放点,配备“四有六标配”:雨阳篷、瓷砖地面、底墙围挡、固定电源,标配照明设施、视频探头、语音提示、清水龙头、排污管线、工具存放;推行“两提示三公开”:温馨提示分类须知、温馨告知分类知识,公开巡检员、清运人、监督员信息。金东探索形成的点位建设标准已作为金华市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位建设规范全域推广。
金东区垃圾分类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获评2016年度“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全国各大媒体纷纷点赞。该区被住建部列入全国首批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之一,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培训会在金东区召开,住建部发文推广垃圾分类“金华模式”。2017年9月,以金东区为代表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金华模式”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献礼十九大。
幸福和美
消薄增收绿富美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是金东区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
“腾笼换鸟、抱团发展”。金东区塘雅镇18村联购浙江晨康机械有限公司厂房项目占地22亩、厂房10050平方米,其中9000平方米厂房已通过招投标出租,每年获得租金52.2万元,以实效收入走出了一条全新“消薄”路。原来,塘雅镇结合省市立项的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物业项目,谋深谋细“消薄”这项全面系统工程,提出了村级物业联建项目,以此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
全面消薄。金东区聚焦村庄造血,全面推动农民增收。出台《2019年金东区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下达年度任务。丰富造血模式。探索发展物业项目、国企消薄联建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等多种方式,开展村级经营,提升村级收入。做实消薄项目。目前全区14个国资项目已完成7个、8个村资项目中已完成7个,共获得项目收益8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2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均达到7万元以上。
融合发展美丽经济,让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金东区围绕美丽村庄、美丽田园和“三条廊道”等建设,因地制宜发挥区位、生态、地域文化、产业等优势,引入现代农业项目。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开展土地流转,流转土地主要用于规模经营和连片经营,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农家乐、民宿、古村落观光等休闲旅游业,建设旅游配套设施等,提供基础设施使用有偿服务。同时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和田园综合体等特色优势载体,发展美丽经济。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金东区探索创新统分结合居家养老模式,服务上采取“白天统一照料、晚上分散居住”相结合的模式,运营上采取“中心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较小村分餐配送”相结合的模式,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33家,配送点116个,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为全区6万多名农村老人提供日常用餐、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等基本养老服务,被评为中国养老模式创新十佳典型。深化农民学校与社会培训基地合作模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新农人”培育力度,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扶持发展来料加工业。制定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2018年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5.5%,高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5.9个百分点。
如果说绿色生态是金东美丽乡村的底色,那么幸福和谐就是金东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翼。有一口波光潋滟的清澈秀美池塘,有一座其乐融融的特色文化礼堂,有一个充满温情的居家养老中心,有一处精致漂亮的村庄标志景观,有一条赏心悦目的游览参观线路,有一片风景如画的多彩美丽田园,有一批素质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有一支干净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无污泥浊水、无违章建筑、无脏乱差、无“赤膊墙”、无危破房、无碍观瞻物、无空心村、无空壳村。
随着金东区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区“八有八无”目标渐入佳境,一幅“和美金东、希望新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绿、富、美、和是金东靓丽的独特风景线。
乡村振兴是金东区发展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新晋省美丽乡村示范区、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单位,金东区将坚决贯彻好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实好浙江省委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高质量建设和美乡村,奋力谱写“和美金东、希望新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