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人物

循着一串串足迹,他发现恐龙也会得颈椎病——

邢立达:好奇心穿越亿万年

  “刷手机得颈椎病当然不是什么值得光彩的事情,但也不要太放在心上。你看,恐龙没刷手机,不也得了颈椎病吗?”2019年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生物学奖获得者邢立达幽默的解说使得在场观众捧腹。

  发表过百余篇SCI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著有数十本恐龙类科普书籍,坐拥361万粉丝的知名科学科普博主……在多重身份“加持”下,邢立达更倾向于科学家和科普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各种媒介将我们的成果展示给大众,让大家得知我们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果,我觉得这对公众教育非常重要。”

  寸头、黑框眼镜、牛仔裤,再加上脖子上的潮牌饰品,有别于印象中传统的科学家形象,邢立达看起来很“潮”。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在做的事情,教会更多人与恐龙“对话”。

循着一串串足迹,他发现恐龙也会得颈椎病——

邢立达:好奇心穿越亿万年

本报记者 张亦盈

  还原恐龙的

  生前故事

  亿年前,四川昭觉县三比罗嘎,3只恐龙从不同的方向走来,相遇,然后打了起来。

  不远处,一只“围观者”发现情况不对,像小时候妈妈教导的那样“不要看打架”。它掉头跑了,同手同脚,像只长颈鹿。

  亿年后,邢立达通过它们留下的脚印,窥探到了当时的场景,声色并茂地向大众描绘出来。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恐龙掉头的痕迹。

  中国恐龙足迹是邢立达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同于探索恐龙“身后事”的骨骼化石研究,足迹学注重还原“生前事”。

  与恐龙足迹结缘,邢立达将其形容为“先结婚后恋爱”。

  邢立达从小就是恐龙迷,但并不是恐龙研究科班生。他的大学专业是金融学,毕业后还做过记者,刚踏入到恐龙研究领域时,没有遇到好的恐龙化石,也没有掌握好的恐龙材料。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一次机缘巧合,让他遇到了恐龙足迹。他恍然发现,恐龙足迹也是很好的研究方向,从此和恐龙足迹结下了不解之缘。

  恐龙足迹学是个小众学科。“很多的材料在被破坏之前,都没有被科学地描述过。”邢立达说,这让他决心将恐龙足迹学研究坚持下去。

  10年,中国恐龙足迹学逐渐从追随者,发展为能与国际同行进行对等的交流。

  这源于邢立达及其团队重建了中国恐龙足迹学的谱系。在邢立达看来,中国人终于把全国范围内的标本整合研究了。“之后,这些散的点,就像是一桌子碎的珍珠一样,我们尝试着把这些珍珠串起来,让它成为更加夺目的珠宝。”

  胆大心细的

  “人形锦鲤”

  采访前,记者在一个科学平台搜索“邢立达”,最先跳出的信息便是:邢立达的手气为何那么好?

  他的手气有多好?发现首枚古鸟类琥珀、首枚恐龙琥珀、首枚雏鸟琥珀……他是众多古生物琥珀发现的第一人。有一年他去江西赣州,在公交站等车时,一回头,在小土墙上发现了呈放射状排列的一窝恐龙蛋化石。还有一次他去肃北野外时,冲锋衣掉了,回头找衣服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牙齿,最后挖掘出五六条小恐龙的化石。

  的确,邢立达给学术界以及古生物爱好者带来了不少惊喜,甚至被网友冠上了“人形锦鲤”的称号。

  看似幸运的背后,实则是努力的结果。

  邢立达曾两次深入内战中的缅甸琥珀开采矿区。当时,矿区掌控在地方武装军手中,外国人很难进入。为了抵达矿区,坐越野车要7个小时。之后,再换乘舢板、摩托车、大象。在当地华侨琥珀商人的带领下,邢立达化装成当地聋哑人以免口音暴露身份,才侥幸通过荷枪实弹的关卡,冒险进入随时可能塌方的矿坑。为了尽早获得第一手的琥珀矿石,邢立达穿上裙子变身成琥珀商人,和当地琥珀商人攀交情、套近乎……

  然而这一切只是开篇。“当我们拿到琥珀标本时,其他科研团队手中可能也有同样的标本,就要比谁发布得快。”邢立达说,这是一个刺激又痛苦的过程,每一个第一次背后都有故事。末了,他不忘添上一句,“还蛮有意思的。”

  会讲段子的

  科普网红

  “我家宝宝从3岁开始便爱上了恐龙。想请教邢老师是否会出系列教材指导孩子整体地学习恐龙知识?”一位4岁小男孩的妈妈在微博上向邢立达提问。

  邢立达将孩子3至13岁的阶段称为“恐龙期”。他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都喜欢恐龙,特别是男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普读物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孩子又接触到了更多更有趣的事儿,恐龙就再也不是首选的爱好了。恐龙期就结束了。”他在微博上回复那位提问的母亲。

  如何保持小孩子对恐龙的好奇心,将“恐龙期”延长,是邢立达一直在琢磨的事。他希望有更多小孩子能够感受到恐龙带来的魅力。

  借“网红”的身份,邢立达将网络恐龙科普变为日常。他甚至将一些科学知识转化成“段子”的新颖形式向大众普及。

  “大概是做过记者的原因,我更清楚大众倾向于接受哪一类讯息。”邢立达说,他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首先让他们觉得科学好玩,然后通过恐龙的知识传递一种科学精神。

  诚如他微信签名“裹在金灿灿的树脂里做一场时光美梦”一般,这场梦,他正向更多人分享。


浙江日报 人物 00010 邢立达:好奇心穿越亿万年 2019-10-30 浙江日报2019-10-3000008;11270177 2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