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新增一片“试验田”——

示范区里的新期待

  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

  示范区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构成,横跨沪苏浙,总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其中先行启动区为660平方公里。

  这片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试验田,地域面积不算大,但给人们留下期许和想象的空间却很大。

  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示范区将打破行政藩篱,率先探索“一体化制度”,这将为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示范区,示范什么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现场,沪苏浙干部济济一堂,多了几分仪式感。但推动一体化,显然不只是三地的干部坐到一起这么简单。

  “示范区并不是将三地现有标准、制度简单叠加的终点,而是一体化建设的新起点。”嘉善县长三角办主任张赟说,未来,三地将跨越省界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能级平台、供给公共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开好局。

  “一体化”和“高质量”,是示范区聚焦的两个重要关键词。早在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半年多来,沪苏浙三地互动频频,谋划示范区建设。

  今年10月9日,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在青浦区调研时,提出了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

  示范区首先是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示范。多年来,长三角各地间你追我赶的发展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地营商环境的改善、行政效率的提高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也因为行政藩篱的存在,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各地土地、财税等政策不一样,出现招商过度竞争、基础设施重复投资等问题;规划不同、环保标准不一,导致了边界间污染顽疾难以根除。

  示范区的建设,就是要打破过去以传统的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发展方式。“重中之重是使示范区在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开放、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实现一体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权衡说。

  目前,青浦、吴江、嘉善三地间已经实现诸如科技创新券互认、三地部分企业事务通办等一体化创新之举。这些举措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强化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与产业分工协作。

  高质量发展是示范区另一大主题。“生态绿色”的定位,决定了示范区的产业将具有环境友好、附加值高等特点。

  “长三角核心区是最早面临经济转型压力的地区,又是中国经济最开放、教育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是迎接全球新工业革命浪潮的‘近水楼台’,示范区应成为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说。

  “生态绿色”新定位

  “青浦、嘉善、吴江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水网密布,地势低洼,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和重要的生态涵养区。”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说。在2300多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湖域占了近三成,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生态绿色”给了这片风光秀美的示范区独特的定位,这意味着示范区不会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老路。这4个字带来的是国际化的发展眼光和思路。

  “对比许多世界级的城市群,芝加哥、东京都有湖区经济的概念。我们示范区内湖泊众多的生态优势,也是未来的发展优势。”青浦区金泽镇副镇长说,华为将3万余人的研发生产基地,放到淀山湖边,正是看中了这里优质的生态环境。

  蓝绿空间占比、郊野公园、亲水生态廊道……这是记者在青浦、嘉善、吴江三地走访时常听到的词。不管是产业引进,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生态绿色”的要求,始终是示范区“准入清单”里重要的考量标准。

  太浦河贯穿示范区,流经三地。河道上游为吴江、下游是青浦和嘉善两地的水源保护地。为了保护生态并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吴江主动对河道沿岸的“散乱污”企业展开整治。岸边采砂厂不见了、存在违建和污染隐患的企业被拆除,前三季度,已平整出67.16万平方米土地。

  过去,跨行政区域的生态治理一直是难题。为了实现对示范区内的边界河道长效管理,三地试水联合河长制,通过共治共管、责任包干的形式对边界河道进行治理。原本困扰三地的清除水葫芦等河道保洁问题得到了解决,过去的界河变成了提升人居品质的内河。

  生态绿色生动体现着示范区内“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重要命题。美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各地打破行政藩篱、一体化开展共同保护的结果,也是示范区追求高质量发展,在产业上的主动抉择。

  擦去“边界”融通融合

  这两天,75岁的嘉善桃源新邨居民姚夫生,又能在现场听苏州评弹了。前些年他“追”了一半的《包公案》,如今,楼下的桃源书场天天准时开讲。

  示范区虽然还在建设之中,但释放出的红利,对示范区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已经是实实在在可触摸、可感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带来的便捷,就是其中之一。

  10月31日,青浦与嘉善间的省际公交旅游专线从西塘古镇出发,开往上海轨交地铁16号线终点站东方绿洲。嘉善、吴江、青浦三地间至此形成了跨省公交的“闭环”。从上海赶往西塘古镇、黎里古镇游玩的游客也将更加便捷。在嘉善,与青浦等地相连的7条省际断头路已启动建设。示范区的企业,在长三角往来,物流成本将大幅减少。

  基础设施的建设拉近了时空距离,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则激发了市场活力。

  长三角区域是改革的前沿地带。以政务服务为例,江苏有“不见面审批”、上海有“一网通办”、浙江有“最多跑一次”,“示范区要在公共管理机制与提高政府效能方面一致行动,博采众长,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改革吸收各地改革成果,从而让更广泛的人群受益。”徐剑锋认为。

  今年上半年,青浦、吴江、嘉善已联手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首批30项企业服务事项、21项个人服务事项已“一网通办”。想在上海新办企业的歌斐颂巧克力(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雪峰,在老家嘉善就办完了相关手续,拿到了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字样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教育、医疗等更多的资源共享正在示范区变为现实。嘉善市民卡已经实现在上海各大医疗机构门诊实时刷卡结算。嘉善与上海市儿童医院签订医疗技术合作协议,建立健全嘉善儿童医疗保健合作新机制。

  更短的距离,平等共享的公共服务,擦去了“边界”,长三角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也在加速流动起来。

  张赟说:“就像环环相扣的齿轮,示范区小齿轮的快速转动,将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更大范围内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示范区里的新期待 2019-11-02 浙江日报2019-11-0200004 2 2019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