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拱墅区小河街道以文化滋养生活

艺术小河我心澎湃

  拱墅区小河街道以文化滋养生活

  艺术小河我心澎湃

  吴佳妮 朱 颜 王佶敏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以水为名、枕水而居。温暖、艺术、智慧,这是小河为人熟悉的味道。

  10月19日,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这是杭州市主城区首个街道级文联,标志着小河街道文化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艺术小河”有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何为艺术小河?小河人说,小河是杭城一方“艺术之地”,有传统也有传承。这里曾得汤显祖之眷顾,亦有浩渺史学之记载;而如今,小河的艺术基因更蓬勃生长,单向空间书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河驿·昆曲国际会客厅……都成为运河边崭新文化艺术聚集地。

  用艺术再塑精神,用文化滋养生活。让来到这片土地的人能感受到振奋、温暖或安然的力量,这是艺术小河的初心,也是小河人孜孜不倦一路前行的内生动力。

一支队伍

街道文联连通文艺惠民新通道

  10月19日,用一支笔描绘杭城运河风情的画家吴理人,从小河街道搬回来一块牌子,这意味着他成为了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一员。

  与吴理人一起加入小河街道文联的还有天竺筷第五代传人王连道、画家何韵等众多文艺名家,非遗传人,文创行业协会负责人,辖区优秀民间文艺组织负责人等共38人。

  成立杭州主城区首个街道级文联,有什么意义?小河街道主要负责人告诉笔者,只要随意在社区里转转,就会知道现在的市民百姓对文艺有多热爱,多么渴望得到专业化机构或老师的指导和服务。

  阳光老人家的活动室里,有老人365天不间断来练习吹奏葫芦丝,并缠着老师希望每周能多几次教学时间;老年大学里的热门课程,报名需要排队,甚至一席难求。“成立街道文联,可解决联系、服务文艺工作者和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文艺惠民的‘零距离’。”小河街道主要负责人说。

  成立街道文联,小河街道具备先天优势。绿水环绕、庭院深深的小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自带文艺因子,也因此凝聚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走进小河直街,绘画、音乐、设计等各类工作室错落其中,静静耕耘;徜徉在运河边,或许就能碰见运河历史见证者陈寿泉,与你口述一段运河故事。

  早前,小河街道就已充分整合辖区木偶艺术传承人李升宇、剪纸达人邵雪莲、西湖绸伞传承人安金陵、抗战老兵田维传等一批小河民间艺人资源,以及王连道等文艺界知名人士资源,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这支以非遗传承人为首、文艺爱好者共同参与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共有50余人。仅今年以来,就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开设公益体验课21场。

  如今街道文联平台的搭建,让这支队伍愈发专业,凝聚力、服务力也更强。

  而对于这些知名文艺工作者们而言,加入街道文联,亦多了一个创作灵感的来源。吴理人告诉笔者,艺术源于生活。“我们与基层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可以更便利、更直接地服务基层群众;而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可以从群众和生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接下去,小河街道文联将定期开展活动,并会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文艺服务更深入基层,也更有序化,让小河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一个品牌

“小河驿”打造区域文化影响力

  将文艺作为小河街道的关键词之一,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之举,而是小河数年的谋划。

  在小河街道的沿河边,每隔百来块石板,即可遇见一首古诗,让每一位漫步余杭塘河的人,在不经意间会心一笑,脚步伴随着这宛如暗恋的诗意,愈加轻松。

  如果再仔细些,便会发现,在这幽然意境中,都有同一个文化符号——“小河驿”。

  2017年,小河街道启动辖区新一轮的提升改造,“小河驿”日益清晰。这是一个以小河直街为圆心,年轮式向外扩展的概念性区域,融合了小河文化、漕运复线、京杭国道起点、江墅铁路北端等多重文化符号。

  小河街道成立了“小河驿”文化工作小组,通过查阅史书文献、考究历史典故,挖掘出小河国之三通、运之三水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当前历史存留现状,查证明代《北关八景》,辖区北新关、江墅铁路遗址、同福泰官酱园成功入选拱墅区十大文化遗址名录。

  在小河街道相关负责人的眼中,“小河驿”的“驿”字,有多层含义,既寓意该地自古以来便是码头、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交汇的地理位置;也意味着一种融会贯通,代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节点,商旅、市井、民族文化的融汇处。“小河这片地方是江南运河的孤本地,值得大家来走一走、看一看,甚至留下来。”

  这便是文化的力量,当“小河驿”区域文化品牌打响,由此带来的涟漪效应,不仅仅作用于艺术小河,也为温暖小河、智慧小河倍增光彩。

  小河人挖掘出“航泊三水”“北关金河”“纤道忆苦”“江墅怀古”“丝联文综”“青莎翠雾”“紫荆登云”“直街揽运”的“小河新八景”,作为小河文化底蕴展示的精彩缩影,已吸引数万名市民、游客打卡留念。

  怀古溯今,每逢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总会有一场场具备“小河驿”特色的民俗活动,充分展示小河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风貌。

  今年5月,小河街道与杭州市文联联合成立文化艺术平台——艺术空间·小河站暨小河驿·同心文化站,每月举行一期文化体验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传递大美小河正能量。

  还有更多载体,让艺术小河口口相传:连续28年举办“小河之春”群众文化艺术节,以及系列活动,让文创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传承民族精神弘扬茶文化的小河茶文化分会,举办了街道首届“运河茶会”;围绕“运河古居、民俗生活”主题,发掘散落辖区的文化体验点……

