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观点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长效机制

  15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建立健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地落细的成功范例,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它的理念和方法,也为当前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科学探索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从党和政府集中资源统一为民办实事,到放开群众和社会力量的手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办实事,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办好人民需要而政府该办之事,我们党对如何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眼睛向下,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

  在重点领域上,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定位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10大重点工作领域。立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重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同时注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多方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实施主体从省政府逐渐扩展到市区县和乡镇街道,每年每个层级都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项目,形成多层结合、多方协作、重点突出、覆盖全省的实事项目体系,迅速补齐民生短板,公共服务明显加强。

  在决策机制上,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民主决策,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变为“由民作主”,从政府向人代会报告取得认可后公布,到多渠道集思广益,再到普遍建立人大代表差额票决制。有些地方还建立民生实事项目库,统筹安排,分期分层解决。决策机制的转变使民生实事项目更具有针对性,满足更广大群众的需求,大大提升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

  在实施机制上,一方面,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既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将实事项目的任务和工作细化分解、逐项落实,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人、进度明确的责任体系,又充分调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连续15年坚持把全省财政支出增量2/3以上用于民生,凸显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同时改变单纯依靠财政保障的体制,撬动社会力量多元投入,保障民生实事项目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在考核机制上,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大的政治,建立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价值导向的考核体系,做到办事绩效由服务对象评判。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容不得以喊口号、表态、开会、发文代替实干;坚决反对不讲科学、不计成本、不顾效益,打着“为民”的旗号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允许只重过程“做到位”,脱离实际“一刀切”,而不管是否实现预定目标、成效是否可持续。这样的考核机制不仅促进了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也有效引导了各级干部在为民办实事中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是根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症的良药。

  【作者为省社科联党组原副书记、原副主席】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4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长效机制 2019-10-24 11236010 2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