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气永远在路上
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大气所所长 吴建
2013年以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我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成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率先达标的省份。但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治气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不代表一劳永逸。
从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广东省空气质量改善的趋势来看,空气质量达标之后将面临一定时期的反复。我省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也将面临压力——经济总量增长、人口集聚、工业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污染物减排难度增加;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得局部地区、局部时段PM2.5浓度仍有可能超标。
只有突破瓶颈,才能打赢蓝天保卫战,这需要在坚持现有改善措施的基础上创新治气手段。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将治气重点放在末端治理,但这个工作重点要逐渐转向源头治理。湖州空气质量的改善,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水性漆、水性油墨等环保材料的应用。
空气是流动的,要想减少输入性污染对我省的影响,就要加强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只有充分实现长三角区域联动,共同减少区域整体的污染排放水平,才能有效减缓污染物积累,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即将到来的秋冬季就将是践行长三角区域联动的主战场,去年,我省深化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数据信息共享,配合上海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二期建设。今年,这种合作将更为密切。
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要从减排向高效减排转变。科研工作者要加强攻关,提高治污设备效率、降低治污能耗,开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先进设备。科研团队要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解决污染控制问题,积极开展驻点服务,将科研成果落地,为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