  “小河驿”,融汇的是小河故事,也为这方水土带来了更多温暖和智慧。

一组场馆

三大文化阵地

构建立体精神家园

  让一片土地富有文艺气息,要有品牌有队伍,还要有切切实实的文化载体和阵地。在小河,构筑的是入门、精品、综合三大层次的立体精神家园。

  在基层,一个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同绿地般散落在单元楼间。走进董家新村,董家新村社区党委书记钱宏伟正布置小区里的“益”术馆,馆内最夺人眼球的,是一面展现董家历史的时间墙。“让董家的人更懂家。”钱宏伟说:“凝聚小区人心,齐心协力奔向美好的未来。”

  不仅仅是董家新村,小河街道围绕打造“悦览”“文艺”“文体”三者相结合的文化空间,入门级文化阵地遍地开花。小河社区、明真宫社区、大浒路社区等都在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明真宫社区针对都景公寓回迁户以农民为主这一情况,打造富有乡土气息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等特色载体,全方位多角度赋予小河文化温度。

  在此基础上,小河街道进一步提升,将文化阵地赋予自身特色。即将开门迎客的小河驿·昆曲国际会客厅,就是小河街道打造的文化传播精品。

  古朴的原木色大门上悬挂着会客厅的门牌,透明的八角窗沿街而开,窗外绿株摇曳,静候不期而遇的路人游客。

  这就是小河驿·昆曲国际会客厅,坐落于运河畔北新关旁、小河直街31号,由小河街道出资建设,分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150多平方米。

  选址小河直街,也颇具历史渊源——从这里沿运河北上的苏州诞生了昆曲的起源昆山腔;到了明代,运河南端的北新关小河驿,成为了昆曲流布之地;而如今,杭州城北首个昆曲主题国际会客厅,将为小河街道打造国际化艺术街区添砖加瓦。

  在精品与入门之间,还有极具适应力的综合文化空间——小河驿·序空间非遗展示厅。这是一个多变空间,在展厅内的非遗展示区,陈列着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2项国家级非遗以及剪纸、手工布艺、小河孵坊、杨氏太极拳、方增昌制酱技艺等5项区级非遗品牌,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会仔细欣赏一番。

  而休闲交流区,则延伸出无限可能。有时这里会成为非遗传承的平台,金晖等非遗传承人已获邀讲课20余次,非遗传承项目现场授课11场次;有时这里又会变成文化活动空间,创业导师在这里讲课,社工在这里“大比武”。

  “空间是载体,需要什么就往里面装。”空间运营总监陈康说:“正是有我们这个多变空间的补充,小河文化生活才如此精彩多姿。”

一番初心

现代与传统融合

只为民生福祉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方向。小河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艺术小河的初心很简单。“为民生福祉,让来到这里的人能有更优质的生活、更好的体验。”

  艺术小河,已经浸润到人们的生活中。退休后,62岁的蔡黎明总爱往小河街道的阳光老人家里跑。去年,爱朗诵的他加入了阳光戏剧社,成为社团骨干,排了一场《我们60》的现代剧,登上了舞台公演。今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和5个小伙伴组成了合唱团,练习合唱一首最近很火的流行歌曲《慢慢喜欢你》。

  “谁说老年人就不能喜欢流行歌曲?”蔡黎明笑道,“我们从一档综艺节目里听到这首歌,觉得很好听,就让老师给我们排排看,分两个声部合唱。”

  他说,社区和街道搭建的文化活动空间,把邻里的关系拉近了。“原先各自门一关,现在小区里碰到,都能喊得出名字。”通过一场场文化活动,大家也有了全新的愉悦体验。“如去年排的那场现代剧,让我们的人生经历有一个倾诉的出口。”

  最让他感恩的,是一批年轻人带来了前沿的文艺形式,把它们放在了“家门口”,让传统和现代相融:“我快要忘了自己的年纪,和年轻人一起笑,这或许是艺术对我这么一个普通老人的最大价值吧。”

  现代与传统融合,让艺术普惠全民,小河街道还在构建新型文化格局。在运河以东,融合单向空间、乐堤港空中美术馆等艺术资源,展示现代小河魅力;在运河以西,以小河直街文化记忆馆、运河摄影馆、方增昌酱园等平台厚植传统文化,设立畲绣公益课堂、手工制酱等游客体验项目。

  在小河,运河东西两岸文艺交相辉映,“东动西静”的文化格局初步显现。

  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我们正在发挥文化组织作用,培育‘1+9+X’模式。”小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1”即以“小河驿”文化品牌为核心,结合辖区9个社区不同的文化特点,突破界限、注重融合,倡导X多元文化组织参与“艺术”小河营造,厚植小河文化底蕴。

  目前,小河街道已吸纳辖区青鸿文化、杭州畲族馆、运河书画社等优秀文化艺术类企业单位加入“大美小河”驿空间。同时,创新小河驿·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运作机制,探索开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引导培育,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小河民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艺术的小河,流淌不息。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艺术小河我心澎湃 2019-10-21 浙江日报2019-10-2100006;浙江日报2019-10-2100007;浙江日报2019-10-2100014;浙江日报2019-10-2100020;浙江日报2019-10-2100010;浙江日报2019-10-2100017;浙江日报2019-10-2100022 2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