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发展 城乡融合 砥砺奋进
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
钟 晴 陈雅雯
集约发展 城乡融合 砥砺奋进
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
钟 晴 陈雅雯
丽水之中,瓯江上游,“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云和县,是一方被湖光山色浸染的福地。
美景迷人眼,云和人却在山水中凝练出一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儿”。多年来,云和坚持探索城镇化进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乡促城、城乡联动,人、城、乡皆是一派新气象。
2018年,云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0.71亿元跃升到73.2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985年的0.05亿元跃升到9.49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9.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和成为“中国木制玩具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平安县。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进。云和综合环境质量列全国第10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2%,是“中国天然氧吧”和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
这些佳绩绕不开云和的“小县大城”战略。2001年,云和县委、县政府提出并一以贯之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山区县城镇化科学发展之路。18年后,“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的课题又摆在了云和的案前。
“小县大城”有怎样的魅力?如何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二者又有何区别?云和手握佳绩,立足俊山秀水,面向未来,在思考,在奋进……
成绩斐然
“小县大城”面临转型升级
“看惯了外面的生活,更不想再回山里。”世纪之初,这不仅是云和县张源头村村民周海中的心声,也道出了其他云和人的痛处:家乡实在看不到出路,不如奔走外地谋生。
当时,云和集“老、少、穷、移”于一体。全县11.4万人分布在168个行政村、84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百人左右,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50%。
怎样将分散的人口、资源“聚”在一起?2001年,云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把县城作为县域增长极来培育和发展,以集聚式手法实现集约化发展。
“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内涵是‘集聚’,即通过人口、要素集聚,扩大县城规模、优化发展空间;核心是从实际出发,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下山转移”是“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一直以来,云和县委、县政府鼓励农民异地搬迁,推动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
周海中恰是“下山转移”的受益者。2008年,周海中的家乡张源头村被纳入下山搬迁范围,周海中搬入了凤凰山街道普光小区一期的下山农民安置房,县里为搬迁户开出了优厚的政策:对农民购房提供信贷支持,将下山转移农民中的购房困难户列入金融部门信贷计划,按照大、中、小三种套型分别给予5万元、6万元、7万元的贷款支持,并下浮20%的利率;政府还给每人6500~10000元的补助……
“现在的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最高每人6万元了。”周海中说着,倒也不是羡慕,他们夫妻的生意正红火,每年收入约有30万元。
这份“红火”逐渐向整个云和蔓延。云和先后建成48个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点),其中在县城建成农民新村、普光、云甬等5个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累计安置35000余人。
目前,“小县大城”战略成效初显。云和近40%的农民下山转移、70%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93.4%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96%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2005年全县建成区总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到2018年已扩展至26.51平方公里。
外界也向云和投来了关注。2012年,“小县大城”模式获“2012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在全国其他欠发达山区得到推行。
然而,发展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进城农民落户率低、“半市民化”现象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够充分、生态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城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通道未真正打通等问题,在云和一一露头。
放眼当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提上日程……云和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由小做大、由大做强的关键拐点。
18年时光悠悠,如何提升?如何求变?云和在发展的门槛前深思。
战略升级
“五大样板”促“人的城镇化”
瓯江流经的云和县长汀村,群山环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山村”。2016年,长汀村借助村内山水资源,修造人工沙滩,打造“山海之景”,创新了一条旅游休闲发展之路。
“我是看着长汀一天天发展起来的,从第一次来要乘摆渡船,到后来建起了大桥,修好了路,又造起沙滩。”2012年,北京人陆红波初来长汀访友,便被当地的惬意山水打动。往后的几年间,“山海”图景绘就,陆红波不甘心仅做长汀的一位“过客”。
2018年4月,陆红波在长汀改建的民宿开始营业,长汀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远在京城的他乡人对云和的眷恋之情,是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建设的一道前奏。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以产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更突出人(农民)从转移到转化,从‘无奈的转移’到‘幸福的转化’,致力于解决人住得好不好、干得好不好、玩得好不好等问题。”云和县委主要负责人说,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是一项重塑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全局工程、系统工程,可以理解成“小县大城”的2.0版。
2018年8月12日,丽水市委给云和提出了“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的历史课题。2019年9月11日,云和发布《云和县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发展规划》。
云和信心满满,绘制了一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的蓝图,提出到2022年,打造浙江省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2025年成为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眼下,云和将打造“五大样板”。
城乡体制改革样板。坚持先行先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大力实施“人口双向流动”“土地市场化”“城乡投融资”等改革,着力消除阻碍“人、地、钱”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
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做精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建设美丽城镇,创新乡村振兴路径,继续引导农民转移转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美丽和谐宜居样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美丽人居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空间布局优化样板。坚持县域空间资源统筹配置,逐步构建县域“1571”城镇村体系和产业空间集聚平台体系,完善立体化现代交通体系,推动城乡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样板。坚持“两山”理念,创新生态资源转化机制和生态价值产业实现路径,高质量发展“四大百亿”产业,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蓄势待发
童话图景绘入社会生活
用云和人熟悉的语言描述,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的蓝图,就是一部“云和童话”。
在云和,很多“童话故事”,正在或已经从案头走入了现实。
连日来,木玩童话小镇客厅项目正紧张施工。该项目以“木玩+”为核心发展理念,将建造以木玩文创高地、幼教研学基地和童话度假胜地为支撑的旅游特色小镇。
童话般的环境正在云和绘就。木玩童话小镇、云和梯田景区、云和湖旅游度假区将一齐对标“5A”级景区标准,为实现云和全域“5A”加码。
“原来,云和木制玩具的定位主要是0到6岁的人群,我们这次参展带的产品可以说覆盖了0~100岁的人群,有小朋友玩的,当然也有大人玩的。”2019年6月,云和木玩参展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浙江和信玩具集团总裁助理董柳红侃侃而谈云和木玩的立新之处。
童话般的文化让云和充满活力。云和木玩在供全年龄阶段的人群欣赏、把玩的同时,也有机融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城市识别系统之中,造就了童话云和的文化特质。
童话色彩正向云和社会的各个角落涂抹。目前,“云和师傅”作为云和的“金名片”,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290多个县市,年创社会经济效益100余亿元,将与木玩、生态旅游、现代制造共同引领云和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童话般的产业;云和将形成现代和谐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若干未来花园社区,实现和谐的邻里关系和居民的高素质,构建童话般的社会。
童话般的生活也可在云和一窥。当前,乡贤投资2000多万元的玫瑰主题民宿“亦心居”和“洋媳妇”投资的“洋家乐”,正在云和县赤石乡建设装修。
“《云和县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发展规划》提出要聚焦乡村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传承,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建设主题,这对于我们赤石来说是又一个发展的大好机遇。”赤石乡一名党委委员表示,该乡常年玫瑰盛放,“玫瑰+民宿”给村民带来了致富机遇,大家将跟随新规划的脚步,提升“玫瑰小镇”的颜值,为小镇营造浪漫多情的童话氛围。
“以前是风景,现在是生活。”当地村民不禁如此感慨。
70年来,云和于山水间造城育人;18年来,“小县大城”成为全国示范;眼下,一张蓝图是承诺也是鞭策。云和正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云和的未来,正如令人向往的童话故事所述——
“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