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两个健康” 使命担当

“两个健康”,且看基层政府助力——

南郊街道打造服务企业的基层“样本”

  “两个健康”,且看基层政府助力——

  南郊街道打造服务企业的基层“样本”

  赵琛璋 张 俊 李培培

  一直以来,南郊街道是温州经济重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辖区便有吴桥、葡萄、高新、横塘、龙方、南郊、炬光园、灯塔、德政等九大工业区,为鹿城乃至温州全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造科创平台,吸引人才集聚,招引培育拔尖企业……为助力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南郊街道近年来结合辖区实际,多管齐下,践行扎实细致贴心的服务,打造服务企业的基层“样本”,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创新引领

  工业区块焕新颜

  “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租金实惠,同类企业多,交流合作很方便。”位于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1号园区的浙江米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陈贤朋,最近忙着装修新办公区,夜以继日研究新项目,迎接长沙精英团队回归。

  按照温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要求以及鹿城区首位度提升的总体目标,南郊街道今年整合精干力量,对工业区展开地毯式排摸调研,形成《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构建“政府给政策、企业出厂房、专业商做运营”模式,依托辖区在产业基础优势和交通地理优势试点数字经济产业园,当地在旧厂房内做大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业、众创空间等产业平台文章,做深数字产业化,所形成的五大园区可谓各具特色——

  1号园区聚焦数字贸易和软件信息产业,已成功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商业快件监管中心建设进入收尾环节。

  2号园区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工业互联网及工业设计。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已完成装修设计,预计明年实现人才拎包入驻办公;中津大数据研究院将于年底投入使用;DOIT工业互联网省级众创空间入驻率达到100%。

  3号园区聚焦数字创意、物联网、数字博览和电竞产业,吴桥双创园企业办公用房供不应求。

  4号园区聚焦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系统及智能安防产业,久丰电商园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引进紫光云平台。

  5号园区聚焦科技服务业和科创平台,采取同步清零与招商模式,完成土地清零15亩,正在进行招商洽谈。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稳步推进产业园建设,南郊街道构建“六个有”来检验工作开展成效,包括“市场主体有增加、创新平台有亮点、经济数据有增长、环境设施有改善、政府服务能力有提升、企业获得感有增强”,求实求强,不虚不躁,以“绣花”的功夫做好服务。

  试点以来,新注册企业1000余家,数字经济超60%,总腾用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数字经济集聚初现轮廓。当前,南郊街道正积极争取纳入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五园”建设,紧跟国家、省对温州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步伐,围绕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规划,以数字经济“1号工程”和科技服务业为重点,自我加压,将产业园做优做强,争取园区更多优惠政策,形成产业的聚集,打造浙南闽北赣东现代服务业高地。

  服务前移

  激发市场新活力

  “我们的办公场地是租用的,企业注册遇到难题。南郊街道分管经济领导第一时间帮助我们与业主及各个部门协调,消除了我们引进企业的顾虑。”谈及街道的贴心服务,温州鑫瑞会计服务有限公司的陈素微仍难掩激动。

  去年9月,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顺利获批。南郊街道赶乘市场采购贸易东风,利用温州商业快件监管中心落地南郊机遇,对内激活辖区存量,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对外借助广交会,洽谈意向企业200余家、落户外贸企业超50家。

  今年4月,在春季广交会举办期间,南郊街道领导赴现场对接展位并当场建立微信群,让温州鑫瑞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这类贸易公司直接为生产企业宣讲政策、答疑解难。

  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所面对的大多是小微企业,监管、服务工作需做得更细、考虑更加周全。为此,南郊街道联合工商、税务、执法等各职能站所,增加企业走访强度,强化政企联系力度,为有意向进驻企业提供便利服务。持续深化“企业代办”“最多跑一次”、企业办事指南“温馨提示”等多项便企改革,以“店小二”式服务全程全天候精准帮助解决企业营业执照注册、落户场地等前期问题20余项,逐步打消众多企业主不愿冒险、继续观望的心理顾虑,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便捷服务,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做贸易。

  街道无微不至的关怀换来丰厚的回报。南郊街道市场采购贸易额呈现“爆发式”增长,贸易额领跑鹿城全区。截至10月18日,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出口总金额中,南郊企业贡献突破10亿美元大关,出口额占全区比重达36%。这为鹿城区外贸稳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今年我们紧抓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契机,鼓励辖区企业参与,主动招引区外企业加入,及时解决管理制度上的新问题。”南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宋佳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在拓展数字贸易链条上下功夫,加快商业快件监管中心建设,为温州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服务平台。

  多措并举

  营商环境再优化

  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精准发力抓落实、重在绩效抓落实,今年以来,南郊街道积极响应温州“三助三红”活动号召,从制度入手,不断营造辖区良好的营商环境。

  建立街道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目前,南郊街道29家规上工业企业、112家限上商贸业企业、2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均由街道班子领导及中层干部联系,不落死角。每月上报企业问题,定期督办问题解决进展,既加深与企业家的情感联系与互动,又能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建立大企业家联系小企业家制度。紧紧用好南郊商会力量,鼓励商会会长、常务理事长、副理事长联系中、小微企业。“大企业家在各方面掌握到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向街道反映。”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立“6+x”联席制度。实行每周一研究,每月一反馈,联合税务、市监、环保、安监、统计办各职能站所,第一时间掌握重点企业营业额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对生产资料或生产力两个供给侧存在的可能原因精准施力。对街道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提交上级各部门,对企业发展中需要自身解决的问题,经常性地加油鼓劲。各条线不定期走访工业厂房、楼宇内中小微企业,及时掌握中小微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

  一年来,南郊街道多措并举,持续做深做透服务企业这篇发展文章——

  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街道全员覆盖,通过百分百入企帮扶,开展问题梳理、事项代办、政策宣传、全过程服务。行动期间梳理各类问题53个,化解50个。

  实施“惠企政策大宣讲”行动。通过组建30人惠企政策宣讲团,开展集中培训、入企宣讲、座谈讨论等各项惠企政策宣传。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调研”行动。通过无记名调查问卷和问廉大走访,征集企业对营商环境、执法质量、政府需求的意见建议,解决线索问题6个、落实工作建议12个,帮助解决奥乐科技、迪丰服饰等企业员工住宿、子女入学等问题20余个。

  狠抓“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出台行动实施方案和优化营商环境正、负清单16条,实行入企执法检查报备制度,建立近200人的效能监测联络队伍,实现“四上”企业营商环境“效能监测”全覆盖,全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新生态。

  (图片由南郊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两个健康” 使命担当 00017 南郊街道打造服务企业的基层“样本” 2019-11-01 浙江日报2019-11-0100013;浙江日报2019-11-0100016;浙江日报2019-11-0100015;浙江日报2019-11-0100018 2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