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守护太湖美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旋律优美的民歌唱出了无数人对太湖的向往。太湖拥有柔美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一个个渔村更被很多人视作世外桃源。

  然而,要守护这一方太湖的美,并没有那么容易。曾经,多家企业建在湖边,废水直排入湖,渔民的生活垃圾也直接倾倒入湖中,让湖水又脏又臭。2007年5月29日暴发的“太湖蓝藻水危机”,更是告诉世人,这个面积2338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已经“病得很重”。

  太湖水污染成为人们心中的痛。污染在水中,污染源在岸上。为了重现太湖美,湖边渔村的村民们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搬离、关闭沿岸企业,缩短捕捞期,减少捕捞规模。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式也很快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如今的渔村,不仅开始重现了碧波美景,村民们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渔村开始实现富和美兼得。

  走在太湖边上,村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要爱惜和守护太湖的美。保护环境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巡湖护湖和垃圾分类也已成为自觉行动。

  走在湖边,清冽的湖水泛着粼粼波光,远处浩淼的湖面被雾气笼罩着,数只白鹭或栖息在湖中,或展翅掠过芦苇。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太湖一定会越来越美。

  太湖治水大事记

  ■ 2008年5月,国务院印发《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要求环保、水利、工业、农业、科技、财政、交通等十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保证资金投入、运用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在2020年之前,在减少污染负荷、扩大环境容量、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太湖持续大流量向上海地区输送33亿立方米优质源水,圆满完成世博会供水保障任务,让参与太湖治理的人们信心大增。

  ■ 2015年,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Ⅳ类,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湖泛现象,连续7年实现安全度夏。

  ■ 2017年,太湖水域总氮、总磷分别下降了54.4%、38.9%,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

  ■ 2019年1-8月,太湖流域水质继续稳中趋好,15条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均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00009 守护太湖美 2019-09-27 11018297 2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