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观点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而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具体环节,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作为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的一项长效制度安排,浙江15年前就开始探索并一直坚持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为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实现机制化和可操作化提供了重要的创新样本。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15年实践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带来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烦恼,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各种生活需求,需要探索党委、政府回应社会多元诉求的新机制。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

  2004年5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以“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平安和谐建设的着力点,提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切实保护和关心低收入阶层、困难群众的利益,努力形成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同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系统提出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为民办实事十大重点工作领域,明确加快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和督查考评五大工作机制。从2004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此后,省委、省政府每年年初都会专题研究为民办实事问题,每年重点抓诸如民生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10个方面的实事。省政府每年都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十条或以上的具体年度目标并确保如期完成。

  从2015年开始,为民办实事从省政府确定项目内容转变为公开向社会征求,并在征求社会意见基础上,对每一项民生实事提出具体要求和任务目标。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在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15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都秉承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这一民生建设重大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面对一件件民生实事,政府严肃认真讨论并细化为一个个考核指标,以保证有效实施。浙江历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的发展历程,既是浙江5000多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诉求的发展演进历程,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不断满足人民期盼的政策落实过程。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实践成效

  15年来,面对大量民生实事,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不但解决了大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且成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一整套解决民生领域疑难杂症的可执行机制。浙江民生建设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城乡收入倍差始终处于省区最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解决了大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统筹城乡就业到农民工服务和管理,从整治村建设到城镇生活垃圾,从农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建设到加强水环境治理,自2005年起正式实施的历年民生实事项目都直面民生领域的政策痛点和难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尽最大努力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并通过逐渐增加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以保障各项民生实事有效落实。有效解决了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过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积累的一些民生领域难题,以及各地在发展中新出现的各种民生问题。通过对2005年到2019年所有民生实事项目内容的词频分析可以发现,保险、医疗、养老、服务、保障、安全、污水、住房、困难、就业成为这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词。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浙江15年民生实事项目的核心内容。

  构建了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民生政策形成机制。自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从人民需求出发,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把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积极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促和谐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联系群众、收集民意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积极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和大众传媒沟通群众、反映民意的作用,并通过公开电话、投诉电话和浙江政务服务网等信息化平台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真实呼声。构建了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决策信息收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反映愿望和诉求、政府与社会在不断沟通中寻求最优政策方案的良性互动机制。真正实现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从“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转变。不但最大程度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实现了民生实事的全民共建共享,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形成了一套解决关键民生实事的有效执行体系。民生实事大部分是过去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多年的探索中,浙江逐渐形成了一套包含任务分解、目标考核、协调执行和反馈评估等内容的有效执行体系。在确定年度各项民生实事项目后,从省级层面开始对民生实事任务进行精细化分解,按照分工和量化任务要求细化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责任部门在分解的年度目标任务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和联合办公制度,推动各部门协调联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探索建立健全督查考评机制,近些年来,还通过引入网上公众评价等机制,实现民生实事项目的网上社会评价和社会监督,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政策执行的实效性。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时代意义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既是浙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不断回应人民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持续创新实践。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15年来,浙江始终坚持并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在一项项民生实事、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解决和处理上不断满足人民的诉求和愿望。浙江15年的实践历程既生动展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民生情怀和施政理念,又通过在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参与,实现了“依靠人民”来更好解决民生问题,谱写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通过共建实现共享民生成就的壮丽篇章。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鲜活样本。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15年的探索实践提供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鲜活样本。浙江的探索表明,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既需要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又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根据新情况不断调整策略,从而在发展中坚守,在坚守中不断发展。浙江的探索实践还表明,只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才可能不断拓展为民办实事的领域,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机制,从而使为民办实事真正形成长效化的持续运行机制。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持续探索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15年探索也是浙江探索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历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不但回答了治理现代化的人民中心立场问题,而且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项目倒逼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不断改革创新,在一个个问题处理和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解决中推进政府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构建起一个越来越有效的制度体系。因此,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既是一个民生体系的持续完善过程,更是以人民为中心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过程。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浙江日报 观点 00010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时代价值 2019-10-28 11263960 2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