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持续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双引擎”驱动余杭高质量发展
费 彪 唐骏垚
贯彻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持续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双引擎”驱动余杭高质量发展
费 彪 唐骏垚
70年来,余杭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业为主导到步入工业化,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到后工业化阶段,从制造业“单打独斗”到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再到数字经济澎湃……
2018年,余杭区多项关键性经济指标领跑全省。仔细分析“领跑”的背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引擎”的强力驱动。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余杭区制造业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进,被列为浙江省18个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试点县(市、区)之一。2018年,该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7.38亿元,同比增长11.6%;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4.5%。
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新世纪初,余杭区布局数字经济;如今,该区正朝着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目标大步迈进。2018年,该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340.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8%。
站在新起点上,余杭区深刻认识到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余杭区将坚定贯彻实施杭州市“新制造业计划”,继续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推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打造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双引擎”。
从乡镇企业到现代产业 开辟制造业新格局
连续五年入围“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连续13年荣膺“亚洲品牌500强”,吸油烟机和灶具分别连续三年全球销量第一……如今的老板电器,已是中国厨房电器行业的领军品牌。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1979年,刚刚20岁出头、已是一村之长的任建华带着5个人创办了余杭县红星五金厂。3把老虎钳、3把榔头、2台土自制设备,他们在不足150平方米的改造猪舍里手工敲打出纺织机配套件“下柱”。
1987年,红星五金厂与航天部上海有线厂联营,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代吸油烟机。随后,红星五金厂转制并改名为老板电器。此后十余年间,老板电器完成了资金、技术、市场的积累。
从 1990 年开始,在任建华带领下,老板电器自创“老板”品牌,走上了一条坚定的自主品牌道路。伴随着够硬的品质,老板吸油烟机走进了万千家庭,在1992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一亿元。
此后的道路,就为人所熟知:除吸油烟机外,老板电器开始广泛涉及家用灶具、消毒柜、电烤箱等家用厨房电器产品,致力于为千万家庭创造更高品质的厨房新生活。
老板电器的发展路径,是余杭乡镇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之后,乡镇企业在余杭大地上如春笋般生长出来。数据显示,到1985年,余杭乡镇企业数量已超过2000家,全县35%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被吸纳进乡镇企业就业。
在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余杭本土企业推动下,余杭制造业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产业低散乱、环保问题等与高质量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
从新世纪初开始,余杭区率先“腾笼换鸟”,淘汰整合重化工业中的落后产能,乡镇企业集中进园区,谋划和打造几个大产业平台,为引入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腾出空间。
一位在余杭经信工作战线奋战多年的人士说,余杭的制造业发展思路,是“做精做强,不是做大”。“就是要培育行业龙头、隐形冠军;必须要行业前三,不然在市场竞争中活不下来。”
新世纪初开始,一批当时规模不大、但高质量的制造企业开始落地余杭区,并茁壮成长,如今支撑着余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现在的国内电梯龙头企业西奥电梯、中国国宾护卫专用摩托车指定生产商春风动力、国内风电龙头企业运达风电、国内最大出口时装生产企业之一的杭丝时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贝达药业和诺尔康……
如今,在新老余杭制造业企业的共同推动下,余杭区形成了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家纺服装等传统产业、经典产业等相互辉映的制造业产业新格局,并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腾笼换鸟”。
2018年,余杭区规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增加值431.40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7.38亿元,同比增长11.6%。更值得一体的是,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4.5%,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45.7%,且均比上一年有提升。
而在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的2018年督查激励结果中,余杭区获得“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的荣誉。
在9月27日的余杭区三季度集中签约活动中,又有优必选科技、嘉熙科技、赛捷航空等20个高端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它们将成为余杭“新制造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从“一张白纸”到澎湃动能 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余杭区发展数字经济,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
新世纪初,在“做精做强”制造业的同时,余杭区已预见到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并着手研究、布局。
2008年,余杭区的“两步棋”,从现在看来,影响深远:一是与阿里巴巴签约,开始建设“淘宝城”;二是在城西“划一个圈”,余杭组团(创新基地)挂牌成立,承接浙江大学人才溢出效应……这就是今天为人熟知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杭州未来科技城,并已成为余杭乃至浙江的创新高地。
近年来,余杭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率先谋篇布局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等重大产业平台的支持下,余杭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2018年,余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340.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8.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4.4%。可以说,数字经济已成为该区的“第一经济”。在信息软件、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五大主导产业引领下,余杭数字核心产业规模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
经济数据的增长,离不开产业项目的支持。近两年,余杭区每年新增数字产业化项目不少于50个,引进了字节跳动杭州研发中心、vivo全球AI总部、求是半导体、阿里健康(杭州)智慧物流中心、阿里巴巴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优质重大产业项目。
当数字经济由1.0向着2.0发展时,余杭区也在多个关键节点提前布局。当人工智能成为风口时,2017年7月,余杭区建设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目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产业发展初显成效,其中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超百余家,产业规模70亿元以上。在5G商业化的“前夜”,2019年初,余杭又率先建设中国(杭州)5G创新园,集聚了一批5G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在数字经济领域,余杭有着大雄心。2018年底,余杭启动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要成为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地、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地、全国数字化应用示范地、全国数字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国数字人才创业圆梦地。
具体到经济数据指标上,按省统计口径,到2020年,余杭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2000亿元规模区;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6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数字经济先行区的建设,离不开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在这方面,余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承担浙江科技创新重任的之江实验室已经在人工智能小镇内办公,极限精密测量科学装置、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装置、类脑芯片、光交换芯片等科研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此外,集全球“最强大脑”探索未知科技的阿里巴巴达摩院,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浙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致力于创新性医学工程与生物医药研究的浙江大学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纷纷落地。
假以时日,这些“最强大脑”将持续输出,为余杭数字经济成长为“参天大树”提供必需的“养分”。
持续推进“两化融合”
制造业和数字经济
“双引擎”驱动
走进余杭区良渚街道姚家路1号杭丝时装工业园,就能听到机器运行的“嗡嗡”声。在3号楼3楼的杭丝时装集团透明工厂,一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在线订单、产量进度、个人耗时与标准工时对比、某款产品的合格率等数据;每位工人的工位上都有一个电子屏,显示着自己的工作数据;物料就在工人头顶的传送带上自动传输,一环扣一环……
“今年初,我们开始试点智能工厂,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到仓储,全面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现在大概完成了80%。”杭丝时装总经理助理邢胜华说。与正常车间相比,该透明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5%,车间管理人员数量下降30%左右。
杭丝时装的智能工厂,在余杭并不是个例。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余杭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率先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智造强区”建设路径,先后实施“机器换人”“两化深度融合”“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工作,分层次、分行业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余杭区“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从2014年的71.04提高到2018年的104.85,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县(市、区)第二;2018年该区重点工业企业工业设备联网率达到73.75%,基本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
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不是谁来代替谁,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离开制造业的互联网是没有未来的,离开互联网的制造业同样没有前途。
接下来,余杭区将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新制造业计划”,对标对表全国一流地区的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兼顾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科学谋划余杭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资源、人才、舆论等方面的系统支撑,全速高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余杭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区、长三角新制造示范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区。
从发展重点来看,一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二是全面拓展“工业智能+”,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集群;三是攻关产业链关键技术,构筑全省协同创新引擎;四是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两大传统优势产业。
目前,余杭正在着力打造六大体系:一是聚焦关键技术突破,打造协同创新体系;二是聚焦主体活力激活,打造企业培育体系;三是聚焦梯度空间构建,打造平台协作体系;四是聚焦重大项目招商,打造产业导引体系;五是聚焦制造模式革新,打造协同制造体系;六是聚焦质量品牌建设,打造优质制造体系。
“同时,全方位全过程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加大制造业支持力度,完善对制造业的相关配套政策,提升服务精准度和效能,为企业安心、全心发展创造优质的条件和环境。”余杭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